回忆中的祖母 | 唐小兵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回忆中的祖母 | 唐小兵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回忆中的祖母 | 唐小兵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9-19 0




题图摄影:袁婧
在一个极为炎热的夏日夜晚,独自窝在学校的办公室乱翻书,突然看到一本好久未曾打开的旧时相册,一张张地翻阅和追忆,祖母的照片蓦然映入了眼帘,慈眉善目一身旧式黑色服装的她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那么慈祥地看着我,仿佛在责备我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到故乡探亲,又好像在叮咛我别太熬夜,早点回家休憩。多么亲切的一种心灵之间的互动,那些在繁忙的日子里被尘封的往事奔涌而来,应接不暇,让我沉浸在对童年的追忆之中。
我常常对父母和一些朋友说,我的童年终结在1992年读初二那年的秋天,因为那一年爱我疼我的祖母因突发疾病离开了人世,而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就因此而仓促地结束了。记得是一个同村的同学给我带话,说本来好好地午后坐在门口长椅上与邻居闲谈的祖母突然脑袋一歪就不省人事了,在城里的两个姑妈都赶回了家。听闻消息后,我也匆匆地从乡中学几乎跑步回到家中,在祖母的病床前连声呼唤,可她那么安详地躺着,有着若有若无的呼吸声,蠕动着的嘴唇硬是没能给我半点回应。因是在校寄宿,我又匆匆赶回学校学习。第二天一早,我急匆匆地跑到读初一的妹妹那里打听消息,眼眶哭肿的妹妹说祖母在当天凌晨六点已经去世了。我几乎是大声嚎哭着返回自己的教室。我清晰地记得在祖母出殡之前的葬礼上,长跪的自己在所有的亲友都站起来后仍旧撕心裂肺地哭泣,那个腼腆而又倔强的乡村少年沉浸在对于祖母给予的各种关爱的事情的回忆之中,那种悲恸之中夹杂着甘甜的念想的味道,长久地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祖母是一个旧式女子,个头挺高,缠过足,不能行走太远,但个性随和,乐善好施,在我的记忆之中极少有她发脾气的场景。她养育了六个子女,参军的伯父和两个姑妈随参军的姑父都入了城,另外两个姑妈和排行最小的父亲留在乡村。她的晚年基本上也是跟我们一起度过的,很多年以后,我跟城里的姑妈姑父聊天,他们都会说起祖母在选择女婿时只看人品不重门第财富的标准,这两个姑父都是家里一贫如洗的,而我家在当地稍微算好一点的家庭,来攀亲的人也不少,说起这些两个老姑父都是常怀感激之情。祖母也是一个特别善良的老人,母亲跟我说起祖母时也常常心怀感念,在我的记忆之中,祖母跟母亲之间从未产生龃龉,更别说冲突了。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祖母对母亲的善意和关爱深深地打动了她。1970年代初,父母结婚没多久,母亲罹患肺结核,在那时的中国这几乎是不治之症,瘦到只有六十多斤,腹中胎儿也被迫放弃,头发几乎掉光,是外公和父亲用担架抬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的,在住院的那五十多天,是祖母和外婆轮流去医院照顾打点。祖母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尽管有邻居放出各种治不好了会人财两空的议论,她也完全不为所动。奄奄一息生死一线的母亲终于活过来了,身体复原后才有了我们三兄妹,她也因此对祖母感恩了一辈子。
三十多年前的湖南乡村,尽管我们不用做“留守儿童”,可日常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父母都要忙于农活养家,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七十来岁的祖母承担,尤其是我们三兄妹的衣食住行等。祖母将我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相比于同村的儿童,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可以按时保证的,也基本不用穿打补丁的衣服。城里亲戚回来看望她老人家赠送的罐头、麦乳精、饼干、水果等在乡村很稀罕的食物,祖母也会保管好,自己很少享用,经常是拿给我们吃。不但给我们填饱肚子,还经常散发给同一个院落的邻居和小孩子享用,这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自然是特别慷慨的行为,可祖母做这一切都特别自然,从来没有半点施人恩惠的神色,她是真心实意地喜欢帮助人。祖母还会一些医术,左邻右舍有些病痛的,也经常会来找祖母想办法,她也经常给院子里的产妇接生,从来都是分文不取。这些事情都是祖母去世之后,我每次回到故乡,跟院子里的老人叙旧时她们经常要跟我絮絮叨叨讲起的,可以说祖母是一直活在父老乡亲的记忆之中的。
我读小学时,夜里写作业或读书的时候,家里有一段时间还没有电灯,点着煤油灯,经常我在写字,祖母在旁边做手工活,比如纳鞋底什么的,常常是她一边做活,一边给我摇着蒲扇驱赶夏夜的蚊子,带来丝丝凉风,让闷热无比的夏夜多了些许清凉。那种温馨的情景在祖母过世后一遍遍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之中。童年还有很多跟祖母有关的趣事,比如城里的亲戚回来探亲了,祖母就会安排我去院子前后的农田钓一些青蛙回来,信观音菩萨的祖母不杀生,这时候往往由我们这些小屁孩笨手笨脚地来给青蛙剥皮。幼时的我在屋后挖了一个小小的“水池”来养鱼虾,也放了一些鹅卵石、田螺、丝草之类,那成了我的儿时乐园。那时候的我在夏日的午后,经常带着鱼筛子和小水桶去农田之间的小水沟里捞鱼,大大小小的都有,自己也被晒得黑乎乎的。带着这些战利品回家后,安排一日三餐的祖母都要细声细语跟我商量,将那些稍微大一点的鲫鱼、泥鳅之类给她用来做美味的晚餐,而那些细若游丝的小鱼小虾就让我继续在水池中养起来。祖孙俩可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我至今还记得在一个极为闷热的黄昏,正在操持家务的祖母将我叫到跟前,告诉我晚上定会下大雨,可以去将捕捉泥鳅的鱼篓子放在屋后的靠近水田有引水口的池塘一角,这样肯定会大有收获。那时候家里也没有电视,更没有天气预报,我半信半疑地按照祖母吩咐的那样做了,当晚果然暴雨如注,第二天一早兴冲冲地取回鱼篓子,里面几乎挤满了肥硕而活蹦乱跳的泥鳅,那天中午算是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餐。夏日炎炎的时候,持续十天左右的高温下“双抢”(抢收抢种)是很折磨人的,我们三兄妹六七岁就开始下田跟着父母干农活,比如收割稻子、插秧之类,但毕竟是小孩子有时候也想偷个懒,就让祖母给我们提前煮点绿豆粥凉着,农忙间隙抽空回去喝一碗补充体力。我记得每次“双抢”结束的时候,祖母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让我们这些没日没夜忙碌的大人孩子“打牙祭”,那是艰苦劳作之后的补偿,既让人心动神往,又让人念念不舍。
初一的时候,在学校吃中饭,都要自带洗过的白米和食材到学校去蒸熟,这些都是祖母每天提前为我准备好的,从来没有耽误过。我记得有一次跟两个同学放学回家,贪玩的我们下到溪流里捕鱼,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我应了乐极生悲的古语,被一块陷在泥巴里的锋利的玻璃片深深地割伤了脚底板,血流如注,同学搀扶着我回到家中。祖母赶忙帮我用清水冲洗,又用城里亲戚拿回来的碘酒消毒,然后包扎,一边温言细语地安慰着我,让既疼痛又懊悔的我有瞬间治愈感。初二开始寄宿,每周回家一次,每次离别时,祖母都要拄着拐杖送我走到村口,她那时候八十岁了,又是小脚,实在不良于行,但每次都坚持要颤颤巍巍地送我一段路,而每当周五傍晚我从学校回家,她都给我准备了可口的食物,她惦念着我在学校这一周肯定没有吃饱。这些如今回忆起来,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细节,却如此地让人念想。
祖母过世已经二十八年了,这将近三十年的岁月,无论是我的家庭,还是湖南的那个小乡村乃至中国,都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可是我在想无论世道如何变幻,无论人生怎样魔幻,祖母在她生前的一言一行中所弥漫出来的那种平凡人生中的德性,那种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慷慨与仁爱,那种勤俭持家宽和待人的品性,那种不趋炎附势而贵重人品照顾弱者的价值准则,却是我们这个小家庭乃至大家族的家风最重要的精神遗产吧。
参临其境 · 城市力量|李小勇:茶人30年
2020-09-19 08:15

采访人 | 徐参
Interviewer | Xu Shen

本期嘉宾
李小勇
参临其境 ▲
Shen‘s Life
- 城市力量 -
潍坊市政协委员、潍坊江西商会名誉会长、一品轩茶叶创始人李小勇今年50岁,职业生涯似乎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自小茶厂长大,19岁从事茶行业至今。
而这一句话里,却又记录了他30年岁月的起承转合,蕴藏着千言万语的信息量。

一品轩的千山万水
说起家乡江西修水,李小勇总要提到两位大家:宋代名家黄庭坚和民国大师陈寅恪,对两位大咖的成就数说一番,那种压制不住的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就在娓娓讲述中流淌出来。
修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茶产区,黄庭坚对于家乡的茶也曾奉献吟诵:
《雙井茶》
北宋·黃庭堅
山谷家鄉雙井茶,壹啜猶須三日誇。
暖水春暉潤畦雨,新枝舊柯競抽芽。

双井正是修水茶的骄傲,与李小勇有着并持续有着深厚的缘分。
因父母从事茶厂工作,自小跟随在茶环境中长大的李小勇,身心都浸润了茶的气息和味道。
其实说李小勇成为茶人30年,不足以解说他和茶的渊源纠缠,他生在茶厂长在茶厂,从记事起,茶就如影随形在他的记忆里,虽然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是配角,但却从未缺席。
「除了茶,其他事物很难引起我真正的兴趣,」李小勇说,这辈子从事茶行业,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9岁那年,李小勇怀揣着2000元,也怀揣着闪闪发光的梦想,来到了潍坊。
从月河路第一家不到20平方的茶叶店到如今自有的2000平方的茶业公司,李小勇在起伏得失中,努力着,坚韧着,包容着,接纳着,他把这些种种,都归结升华为自我成长。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
潍坊是个茶文化兴盛的城市,茶业市场建立早数量多,来自天南地北各茶叶产区的人们聚集在各个茶业市场,大多数人都采取同样的模式经营着。
那时候,人们只是把茶叶当作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生意,计算的是一年下来花费多少存余多少。
也有少数人思考着转换理念提升行业模式的问题,李小勇就是其中一员,且是行动的先锋军。

他最早一批从传统茶业市场跳出来,在繁华城区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他想用品牌带动品质的路子,改变提升传统茶业作为农产品不能实现标准化的缺陷和束缚。
这种先锋行为还是要承受一些舆论风雨的。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小勇坚持着自己的前行,并留下了坚定而清晰的脚印。他还要向更高更远处攀行。
2012年,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2000平方的茶世界,与茶相关的产品,小到一个茶匙,大到整套茶桌,再到茶空间的设计布置,一应俱全。
一品轩,依然是行业的先锋军。

10年前,他就创立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浔响珍茗”“浔响珍藏”“浔响珍味”,还专程“几顾茅庐”请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亲自书写了品牌名称。
「这三个品牌以我儿子的名字命名,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一个是茶品牌,一个是茶器品牌,一个是茶食品牌,形成系列……」
谈及品牌名称,李小勇语气里透着的,有商业运作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那一股浓浓的亲情味道,真的就像细数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亲切温馨。

双井绿里的传承与回归
也是籍由着这一份情怀吧,李小勇又让家乡的茶园里开满了花。
1960年,修水茶叶试验站在研究双井茶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经多次试制,双井茶制作工艺得以复苏,焕发青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
对于「双井绿」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诸多有心人为之付出努力,付出心血。

作为从小喝着双井绿长大的茶乡人李小勇,更懂得传承双井绿的智慧、技艺、思想和制茶记忆。
2014年,双井绿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李小勇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辟了280亩双井茶园,并融入了他无限的心血和情怀,制造着散发清香的双井茶,让人们从中品味难得的韵味悠长。
欲寻碧玉枝,且向山中行。

踏在云雾缭绕、溪水流过的双井村土地上,才见得李小勇的生态茶园。
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从小在茶丛底下长大的李小勇,对茶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比如,如何扦插育苗,如何移植栽种,如何翻新培土,如何除草施肥,如何修剪整形,何时采摘晾青,等等,这些仅是基本功。

在工艺中,双井绿与周边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人通过经年累月苦心琢磨出的技艺实现跟它的共舞、共通、共生。
而今,急功近利的机械、农药正是影响双井绿茶的潜在威胁。在李小勇的茶园,以手工来遵循和释放茶性的这一「传统」正在渐渐地被寻回。
好山好水、全程有机,人工采摘,手工制作……
李小勇的280亩茶园,面积虽然没有很大,但却因为严格的品质和管理自律而成为当地规模化优质茶生产基地。

远远望去,分布在青山绿水间的茶园,充满诗意,这在李小勇看来,正是双井绿茶最大的竞争优势、最深的品牌底气。
「好生态是产好茶的基础,严监管是产好茶的关键,双井绿就是要通过放大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来拓展优质绿茶的发展路径。」李小勇说。
探讨关于「双井绿」的事与物,李小勇视其为自己的职责。只要有人爱听,他就愿意讲下去,不厌其烦地讲下去。
在听者的折服与赞叹声中,他是欣慰的,而他欣慰的是,朝着内心的理想又前行了一小步。

在他的引领下,潍坊的茶友越来越迷恋地聚集在李小勇的周围,在茶香里分享双井那一方水土的明月和星光。
「我们能种出好茶,但好在什么地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出来的。」
李小勇说,自己不能只是做茶,更应该将茶的故事融入进去,将文化、情怀融合在一起,既农且修,既耕且道,才能让茶走得更远。

一份情怀的永恒支撑
李小勇说自己现在处于一个平静期。他的整个人他的公司都进入一个平稳运行期,似乎他也才有时间去回首和来路,解读其中。
不服输的李小勇跟我们聊起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更多的是他的反思。比如家族式结构,比如团队管理。当他意识到的时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他痛定思痛,坚决调整,挣脱这种枷锁和窠臼。「继续下去,只会把公司拖垮拖死。」李小勇说,一艘船的方向,最终还是船长在指挥,他这个船长还是有着自身的缺陷,转型很辛苦,但最终挣脱了,迈过去了。
「其实追根究底,对自己的挣脱,束缚,最终还是来自于自己。」
眼前的李小勇接受得很坦然,是自己的格局理念没有跟上,埋怨跟随的人,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正因为他克服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才升入了另一个发展的平稳车道。
现在,公司地盘大了,产品线丰富了,但他历经艰辛磨难打造出来的理念却更加稳固了:用品牌带动品质,让产品传播文化。李小勇说,这种模式,他受益其中,也希望更多人受益。

李小勇说,这么多年,辗转起伏间,有一个「挚友」功不可没,那就是自己那一份对茶的情怀。对于李小勇来说,这对他弥足珍贵。
孤独暗夜里的慰藉也好,迷茫困惑里的指引也罢,热爱茶文化拥有茶基因的李小勇把满腔情思都寄托在了一片茶叶中。
几十年过去,落座后一杯无须问出身何处的好茶,是李小勇开启朋友间交流的不变流程。

朋友们都建议李小勇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讲述关于茶的种种。李小勇总是惴惴的:“不知从何说起,就怕误人子弟。”
其实,李小勇反而是当下最需要的人,在茶的纷纭复杂中,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传递给更多人一份真实有用的茶知识茶文化。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一种倾听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9-2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鹤皆

ZxID:570000

等级: 记者主编
配偶: 散照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9-20 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