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虽与林黛玉同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可她却受到读者更多的诽谤,厌宝钗者,认为她是个典型的“冷美人”,表面看上去热情妥帖,内里却理性冷漠至极,这让感性的读者很难接受。
关于薛宝钗为人冷漠的“著名黑料”有两个:其一,第32回金钏跳井自尽后,宝钗居然能说出“这样的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此类的绝情话;
其二,第66回,尤三姐自刎而死,柳湘莲万念俱灰之下剃去万千烦恼丝,跟随道士出家,柳湘莲曾于平安州救过薛蟠,两人结拜为兄弟,得知这个消息后,薛蟠和薛姨妈都很伤心,流泪不止,唯独薛宝钗理性地让人难以接受: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的。前儿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去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那同伴的伙计,辛辛苦苦的来往几个月,妈妈和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礼似的。”——第67回
宝钗之言行何等理性冷漠,反正柳湘莲和尤三姐走的走、死的死,那就别伤心了,反而催促薛姨妈和薛蟠,该给员工们开个团建活动,大家一起聚一聚,好笼络员工的心。
对于第一点“黑料”,笔者前番曾多次撰文替宝钗“伸冤”——王夫人欺骗宝钗说金钏被撵是因为“她打坏了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撵了她出去”,宝钗对金钏的评价,完全是基于王夫人这个谎言,如果宝钗知道其中的真相,必然会有另外一番评价,此不赘述,笔者今天想重点谈谈第二个“黑料”。
薛宝钗对尤三姐、柳湘莲的态度的确有些冷漠,但这种冷漠属于“正常范畴”,而非许多读者主观理解的“冷漠”。
在诸多读者看来,尤三姐是个好女子,柳湘莲是个好男儿,他们俩的悲剧结局,多么令人感慨,可突然遇到薛宝钗这么一个“冷静处置”的态度,就如热火遇冰,势不两立,总觉得薛宝钗至少应该感叹流泪,亦或者说几句好话,方才算是个好女儿。
可如果这么想,无形之中就将《红楼梦》中人堕入了“偶像爱情剧”的庸俗套路里,就笔者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了解,她的这种冷淡态度完全正常,无须苛责,为何这么说?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薛宝钗从未见过柳湘莲、尤三姐,对两人没有最基本的感情基础,相当于陌生人。
你说宝钗无情,且不见第34回,贾宝玉被贾政笞挞,宝钗前去探望,看着重伤的宝玉,一向理性冷静的宝姐姐,却当场流泪,为何?因为贾宝玉是她的熟人,大家也算是一处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最基本的感情基础是有的。
可柳湘莲、尤三姐两个,宝钗恐怕要问一句,这两位是谁呀?尤三姐最多在宁国府那边出现过,宝钗生活在荣国府,两人根本见不着面儿;
古代讲究男女之防,即便是亲戚,男女之间也不能随便见面(当然,贾宝玉是个例外),否则也不至于薛蟠在贾府住了这么几年,直到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才第一次见到黛玉。同理,柳湘莲虽是薛蟠的救命恩人,但宝钗却从未见过柳湘莲,更别提什么感情基础了。
两个对你来说,只闻其名,从未见过的两个人,一个自尽了,一个出家了,但凡一个正常人,心里能有多大的起伏呢?难道非要宝钗为两个陌生人哭一场,才叫不冷漠?
第二,尤三姐的过去。
柳、尤两人的悲剧,是以尤三姐拔剑自刎为开端的。那么问题来了,尤三姐为何要自尽,因为柳湘莲怀疑她不干净,曾在宁国府跟贾珍、贾蓉,甚至更多人有过不洁关系。
而事实上,柳湘莲在意的这些,全都是真实发生的。尤三姐确实和贾珍、贾蓉父子不清不楚。而在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后,这些事情被舆论宣传出来,大家必然要闲聊其中的来龙去脉——柳湘莲退婚,尤三姐自刎了,她为啥自刎呢?因为......
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东西都是藏不住的,作为封建正统淑女思想的薛宝钗听后,会有何感想呢?
不消猜测,以宝钗“可叹停机德”的正统礼教思想,她必然有些看不上尤三姐这样的女子,大家千万别说宝钗心胸不够宽广,不能容人。实事求是地说,放在今天,尤三姐这番经历的人,又有几个正常人愿意接纳她呢?
开了上帝视角的读者能原谅尤三姐,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只会深恶痛绝这种女子。所以即便是基于对尤三姐的人品认知,宝钗也很难同情这对苦命鸳鸯,你可以说宝钗理性,但说她冷漠无情,那就有待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