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寒露”,清秋寒露时节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闲说“寒露”,清秋寒露时节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闲说“寒露”,清秋寒露时节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8 0




白露、寒露和霜降,是3个连在一起的节气。这3个节气是秋天渐行渐远的脚步,以水凝结成露、进而为霜这样三种形态为标志,让一个秋季特别是深秋季节,变得如水墨画一样,可触可摸。在这里,露两次出现,显示出其在秋季位置的重要性,与蒹葭或落叶或鸿雁等秋季常出现的象征物相比,都要格外别致。如果说前者都有些秋季的萧瑟感觉,唯独露显示出秋季的晶莹剔透的一面。中国有很多说秋的词汇,其中一个特殊的词,叫做清秋,这个清秋的“清”字,应该是露所塑造而成的,只是寒露的“寒”字,让这晶莹的露变为清冽,透露出季节的严肃与严酷性。
寒露的露,比白露的露,要冷了许多,这时候的露与马上到来的下一个节气霜降,紧迫得只有一步之遥。过去常用一句诗是: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也可以这样说 :寒露来了,冬天还远吗?寒露时节,能够隐隐听到冬天的脚步声,在霜那边等候,在雪那边整装待发。
寒露时节,露是主角。尽管它们只是在夜里出现,在清晨的阳光下消失。但是,它们就像一幕大戏里那些主宰全剧命运的神灵,在倏忽一闪中,在不动声色里,主宰着季节的症候,让开放了整整一个夏季绚烂的花朵尽情凋零,让春天就开始长出的缤纷树叶纷纷飘落,让秋草可以一夜变黄。古诗里说: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又说: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说的都是寒露不可阻挡的力量。
在中国古诗里,有很多这样和节气密切相关的诗句,中国古诗为节气立传,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因为中国古代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如今的诗歌讲究自我和内心,在向内转化的过程中,流失了很多的东西,是非常可惜的。如今,如果不知道白露和寒露的差异,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寒露时节,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节气三候里,它们占了两候,说是鸿雁来宾、菊始黄华。它们一为动物、一为植物,一动一静、一天一地,作为这个时节与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适不过了。尽管落叶纷纷,来年还可以重新绿满枝头,但是落叶毕竟有死亡的特征。大雁南飞,来年依然可以飞回来,和落叶的含义本是一样的,却因为生命的存在,便像南飞过冬串门走亲戚一样,让人有了期盼的情感。孟郊有诗: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他在大雁前偏偏用了一个“新”字,是修饰,也是强调大雁来年飞回时新的生命意义。
菊花在这时候开得最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是冬天的象征、荷花是夏天的象征、兰花是春天的象征、菊花是秋天的象征。咏菊的诗多如牛毛,如果不算屈原诗中的菊花有过于强烈的个人情感意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是鼻祖。清淡如菊,淡雅而有味道,是只有人生到达这个季节里才会有的心态和境界。
寒露时节,登高是最好的选择。其实,登高任何时候都可以,但在寒露时节登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征。这时候登高,才会看到大雁南飞、菊花盛开,更会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观。这时候,大自然的生老病衰,一下子显得格外醒目,生命在对比中显示出特别的色彩和意义。所以,唐代刘禹锡的诗里才会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他强调寒露和山的最高处。应该说,这更是这个季节里人在大自然的感召下最高的心态和境界。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10-09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鹤皆

ZxID:570000

等级: 记者主编
配偶: 散照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0-09 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朴实、

ZxID:46412345

等级: 绝世帝王
朴实qq7000077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0-09 0
看看
朴实qq7000077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