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巾
(晴雯)
(一)什么样的女子会被称为“点酥娘”?
苏轼有一首《定风波》这样写: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的创作,缘于一个叫柔奴的女子。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王巩,平时和苏轼笔墨酬答玩得不错,“乌台诗案”出来,王巩被牵连成为了案中人,而且在二十多位同案犯中被贬的最远。陪同王巩到贬谪地宾州(今广西宾阳)的,便是这位叫柔奴的歌女。
王巩是真宗朝名相王旦的孙子,父亲王素也做到了工部尚书,是京师绮罗丛中长大的世家子弟,岭南却是自来被北方人视为“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的畏途,王巩这一去是受的脱皮削骨的罪,但因为柔奴的照料慰藉,流放中的王巩没有被生命的磨难打倒,还能一直坚持学术创作,数年后归来时不但没有支离憔悴,还风姿更胜,苏轼一直觉得王巩被贬是受自己之累,以至于“不敢以书相闻”,见王巩依然翩翩浊世佳公子,苏轼心虚的探问柔奴: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奴答得坦荡从容:“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个回答,让旷达的苏轼称赏不已,当即就填了这阙《定风波》。而柔奴“点酥娘”的美名也自此传开。
由这个故事想到了贾宝玉和他的丫头们。
(二)袭人会是宝玉的“点酥娘”吗?
宝玉的丫头团是超豪华型的,会操心的,会针线的,会说的,会唱的,娇媚的,天真的,大智若愚的,绵里藏针的,全齐。贾母是想起什么就给他配置什么,反正是要让她的宝贝孙子过得舒适。而作为一个看过世事白云苍狗的老贵族,为孙子计深远必然在人事安排上有所体现,她不一定知道“点酥娘”的典故,却肯定会选择一个类似于柔奴的女子守候在宝玉身边,在宝玉遭受厄难时能不离不弃。
这个人儿,是袭人吗?
袭人被贾母点将送给宝玉的原因,是勤谨小心,克尽职任,能将宝玉照顾妥帖,事实也证明袭人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除了本职,还主动为宝玉提供了附加价值,承担起宝玉屋里人的义务。
这样亲密加亲昵的关系,袭人自己都幸福的宣称拿八人轿都抬不出她离贾家。
但袭人的这个“不离”是有前提的,便是荣国府荣华常在,贾宝玉仕途通达。一旦贾家大厦倾颓,贾宝玉落魄甚至被充军流放,袭人还会跟随在宝玉身边吗?
答案是不会。花袭人在攀附上王夫人之后就曾这样说宝玉:
“……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
她眼里有的,从来就是玉堂金马的继承者宝玉,不是那个叛逆、无奈、泛情、悲悯的逃避者。
点酥娘,花袭人才不要当呢。
(三)贾母选中的点酥娘,是她
同样被贾母安排给宝玉的,还有晴雯。
晴雯容颜美丽,性情直爽,心灵手巧,这些都很合贾母脾胃,但这还不是贾母选中她陪伴宝玉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晴雯念旧,有情义。
晴雯原是赖大家买的丫头,后来赖嬷嬷把她孝敬给了贾母使唤,晴雯“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记着流落时还有一个姑舅哥哥和自己相依为命,便求赖大家的把这个哥哥也收进贾府吃工食。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这八个字说着容易,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十来岁的晴雯却做到了。
贾母看到了晴雯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才放心送她到宝玉身边,不忘来路的人才会在未来可能的风雨坎坷里不抛弃不放弃。
不得不说,在人生智慧和用人识人上,贾母高出王夫人的段位太多。晴雯固然尖刻,却是既忠且勇,会为了维护怡红院的名誉恨铁不成钢地撵偷盗的小丫鬟,也会病中补雀金裘解释宝玉的焦虑,实在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可惜,贾府的掌权人王夫人要的是没有骨头的跟从者,哪怕那是一条咬人的蛇。
琢玉郎,点酥娘,终于是彩云散,宝镜分,枉费了贾母的一片心肠。
【作者简介】葛巾,70后,码字原为稻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