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我一生陪伴的缘分:从少年时青涩懵懂到获得爱的担当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红楼梦》有我一生陪伴的缘分:从少年时青涩懵懂到获得爱的担当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红楼梦》有我一生陪伴的缘分:从少年时青涩懵懂到获得爱的担当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





少年时家中贫寒,靠着长辈微薄的薪水念书,直到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看到了《红楼梦》的节选,才算是终于有机会一睹这部伟大经典的毫发。记得那是短短的一段选文:林黛玉进贾府。其中几句笔墨勾勒出林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引自《红楼梦》第三回)
回忆起当时的年纪,正是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胸怀无限憧憬的时候。因为这样的心绪,曹雪芹描写林黛玉出场的这短短几十个字,触动我的内心生发出了对《红楼梦》的渴望——然而,二手市场一套线装版的《红楼梦》要十八元,已然是我小半个学期的学费,实在是不能奢望了。

高三下学期所在的班级里转来了一个新生: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偏巧被分配做了我的同桌,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记得第一次被邀请去她家做客,我看见了那个偌大的书房,三面墙满满地摆放的都是书架,显著的位置安静地陈列着“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我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挤出一丝因为激动而颤抖的声音怯怯地问能否借阅《红楼梦》。
就是在同桌父亲那点头一笑允诺我的瞬间,我开始了与《红楼梦》之间的缘分。也正是在挑灯夜读细细品味之中,我结识了林黛玉之外的另一位美丽的女性:薛宝钗。

《红楼梦》第四回与第五回中分别用这样的字句描写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引自原著第四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引自原著第五回)
少年的我,其实也因着家境的贫寒微微地自卑、孤僻,鲜有朋友;然而自幼喜爱读书的经历,使我得以在贫瘠的物质生活之外发掘出一片灵秀的世外桃源——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学、科技、历史、人类情感等等等等,就是一个高于我现实生活的美好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大脑日渐丰富、思想日益完善;同时,以我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去体会这份美好,我是发自心底地且毫不掩饰地快乐着的。
于是,在真正走进《红楼梦》这个包罗万象的“大观园”后,我对薛宝钗这样出身于皇商世家的大家闺秀不仅仅是羡慕,更多的是钦佩她的才学:她读书涉猎颇为广泛,在文学、艺术、历史、诸子百家、佛学经典等等方面均有研究。 如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中,宝钗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黛玉湘云连诗那一幕,由湘云口中得知宝钗对“棔”树的解释,宝钗的博学都可见一斑。

宝钗对艺术创作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书中第四十二回,宝钗在一口气罗列了几乎所有绘画工具和材料后,随即发表了她对于绘画的见解:“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起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盘放到帘子上来,岂不成了一幅笑“话”儿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

清代画家方熏在其《山静居画论》中就曾指出:“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也。”而宝钗的这段话就提到作画之前必须要胸中有丘壑,着眼全局。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画出大观园的行乐图来。“该添的要添,该藏的要藏”清楚地表述了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艺术创作不可完完全全照搬生活的原样儿原景而是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概括,做到主宾分明,相互映衬,疏密得当,同时也要注意细节的真实,不可疏忽大意。如此见解,已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已然对绘画创作具有了指导的意义。

宝钗对诗歌的论断也十分精辟。《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薛宝钗对史湘云说:“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 ‘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在宝钗看来,好诗就应该“又新鲜,又大方”,要使人耳目一新,不能人云亦云地落了俗套。除此之外呢,宝钗又说了:“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子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由此可见,宝钗对于“创新”二字是十分讲究原则的:过于新巧反而不及,"刁钻古怪"且“用韵极险”是无法作出好诗的。这样的观点,不仅周到周全,也彰显出了她个人极深的文学造诣。
也是在三十七回,大观园里结了诗社,新抬进园子里的有两盆白海棠。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有这些诗了。”

脂砚斋读到这里对此如此评说:“真诗人语!”宝钗这番话,清楚明了地表达了“寄兴写情”的观点。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绝不是生活场景的原样照搬。而咏物诗歌的可贵,就在于“寄兴写情”。我们且不妨观一阕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的外形如何,词人无意着笔;却是对那梅花之神与魂着力表达。而宝钗接下来这首咏白海棠诗,立刻就印证了她对于诗作的观点与主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同样的,“白海棠”之形如何没有极力渲染和赋予,“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多么传神地表达出宝钗的个性特征和处世哲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曾如此阐释读书的重要性。《红楼梦》有宝钗如此博古通今、琴棋书画诗歌样样精通,这样的境界,就是少年时青涩懵懂的我的榜样。
虽然家境不好,能买的书实在有限,却三生有幸得一同桌知己,就是在她家偌大的书房里,我借阅了许多好书。
于此,我打开了眼界,陶冶了性情,构筑了梦想,也修养了心智。我自知,此生可能无法超越心中的榜样宝钗,但是少年时代受启发于她的聪慧、睿智与博学,我已坚定不移地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并且,汲取知识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读书与学习成为我快乐的源泉,我愿意求索不断,探寻书中更美的风景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11-19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鹤皆

ZxID:570000

等级: 记者主编
配偶: 散照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9 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