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校每年会组织春游和秋游,现在想来很有道理——春季踏青,观察新生的万物;秋季出游,能看到大自然的层次感。
印象中的秋季景色都是一片金黄,实际上很多植物的节律不尽相同。
此时登高望远,印入眼帘的是 由
绿、
黄、
红三色组成的色谱带,在蓝色天空印衬下,显现出一丝异样的美。这时候除了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感叹一番“好美!”,还能有什么乐趣呢?
大自然蕴含着天量信息,
只要知识丰富,同一景象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下面这张图里展示了秋天树叶的变化过程——绿叶为什么在秋天变色?各类色素都起到了什么作用?搞清楚这些知识,面对大自然时眼睛里便会
冒出一层“信息滤镜”,而朋友圈的照片注释也不再是空泛之词。
2000多张精美绝伦的高清摄影,不但看起来很美,也能让知识信息与植物身上各种细小结构相结合,可谓是
所见即所得,无需再经历一道抽象转化,读完就能“现学现卖”!如果你是饱学之士,收藏了很多百科全书,看到这些内页可能也会意识到——这书,怎么跟很多百科全书感觉不一样啊?
没错,传统的百科全书,一个对页恨不得介绍10个物种,更像是简单的物种档案。编排方面,则普遍采用分类学的方式,介绍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DK植物大百科》除了对页超清大图外,最特别一点在于,
采用植物不同的部位来区分章节。
第1章介绍了“植物界”的概念和分类;第2—6章则按照植物的不同部位,分别详细讲解了根、茎与枝、叶、花、种子与果实的各种知识。
这种章节模式更符合普通爱好者的阅读习惯——植物每个部位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以一种既震撼又美妙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眼前,似乎触手可及。
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每个章节开头会讲解相应部位的结构、功能与分类。
之后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结合功能讲解每个物种。
更特别的是,每隔一段篇幅会出现一段拓展知识,一般会探讨一下植物与人文创作之间的关系,古今中外数十位艺术大师的绘画名作介绍和赏析,就像是一次有趣的课间休息。
这是一本能用来“阅读”的百科全书,并不只是查阅资料之用——每一页的大标题对应一段文字内容,可以用于“快读”。
而各种小标题下边则是大量补充信息,当你有足够的闲暇时光,可以慢慢细致研究——几乎每段文字都能给你带来惊喜,原来植物也很有趣!
一些超高清的解剖图,理解起来更轻松——看完书我们都在想,如果以前的生物教材能有如此精良,恐怕都没人厌学了……
译著
《DK植物大百科》由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科普作家刘夙、李佳翻译,植物插画师余天一审校。全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制作精美,向读者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无论是植物和园艺自然爱好者,还是博物和自然绘画爱好者,相信都会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辰山植物园自建园以来坚持
“精研植物 爱传大众”的使命,坚持致力于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希望这本书可以为青少年活动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真正实现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会学习,学会感受自然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