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四米巨《虎》首现拍场,气势撼人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曾梵志四米巨《虎》首现拍场,气势撼人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曾梵志四米巨《虎》首现拍场,气势撼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

索取永樂艺讯及首拍图录请致电:
010-8709 5988
+86-157 1105 9270
曾梵志《虎》

LOT 050
曾梵志(b.1964)| 虎
2017年作 | 布面油画
400 × 400 cm
身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曾梵志在过去二十五年累积创作了大量引人入胜的作品。曾梵志以娴熟自信的媒材运用及作画技巧,将中西美学传统融为一体,成功创造出吸引无数藏家青睐、技艺出神入化的全新个人视觉语言。
曾梵志近年的创作中,更可见到他把不同风格、不同画题,汇聚为一的开拓气魄——在风景之中加入肖像人物,或以线条的抽象形式来绘画具像人物——敢于在碰撞、对比之中,建立崭新的绘画形式,还有令人惊喜、丰富多元的图像画面。《虎》是近年作品中,最能表现这种创作气魄的示例之一。

[左] 曾梵志|免子|2012年作|400 x 400 cm
[右] 曾梵志|拉奥孔|2015年作|400 x 400 cm

曾梵志 《虎》 2011 年作

曾梵志|虎|2011年作|250 x 350 cm
纽约佳士得 2013 年 5 月 13 日11th Hour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慈善拍卖
《虎》的四米乘四米方形尺幅,属于曾梵志作品中的一个特类。
从2012年开始,艺术家以此方形图式创作了少量的作品,横跨近十年,自成一体系。它们的共同点是尺幅巨大,放大造型,聚焦于面部特写,以方纳圆,以前所未见震撼人心的画面,对应壮美宏阔的人类经验与自然格局。这系列之中,既有重绘美术史的经典图像,如《拉奥孔》及《兔子》;也有如《虎》一作,罕见的再次绘画动物,在主题上又连系到艺术家在2010 -2011年间创作的一批动物作品,量少而精。《虎》是这特类之中,出现在拍卖市场的首作,此前,从未曝光。作品造型高度概括,线条洗练又纯粹,前所未见,更为丰富的色彩组合,画面结构恢宏磅礡,蕴藏动能。
须弥与芥子

曾梵志《虎》 局部
老虎从面面右上角,以一钭角线切入方形画面,带有一种跃动走入画面的豪壮气势,勃勃生机,充满动感。艺术家聚焦于老虎的面部神态,以弧形造型填满整个方形空间,充满视觉冲撃力。平常物象一旦改变了比例,极小变成极大,图像变得陌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经验,使人重新「观看」过去习以为常的图像符号,唤起全新的精神感受。画面仿佛铺天盖地包围了前面的观众,远看可观全景,有吞吐天下之感;近看聚焦一方,有错综复杂,建构出整个图像的细密色彩线条。

宋 法常 《龙虎图》(局部)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画面赋予观众一种复杂的视觉层次,由大而小,以小见大,极其宏大,也极为精微,是曾梵志这批作品的重要特点,须弥与芥子互为转换,又同为一体。观众必须前后挪动身体,或远或近,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观看画面,这就牵动了观众一种更敏锐的身体感知。画面与身体、客体与主观、物与我,出现一种微妙的气势角力。曾梵志的近作更加强调这样一种互动、动态的观画体验,不停留在静态的观看画面,反而挑战观众以更动态的方式去感知他的图像,自觉感知自己的「观看」,进而自省内心意识。
艺术家曾经描述自己绘画这个系列时的心理活动︰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先以线条构建……头像,接着又使它产生撕裂的感觉。因为画面尺幅很大,创作过程中我眼力所及的主要是各种线条,看不到画面的全局,但又分明感到形象是存在的,与我身体里的某一部份形成呼应。创作过半时,绘画的对象甚至绘画本身(用什么工具、以什么形式)便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手怎样无障碍地表现心中的情绪。绘画技巧成为解放自己的工具,内心通过绘画得到释放——这是我所理解和追求的当代性。
——曾梵志自述 [1]

对于艺术家而言,绘画,为了「观看」、为了「感受内心」,他的绘画方式不单释放了艺术家本人的创作能量,达到自由无罣礙的精神超越,对于我们观众而言,在观看他的图像的线条构成之中,也能得到祟高与无限的精神感悟。
线条与色彩

曾梵志《虎》(局部)
我想更多聚焦讨论《虎》的线条与色彩,这些突显了曾梵志独特的图像构成方式。在创作时,艺术家首先以粗黑笔触勾勒老虎的形象,然后一层又一层铺陈,叠加色彩和线条,覆盖了原来的老虎形象,又最后在线条的网络之中,以充满力量感的黑色笔触,把老虎的形象重新「找」出来。从远处看,线条构成了老虎的图像,但当观众靠近仔细观看,老虎「化散」开来,变成一层层的抽象线条和色彩笔触,画面就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转换,生生不息。
偶然性与灵光一瞬

《虎》创作过程|图片来源 Instagram @zfz_studio

《虎》创作过程|图片来源 Instagram @zfz_studio
艺术家每一次在厚涂颜料层上拉动线条,让每一道线条混和不同的色彩,如立体雕塑般充满质量感。然后又在之上再叠加新一层的线条,每一层的线条,都会拉动、改变原来已有线条的轨迹,改变了色彩之间的组合关系,色彩和线条之间互为牵引,释放了油彩颜料的不同可能性。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老虎既浮现,也瓦解,反覆交错,老虎的形象不断生成与改变,存在又不存在,具象的图像得到「解放」,图像始终处于一种恒动、变化中的状态。曾梵志在打破与重建,变化与叠加的辨证之间,使他的绘画保持了一种偶然性,成为开放而不封闭的图像,是他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这种开放的动态,偶然而来的灵性,来于艺术家的绘画方式、过程,观众站在画面前方,能有着相同的感受,单纯从线条动势与色彩关系,感知到瞬息万变的视觉节奏,一种更纯粹的抽象绘画体验。
图像与绘画性、当代性
在全球的范围里,当代画家都无可避免面对、思考同一课题︰「架上绘画」这种传统表达方式,如何继承过去?表现当下?向前发展创新?
绘画的独特,在于能创造图像,但当摄影、手机媒体普及,专业的构图、调色软件人手可及,容许所有人都能轻易地创造图像,或以己意挪用修改图像,图像的原创性、内容已经不再是绘画的唯一思考点,反而,图像的绘画方式、构成形态,和当中所能牵引的心理活动、视觉经验、情感共呜、精神超越等,才是绘画在当下能感动观众,继续发展的原因。绘画性的问题,比图像的内容,更为迫切。在绘画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要转折点,都是画家们投入思考这个问题的结果。观看曾梵志的绘画,能感受到他也有相同的关怀,与同时代的很多当代画家一样,都在思考绘画性的问题︰他以刮刀、厚涂,绘画《协和医院》、《肉联》里的撕裂受伤的肉体、《面具系列》里筋肉绷紧的人物的双手,以独特的笔触,仿佛给予观众一种痉挛般的神经性身体感受,焦虑紧张的情感呼应。当观众被〈虎〉这一作品所包围,也能透过他的线条律动和色彩组合,从中感受一种微妙的精神跃动。以笔触牵引情感,从绘画性到精神性,正是曾梵志所理解和追求的当代绘画,作品持续感动人心的力量。
[1] 曾梵志自述,引自孟璐〈以古为师:对话曾梵志〉《曾梵志:散步》中信出版集团北京中国第47页
特邀作者 钟嘉贤
现当代艺术专家、编著《曾梵志作品全集》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北京站 | 展览现场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杭州站 | 展览现场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杭州站 | 展览现场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深圳站 | 展览现场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上海站 < ART021>| 展览现场

「永樂·中国艺术品大展」上海站 < ART021>| 展览现场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20-11-26

优秀文章

海比天蓝

ZxID:99267

等级: 版主
配偶: 草莓
独自美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6 0
优秀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