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太姥姥的一封家书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写给太姥姥的一封家书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写给太姥姥的一封家书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0

太姥姥:
记得上一次给您写信是二十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天,那时正是草木凋零的日子,世界就像一个清心寡欲的老人,已是耄耋之年,看尽了繁华,笃爱这静美淡然的天地。那一年我刚刚成年,在信里细数了许多我成长的趣事,您回信说:奴儿长大了,我老了,脑子里都是你五岁的样子。奴儿来了,我还要把鸡蛋都留给你吃,把糖都留给你吃……
那年和我一起玩耍的大舅的女儿美青、二舅的儿子瑞康、三姨的儿子东东,我们现在仍然联系,不过人们不再通过写信联系了,都用上了微信,就是和写信一样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信纸叫做屏幕,笔叫做键盘,写的内容就是打出的字,邮递员换成了电波,也叫网络。大家看着屏幕,就看到了对面的人打出的字,再用键盘打出想说的话回复,网络把这些字运到这头,又运到那头,大家想说的话就到了心里头。
我还记得院子里的那棵枣树,1988年那是我第一次回到老家,高大的枣树上结满了深红色的壶瓶枣,舅舅拿着一根长杆打枣子,我在树下不停地拾捡,累了就坐在大木盆边“咯吱咯吱”吃了起来。直径一米多的木盆就像一只大海碗,一不小心掉在木盆里,枣子们争相而来,我被这香甜的味道簇拥着。我常常跑到果园里爬到树上摘果子,不过那些梨啊苹果啊我并不会摘下来,而是挂在树上就咬着吃,尝尝这个又尝尝那个,离开的时候树上挂着啃了一半的果子,都是我来淘气过的证据。
听姥姥说,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包产到户的消息传到了老家——山西祁县下闫灿村,咱们家分到了十亩地,曾在公社果木队干活的大舅把自己的地里都种上了梨树、枣树、苹果树。咱们老家的梨味甜汁多,肉质细腻酥脆,含糖量超乎寻常,古时是给皇家进献的贡品,称作“酥梨”。咱们老家的大枣个头硕大,入口清香,形状似壶也似瓶,是闻名全国的“壶瓶枣”。在公社大田队干活的二舅和在蔬菜队干活的三姨把自己地里种上了麦子、小米和蔬菜,从此再也不用为一家人吃饭发愁。
大人们下地干活,村里的娃娃们总会聚集在山边,我常常和他们一样探头探脑地向山下的黑洞张望,听他们讲洞里的传说,后来才知我们玩耍的地方是悬崖边。村里少有平房,大多数的房子是把山掏了一个洞,洞门拱形,洞内下方上圆,内壁抹了黄泥,堆了土灶土炕,这就是窑洞。窑洞里进进出出的娃娃们常常指着我议论:“看!她是城里来的!”“她的衣服是新的!”相比满身黄土穿着破旧衣裳的娃娃们,我穿着干干净净没有补丁的衣服很值得羡慕,不过我也是捡着穿大孩子们的衣服,只是做事利落的母亲时常清洗的原因罢了。
父亲从城里带来酥心糖,被好奇的娃娃们一抢而光,他们吮吸糖果的样子,如同过年般地享受。幸福的感觉转瞬即逝后,他们又会翻箱倒柜地去找剩余的酥心糖藏在哪里。太姥姥您还记得吗?您怕他们抢了去,就用一根绳子把糖盒子拴起来,吊在高高的房梁上,任娃娃们搬了梯子上了锅台爬了板箱也够不到。每天清晨,只有家里的大长辈您可以享用两颗鸡蛋,等舅姥爷一走,您赶紧剥了热乎乎的蛋壳掰开喂我,溏心鸡蛋软糯鲜嫩,您一口也不舍得吃,全都给了我,这些成了5岁的我两个月农村生活最美好的记忆。
时光一晃过去九年,1997年一封家书从老家寄来,姥姥决定带着我的舅舅姨姨们回老家给您祝寿,信上说您已是90岁的高龄,虽然身体还很硬朗,可孩子们不让您再去地里了,简单轻松的农活也不让做了,您也只好在家给孩子们做饭,等待他们下工回来吃。祝寿回来,母亲讲了许多村子里的变化。大舅还是经营着果园,果树长势喜人,大舅就在原来居住的窑洞边又掏出窑洞建造水果库。窑洞库房冬暖夏凉,构造精巧,母亲推门走进水果库参观时,大舅一再提醒她注意脚下,原来离门一米远的地方都挖了宽30公分,深一米有余的沟,这道沟是用来防老鼠的。每当香甜的水果味吸引了老鼠出没,这里就成了老鼠无法跨越的鸿沟。水果整齐有序地码了三四层,这样的窑洞库房足足有5个。
二舅家的粮食连年丰收,他自己也开始经营一家面粉厂,附近的邻里乡亲经常来加工面粉。上世纪90年代初,加工全粉的村民占大多数,后来村民们多是吃更加精细的“90粉”“80粉”。全粉就是不脱壳把麦子直接进行加工,虽然出粉率高,做出来的面食却是黑乎乎的,“90粉”“80粉”出面率高杂质少,擀出的面白花花的,做出的面条、特叶儿、“剔八谷”蘸上西红柿酱吃很是美味。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均收入也提高了,虽不比城里有什么像样的衣服,但没人再穿打补丁的衣服了。您过寿那天,来拜寿的村民源源不断,虽是简单的菜品加上山西特色面食,流水席还是从早吃到晚。您问姥姥:“奴儿怎么没来,奴儿长大了么?是不是比美青高了?回去的时候把小米、香油、水果都给奴儿带上……”
2006年夏天,美青、瑞康、东东来到了包头,昔日的孩童长成了青年。美青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农村的老观念里,女娃娃还是要早早结婚嫁人的。我问美青,院子里的壶瓶枣树还在吗?美青神情黯淡地说,村里的果树种了好多年却没有引进新品种,现在枣树已经不种了,苹果和梨口感大不如前,果树也开始减产,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滞销也是常常有的,大舅年龄大了,为这事常常着急上火。
东东上完高中去村子里的玻璃厂打工,高温工作特别辛苦,工作环境里有毒有害物质很多,却能赚不少工资。东东说,母亲身体不好,早知道打工这么赚钱应该早点出来工作,读书有什么用呢?二舅家的粮食产量一直不错,但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后,粮价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村民们靠种地发家致富的梦想总是在市场的大潮中浮浮沉沉。好在2004年以后,国家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二舅一家得以继续种粮为生。瑞康成了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娃娃,他的出息让二舅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也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希望。
太姥姥,现在人们都不流行写信了,用网络传递信息成为人们新的习惯,和美青、瑞康、东东加了微信是近两年的事,我们经常互发照片,也会通过朋友圈去了解彼此新的变化。大舅家住进了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地面铺了地板砖,摆设和城里人相差无几。
聪明的美青和昔日的同学学习了电商销售,把水果生意做到了全国。她在镇政府技术扶贫队的帮助下学习了苹果、酥梨的最新培育方法,改良了嫁接技术,不仅培育出新品种“苹果酥梨”,还跟据光照气候培育出带有各种吉利话的“祝福苹果”,在市场大受欢迎。电销的方式让水果离了树就送到人们嘴边,就像当年的我爬到树上吃到的一样新鲜。她说,她要让曾经的皇家贡品水果走进千家万户,她还要引进新的枣树苗,重新让家乡的壶瓶枣声名远播!二舅卖掉面粉加工厂后搬到了城里居住,他也学会了发朋友圈,照片里楼房的家宽敞明亮,小区绿树成荫,楼下停着新买的银白色的小汽车。
瑞康大学毕业就进入了部队,今年转业回乡被分配到了政府部门工作,他说,家乡养育了他的前半生,如今他来到了为人们服务的部门,后半生要尽心尽力为养育和关怀他的人们多做好事实事回报家乡!玻璃厂因为严重污染土地和水源关闭了,东东在三姨的指导下开始种植蔬菜,但很快他就发现,尽管母亲曾在公社蔬菜队种了许多年,她的方法却无法顺应这个时代。东东重新捧起书本开始学习蔬菜大棚技术,他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小有名气,为家里带来丰厚的收入。东东再也不会说读书无用了,因为儿子刚出生他就开始向我打听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他要让下一代比我们这辈人更优秀!
太姥姥,当20世纪成为历史时,您也在我心中定格成永恒的模样。从1907年到2000年这93年中,您经历过苦难、战争、朝代更迭,却把坚忍、勤劳、乐观……这些美好的品德留给子孙,把深沉的爱留给后代。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家乡顺应着祖国的发展脉搏,由封闭、落后向开放、富强转变,通过一辈辈人的付出和探索,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生活,实现了跨越式转变。40年前的窑洞、补丁衣服、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变成了现在的楼房、新衣、农业新技术、电商销售,这其中有像您这样老一辈的艰辛,更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每每看到我们的村庄变了样,我总想告诉您,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像吃了酥心糖,汲取的营养来自丰富的食物和土壤。
在城市生活多年,我依然眷恋着家乡,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最初的爱,就像您给予我的一样。信写到此时,想到了老家的年,咱们老家的新年总是比城里还要热闹。新的一年,咱们村里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此刻,我的心中充满希望!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20-11-28

校园青春ღ欢迎您

言卿 

ZxID:288889

等级: 督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8 0
校园青春ღ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