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小山上一座庙,庙里对联口气好大,查过方知,口气就该这么大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湘潭小山上一座庙,庙里对联口气好大,查过方知,口气就该这么大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经典转帖]湘潭小山上一座庙,庙里对联口气好大,查过方知,口气就该这么大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0



湘潭乡间话,瓜娘谗媳妇,媳妇谗瓜娘。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有些婆媳,关系不好,憎恨诋毁,互相伤害,甚至闹出人命。
小时就听过,说媳妇被婆婆害死,升天而成布谷鸟,到春种时节,就飞出来叫,guoguoguoguo,大人们将之翻译为:雇工摘茶。
今日要讲的,也是湘潭婆媳及小姑子的故事。
不知何年何月,一户家中,父子先后去世,留下婆媳及小姑三人。
媳名良嫂,女叫贤姑,两人关系不错,但婆婆总喜欢戳是弄非。

(剧照)
不论寒暑,她都赶着良嫂到山上砍柴,贤姑看不过去,常常帮嫂子。
可是有次母亲发现,恨恨地打了她一下,还把她关到屋里,不让跟嫂子一起上山。
一个冬日,下着雪,良嫂在山上又累又饿,遇到个老头,给她个桃子,说吃了有好处。
良嫂想起婆婆喜食水果,舍不得自己吃,便带回家,一剖两半,分给了婆婆和小姑,桃核则扔在柴堆里。
小姑吃完桃子,见柴上有血,知道嫂子是砍伤了手,就告诉了母亲。
婆婆呢,也被这么好的媳妇感动了,拉着她的手,轻轻抚摸。
第二天,又去砍柴,又遇老人。老人问话,说你吃了吗?
她诉以实情,老人说,你太老实了,回去把那桃核压开吃了,下次砍柴,到后山大石头上坐坐。
后面的故事大伙也能猜到了,她吃了桃核,在大石上升仙,小姑去找,一日飞升。婆婆去找,三人得道。

(剧照)
她们屋后的312米的小山,便被称为仙女山,村民塑像供奉。
悠悠多少年过去,唐德宗贞元初年(785-705),僧如海自长安南来,先在长沙小住,后于仙女山结庐,夜梦有龙绕柱。他在这里修行,于此圆寂,门人信众砌石背木,建成一庙,名为龙安寺
柳宗元在湖南时,作《龙安海禅师碑》,据此记载,我们知道:
禅师姓周名如海,父叔皆为官,但他生性淡泊,有意出家,被父亲强迫,难逞其志,当了成都主薄,但心中很不痛快。安史之乱,他对官场更为失望,终于突破阻挠,出家为僧……
千年而下,龙安寺几毁几兴,于宋理宗及清乾隆帝时,都有修葺。
文人墨客,来游的不少,很多留下了诗篇对联,其最优者,被镌刻在了山门廊柱之上。
清朝书法家何绍基所题正门联为:
四朝灵迹
三楚大观
殿门有一联,为清朝户部员外郎蔡枚功所题:
神仙眷属
香水因缘
湘潭名人王闿运也写过:
林泉豹隐朝吟句
风月龙安夜雨楼
殿中供仙女娘娘像,婆婆居中,姑媳在旁,有对联:
纵不是天下第一名山,几多暮霭朝晖,独许老僧消受
也仿似蓬岛大千世界,罗列岳云湘雨,尽凭骚客游观
此联为清朝秀才萧仲芳所写,所述虽稍有夸张,但尚称得体。
《文化湘潭》一书中,还记有一副殿门联:

(剧照)
志在春秋
威震华夏
口气这么大,上下联也反了,我都怀疑,是不是书中记载有误。
毕竟,这幅对联,最适合的地方,是关帝庙才对啊。
查过方知,庙中前殿,即为武圣殿,供奉的,正是关二爷。
看来,编书的人,还得详细写一点,才不致误解。



际遇之神

惩罚

发帖后一心想要帖子火起来,付DB6给大大走后门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12-01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