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樊志斌:用《红楼梦》的方式打开冬至节气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樊志斌:用《红楼梦》的方式打开冬至节气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经典转帖]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樊志斌:用《红楼梦》的方式打开冬至节气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0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张嘉玉】12月21日,冬至节气到来,环球网文化频道邀请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樊志斌揭开《红楼梦》的冬至画卷,趣话冬至节气的饮食与风物:红楼中人如何过冬至?贾府的冬季饮食野鸡瓜齑是什么?有哪些红楼好物,让冬天“温暖“了起来?
在樊志斌看来,“《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与十八世纪北京上层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十八世纪北京的民俗由《红楼梦》切入,是最贴切、最感性的手段。”

冬至大如年
一幅《红楼梦》中的冬至人文画卷
环球网文化频道:冬至节气有怎样的特点和意义?
樊志斌:冬至,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三个节气,也是最早被制定出的节气。每年此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传统时代,极重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后一天早晨,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家大典;百姓士大夫往来奔走,互相拜访。
环球网文化频道:《红楼梦》中有哪些对冬至节气的描写?
樊志斌:《红楼梦》中对节日节气的描写是很多的,因为《红楼梦》是对大家族正常生活的书写,而大家族的正常生活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处处基于节日节气。《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明确写到冬至:“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
在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写宝玉道:“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老太君贾母每年十一月初一举办消寒会,消寒会是旧时贵族豪富、高人雅士们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北京较为流行。
《梦园丛说》中记录消寒会的盛况:“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唐花尤盛。每当毡帘窣地,兽炭炽炉,暖室如春,浓香四溢,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总之,《红楼梦》是生活艺术的真实再现,用或明或暗的手法透露了十八世纪北京人的生活细节。

贾府的冬季饮食——野鸡瓜齑是什么?
暖阁、熏炉 红楼好物让冬天“温暖“起来
环球网文化频道:冬至节气有哪些节令饮食?《红楼梦》中又有哪些精致的冬季饮食?
樊志斌:民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清代,满人称面食为饽饽,既包括各种点心,也包括饺子。北方人最喜面食,面食中尤以馄饨饺子为最,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后演化为“冬至饺子夏至面”。
北京入冬腌制的各种蔬菜刚好可食,最受旗人喜欢者莫过酸菜,尤其以冬日以腌酸菜配猪肉片儿同煮,即酸菜白肉,最为美味;又有酸菜猪肉饺子、酸菜火锅、肉末烫饭之类。在冬月,冰糖葫芦是儿童最喜爱的食品。
官宦富贵之家,注重四时养生,秋冬讲究进补。《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写贾府冬季饮食:“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晚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茶泡饭为南俗,写贾府南京规矩。野鸡瓜齑,野鸡腿肉丁,形如瓜,故名。清童岳荐《童氏食规》“野鸡瓜”词条记载的做法为:“ 去皮骨,切丁,配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酱或加大椒炒。”
环球网文化频道:冬至时,我们迎来了隆冬时节,在《红楼梦》中古人有哪些取暖保暖的方式?
樊志斌: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一般以煤取暖,豪门大家还使用木炭取暖,与燃料配合的就是火炕、火盆儿,甚至手炉、脚炉。《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到,“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上里,临窗作针黹。”暖阁为大屋子里隔出的小房间,里面通常设有地炕等取暖设施,因面积小,易聚热气,较之其他屋子更为温暖。复有熏笼,样式是下设火盆的竹笼。
环球网文化频道:冬至节气,民间有哪些充满趣味的民俗?
樊志斌:从冬至这天算起,国人数九。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所谓“九尽桃花开”。文士作《消寒图》,《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至日数九,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毕,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之图’。傍一联曰:‘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谚云:‘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前舞。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着衣单。’”

读《红楼梦》赏二十四节气之美
顺势而为 跟着节气有节奏地生活
环球网文化频道:《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如何从节气中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世界?又如何从《红楼梦》中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及时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樊志斌: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探索自然,不断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地方的气象与文化思想,成为汉文化圈的基础认同,不仅对农业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而且对大众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文学自然是来自于现实,作家书写的都是他最熟悉的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他的信仰生活有意无意的书写在作品中。尤其是《红楼梦》这种致力于表现儿女一饮一食、一颦一笑的现实作品,更是强调生活的真实与细节,因此,《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与十八世纪北京上层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相当程度上,具有极度写实的特点。因此,研究清史、研究十八世纪北京的民俗由《红楼梦》切入,是最贴切、最感性的手段。可以说,真正深入的了解《红楼梦》就是真正深入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深入理解中国人,深入理解我们的文化基因。
环球网文化频道:现代生活可以从二十四节气中学习到怎样的生活方式或古人智慧?
樊志斌:中国哲学是系统论,是将宇宙、社会、人生打通的学问。在古人看来,人的信仰、生活,社会与国家的秩序,都应该顺通天道,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一切秩序平顺。
按照二十四节气耕作、修正、学习、养生,将人的身体调节好,将人生生活得有节奏,有品质,有趣味,充满诗意,至少让心灵可以适度修养、充满诗情画意。
中国哲学中,简易、变易、不易的思想是最高明的哲学观。人如果了解了这一真谛,就会少些虚妄、少些争夺,就会顺势而为,无为而治,达到个人家国天下的随顺与统一。

嘉宾简介
樊志斌,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红学、北京史地、博物馆研究,著有《曹雪芹传》、《纳兰成德传》、《三山五园研究》、《红学十论》等十余部,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七十余篇百余万字。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12-21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