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这时候,我脑子里涌现的汉字开始按耐不住了。此刻的窗外,正好悬着一轮明月。这会儿,我便可以用蘸着月光的汉字为我即将出版的诗集写下后记。
2014年夏天,有幸参加了《中国诗歌》举办的“新发现”诗歌夏令营。在武汉,我摸过长江,登过黄鹤楼。那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出现,那时候父亲健在,那时候我还在纸上洋洋洒洒地勾勒着我的诗歌理想。这一切美好突然就从我的世界里消逝了,现在,我写下的每个字都是湿漉漉的,一提笔,总有大把的眼泪不小心溅到纸上。
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我安顿下来,结婚生子,烧水做饭,恍恍度日。在媳妇看来,不要买来坏的水果,能看破菜市场动了手脚的称,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比写作要重要些。当然,写作挣来的报酬也很重要。学会人与人交往,学会说话,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遗憾,我老是领悟不了这些重要的事情,生活一团糟。家里好像并不缺诗,缺钱。可惜,才永远成不了财。我估计这是每个像我一样沉溺于生活的诗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家里但凡收到快递,一般情况,是书。一摞一摞地堆放在卧室的各个角落。刚开始,媳妇取快递还挺积极,久而久之,就很被动了。因为每拆开一个包裹,不是面膜,也不是护肤品。媳妇眼里的护肤品似乎就是我眼里的书。我敢肯定,书绝对可以化妆我们的心灵,可别人看不到。人类的通病在于,都忙着干一些别人能看到的事。我跟媳妇开玩笑:家里每增加一本书,我看世界的高度就会增加一厘米。当然,这只是调侃,或许能增加几毫米吧,都怪我太懒,没有确切地量过。说到这里,好像亏待了自己的媳妇,没结婚的时候信誓旦旦,结婚后又把自己的旦旦信誓全部推翻。也只能希望收到下一个快递不是书。
我的大宝宝叫旦增三智,再过一个月就满两岁了。他也不喜欢书,见书就撕,为此我还跟媳妇吵过几次。没办法,我只好把书搬到宝宝够不着的高处。县图书馆成了纳鞋垫、织毛衣的好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惜书如命,每天挤时间阅读,他们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对“拾”字情有独钟,一个“拾”字涵盖了我的整个童年和乡愁。我的童年是在我反反复复写到的勒阿度过的,我和哥哥姐姐跟家人去割青稞、麦子的时候,常碰见邻村的人背着背篼来我们村的庄稼地拾穗。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没人拾穗,家乡的好多地也荒着。我并不是呼吁人们要回到那个时代?把人们不小心丢弃的美好拾起来,然后整理在一起。所以我把诗集命名为《拾句集》,就是留住我的乡愁,留住人们忽略的那一部分。
亲爱的读者,我的唠叨听腻了没有?我身无长物,能给你的,只有这些奇奇怪怪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