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葫芦秋虫
葫芦,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因长得像个“8”字,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繁茂吉祥;更有藤蔓缠绕,象征硕果有渊,加之谐音“福禄”或“护禄”的缘由,这就叫很多人对它钟爱有加。吴昌硕 葫芦图
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喜欢葫芦,还有许多丹青妙手也垂爱它,画葫芦就是画如意、画平安。葫芦是非常适宜表现意趣的题材,不仅长得恣肆烂漫, 还寓意美好,所以葫芦题材虽传统,但也 足以表现个人意趣。吴昌硕 葫芦图
对于画家来说,画葫芦是展现笔墨功底之所在。齐白石的葫芦,画风空灵、神秘、韵致,胜在韵;吴昌硕的葫芦,画韵古拙、浑重、豪迈,以气胜,除此之外,陈半丁、朱屺瞻、刘海粟 等大家都有葫芦传世。实可谓,葫芦虽小,但大有看头!吴昌硕 1914年作 葫芦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尤其以葫芦令人印象深刻,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那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
吴昌硕 1914年作 葫芦万代
吴昌硕葫芦画设色古朴,用笔豪放,充分表现了吴昌硕古拙、浑重、豪迈的画风。吴昌硕的葫芦画不仅精彩在葫芦上,有时题款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吴昌硕《葫芦》
上面这幅葫芦,构图呈半弧形,花叶藤蔓依势而下,上密下疏,几欲撑满全纸,五只葫芦各择其位,画幅下端那只垂枝往下,勃勃生机也。藤蔓于此处弯环向上,为全图形成俯仰顾盼态势,既合物理,又合画理。不经意间已为题款留出位置,十四个字分列三行,笔墨浓淡、字体大小、经营位置,恰倒好处。吴昌硕作此画时年已七八,满腹画稿,信手挥写即可,可谓妙哉!
吴昌硕 葫芦图 1915年作
题识:秋果黄且红,如锦张碧空。安得制成衣,被之七十翁。乙卯秋,吴昌硕。
在上面这幅《葫芦图》中,主体物在画面的上端和中部抱团集中,末了,象徵性的扫了两笔藤须,避免了集中而带来的凝滞感受,为灵动之气制造了一个出口;整体呈倒三角之势中心线与对角线重合,自上而下喷薄而出,边幅不修却处处透露了璞玉浑金的艺术才情。画中的五言诗款识,更使《葫芦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
吴昌硕 葫芦图
此幅《 葫芦图》用鹅黄色没骨画法,颜色艳丽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叶子的衬托下,形成对比,画面十分鲜亮。整幅画以淡墨枯笔将藤蔓肆意缠绕,使画面气韵生动,墨趣横生。
吴昌硕 葫芦
此图写葫芦大藤,尽显以草隶之笔入画的气势。吴昌硕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大藤,它是此画的血脉,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画家尤具苦心,实处密不透风,虚处中疏通透,如此才使疏密得当、虚实相生。
吴昌硕 1922年作 葫芦秋菊
款识:久与凡卉伍,光华亦灼灼;鞠花能傲霜,胡庐卖何。壬戌秋。吴昌硕年七十九。
吴昌硕 葫芦 镜框 设色纸本
吴昌硕 葫芦
吴昌硕 葫芦
齐白石 葫芦丝瓜
齐白石 葫芦万代
齐白石 葫芦瓢虫
齐白石 葫芦草虫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李苦禅1934年作 葫芦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赵少昂 葫芦草虫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画家。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1998年逝世于香港。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
赵少昂 葫芦虫趣图
赵少昂 葫芦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