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凡皇帝大行都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史书记载必定翔实,本应无所谓疑案、谜案。但清代却不同,至今纠缠不清的皇帝离奇死因,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清世祖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五日,子刻,崩于养心殿,年仅24岁,史书记载是死于天花。但因有“顺治出家,坐化五台”的说法,至今仍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而争论不休。起码顺治帝因爱子荣亲王,爱妃董鄂氏早逝,而伤心过度,万念俱灰,是促使他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圣祖玄烨死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二十日,戊刻,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应该属于因病正常死亡,但世间却始终流传有“康熙原拟传位给皇十四子允禵,圣躬不豫时,皇四子胤禛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胤禛就登了位”的说法。
清世宗胤禛死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八日,子刻崩于圆明园,年58岁。不管史书怎样记载,他都是暴亡,即患中风等急症而死。史学家们有的则认为他因崇好仙道,服丹药中毒而骤亡。民间却传说他系吕留良后代吕四娘为报仇所杀,死时连头都没有了,只好安个假的下葬。
清高宗弘历死于嘉庆四年(1799)二月七日,辰刻崩于养心殿,享年89岁。他的死肯定是自然规律,但大内却传说这年除夕太上皇久病初愈后兴致勃勃,亲手写了几个福寿字,吃过年终宴,还听了一出戏,回到寝宫豪兴未减,传呼年轻新宠的妃子武佳氏侍寝,不料当晚就驾崩了,碍着初一朝贺大典,才把丧期改为初三。看来乾隆不仅十全武功,而且十全风流。
清仁宗顒琰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二日,戊刻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61岁。这位踌躇满志的皇帝在围猎木兰中,到承德仅卧床一日,乃仓猝而亡。他的死更是个谜:有人说是正与一个长期嬖宠的小太监幽会时突遭雷劈而亡;也有人说他在围猎返回的路上被雷击中落马;还有人说他在寝宫处理政务时遭雷击身亡。总之,中国历代王朝凡83个,帝王累计559位,传说中由天神击毙者绝无仅有,唯嘉庆皇帝一人。
清宣宗旻宁死于道光三十年(1850)二月二十五日,午刻崩于圆明园,享年69岁。此前十多天,皇太后病逝,以孝著称的道光帝为太后守丧,他不顾年迈体衰,住在临时用草泥搭盖的“倚庐”中,睡草垫,枕草把,喝稀粥,表示哀痛,王公大臣请他回宫,他不答应,终於自己也病倒了,直至大行。
清文宗奕詝死于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二日,寅刻崩于避暑山庄,年31岁。他死于肺癆晚期,这本无争议,但说法却不一。有人说他在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仓皇出逃,还自喻为且乐道人,娱情声色,乐不思蜀,在美女和鼓乐中撒手人寰。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华夏5000年历史上,第一个被西方人赶出皇宫的中国皇帝。近四十年后,他的懿贵妃慈禧又成了第一个被外国人赶出皇宫的中国太后。
清穆宗载淳死于同治十三年(1875)一月十二日,酉刻崩于养心殿,年仅19岁。和顺治一样,史书记载也是因天花不治而终,但大内却传出他死于梅毒的绯闻。说是同治大婚亲政后,慈禧仍揽朝政,甚至干预他的宫闱。小皇帝一气之下,干脆独居,甚至借口考察工程,微服出行,跑到前门外寻花问柳,染上了致命的杨梅大疮。
清德宗载湉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四日,酉刻崩于瀛台,年38岁。当时民间和宫内人就有说辞。有人说他是慈禧太后指使人毒死的,所谓“我死也不能让他好过”,有人说他是被李莲英害死的,还有人说是袁世凯怕他在慈禧过世后报复他以往的所为,故抢在慈禧死前下了砒霜。说来也巧,光绪死的第二天,慈禧老佛爷就升天了,大清王朝的气数也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