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作者 · 皇甫军伟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陆施辰在世俗的喧嚣中讨得一份静气并涵养起来,应该是我们日常修养自己身心的功课,这份功课应该坚持并认真对待。
静一直就在,但我们的内心却很难抵达那里,更多的是现实的喧嚣和纠结的争吵。在一个充满功利的时代,挖掘出一种精神并活在其中是一种超越;在每一个充满不安的当下,寻得一份清净,更是一种解脱。
这份解脱能够直接带我们的内心抵达高维度的自我凝视。
人在极静处的自我凝视就是通达,人一旦看见了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也就是从有限走向了无穷,从无奈走向了希望,从绝望的呐喊走向了淡然的平和。
静在哪里?无奈之余抬头看看天空,云是动的,天空是静的,我们的内心不安是因为我们追逐了飘荡的云朵,而忘记了天空的那份坚守;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静就在那里,
日月星辰的光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光明,还有背后那份永远不变的宁静。静在头顶,在我们内心的高处,抬头便是,它属于每个人也观照着每个生命,只有忘记抬头的人才会失去内心的宁静。
静在脚下,一动不动,只有无法停下的脚步才会失去与沉静的交流和链接。
日常中每当我们放缓步伐或者停下脚步,我们很快就会得到美的接引,发现很多早已存在但我们没有在意的美,大地的沉静始终在托举着我们每一个生命的周转和四季的轮回,我们就像大海深处的鱼群,整天忙着觅食,却不知道水是什么。
我们活在静中内心却不知静的存在,我们到处寻找内心的宁静。静就在脚下,停下来看看自己立足的地方多么沉静,每走一步都是一次与沉静的对话。
由于我们脚步的急促,无法听到沉静的低语,那是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没有跟上,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是内心和沉静合一的行者内心获得的奖赏,这就是心安。
一个人脚底有没有根,就是看这个人脚步节奏里有没有这份沉稳和沉静。曾国藩通过一个人走路的声音能断定这个人的心态以及这个人能够成就多大的事情,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走路的气度带给人内心的是一份信心和力量,有的人走路的姿态带给人一种不安和沮丧,缓慢的脚步声中隐含着一种静气的人。
如果无法停下脚步,甚至无力抬头,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生命活在静中,生机盎然,那就是树。在我看来,
树是人类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不管生老病死,树都会在一年四季的姿态里给我们作出最形象的表达和诠释。
从教育的角度看,树又全面而透彻地解读了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在我个人对教育的认知中,树是我的老师。但是,让我对树充满敬畏之心的是它对静的力量所作出的无声的说明。
树有根方可守静,树无根则东倒西歪,树的生命里流淌的是天地之间的那份静气,所以树的生命姿态是舒展和向上的。每一棵树都在表达生命的力量,那是静的力量。
家长善养静气,静气生和气,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