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清高且孤独,无情却有情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妙玉:清高且孤独,无情却有情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妙玉:清高且孤独,无情却有情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1-30 0


《红楼梦》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孤僻到毫无言谈者,嗜洁到遭人嫌弃,精致到以梅花雪煮茶,挑剔到非珍奇古玩不用,那就是妙玉。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身份最特殊。十二人中,她是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却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01 孤僻,是一种无奈。
妙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仅正面出场两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妃省亲时,贾府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唱戏,聘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妙玉因此住进了栊翠庵,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妙玉从小体弱多病,需要出家方能避灾,买了好几个替身,皆无济于事。父母只好忍痛将他送入空门,带发修行,病果然好了。
有人说:妙玉是出世的黛玉,黛玉是入世的妙玉。
妙玉如黛玉,苏州人氏,出生于读书世家,父母双亡。才华横溢,颜值极高。
有人说:黛玉是高洁孤僻之人。其实,妙玉又胜黛玉三分。
黛玉是孤独的,妙玉更甚。虽说同是寄人篱下,但黛玉有人疼爱,有紫鹃陪伴;妙玉只有一个丫鬟和两个嬷嬷照顾。
有人说:妙玉如英莲。英莲的命运一波三折,最后,被夏金桂折磨而死。
妙玉出家,能保一世平安吗?秦可卿有言:“治得病治不得命”。妙玉与英莲一样,最终香消玉殒、泪伴芳魂。
在大家眼中,妙玉并不招人待见。人称“大菩萨”的李纨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猥琐的贾环提起他也没好气: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
与其说妙玉孤僻,不近人情,不如说他有坚硬的外壳、防卫的铠甲。
妙玉虽出身高贵,但缺乏父母的呵护,自幼由师父陪伴长大。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佛教背景比家庭背景重要。
妙玉生性清高孤僻,家道中落的苦闷无处诉说,只能孤芳自赏。“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不与世俗合流。为本地权势所不容,以至投奔长安都中。
妙玉不合群,孤独地生存。因为太缺爱,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这其实是被生活逼迫出来的。
他的孤僻,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

02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妙玉擅长诗词歌赋,中秋之夜,湘云、黛玉联诗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二人都不知如何往下接。
妙玉提笔续足全诗,其中的“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等句将立意巧妙地翻转过来。引得黛玉、湘云赞不绝口:“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平时在诗社里,黛玉、湘云、宝钗都是佼佼者,才情极高。但她们对妙玉如此佩服,连连称赞,足见妙玉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月圆之夜的联诗,曹公为我们塑造了“红楼诗仙”的形象。
妙玉极通音律,当听到黛玉抚琴作变徵之声,君弦崩断时,大惊失色,忧虑地说“恐不能长久”。回去后请医吃药,养了几日,才渐渐好转。
妙玉天赋聪慧、多才多艺,骄傲中透着自卑,清高中带着孤独。栊翠庵中那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雪里红梅别饶春色,恰恰是妙玉自身的写照!
蒋勋说:《红楼梦》是一部青春的挽歌,将所有繁华都写尽了。
妙玉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贾府请妙玉过来时,她曾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古代,出家人在达官贵人之间穿行,才能有丰厚的施舍。“我再不去的”,说明他在侯门公府受过伤害。
“太高任愈妒,过洁世同嫌”,是他的悲剧。

03 高雅,是一种品位。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秉承了一种高雅之气。
栊翠庵品茶,曹公成功地为我们展现出一位茶道高人的艺术形象。
中国人自古尊崇茶道,不光对茶叶、茶具有很高的要求,对煮茶的水也有着严格的标准。
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妙玉献上老君眉;贾母问是什么水,妙玉说选了旧年蠲的雨水。这一番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妙玉茶艺的造诣之深。
茶人以雪水烹茗为雅事。宝玉曾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宝玉用新雪烹茶,妙玉收取梅花雪,收到青花瓷瓮里,埋在地下,珍藏五年,品味立见高下。
黛玉以为自己喝的茶也是旧年蠲的雨水,被妙玉取笑是“大俗人”。连黛玉这样的贵族小姐都品不出水的独特,更凸显出妙玉品位之高雅。
贾母一行离开栊翠庵,她仅仅是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打水扫地。
整部书里,敢这样说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荣国府的,敢这样对待贾母的,除了妙玉,没有第二人。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如此高雅的妙玉,也不例外。
贾府衰败后,妙玉只有回乡。不幸在瓜州渡口遇害,“无瑕白玉遭泥陷”。
曹公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精准地概括了他短暂的一生。

04 爱情,爱而不得。
从曹公的判词可以看出,妙玉喜欢红尘,但又清楚,带发修行的她与红尘无关。
妙玉是被迫出家,尘心未尽。他对宝玉暗生情愫,为情所困。宝玉生日,妙玉专门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生日帖。
宝玉对自署的“槛外人”一头雾水,邢岫烟与妙玉做了十年邻居,二人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情分。
邢岫烟告诉宝玉,妙玉常说:只有两句诗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自称“槛外之人”。宝玉依邢岫烟所言,回帖自署“槛内人”。
初雪,李纨说喜欢栊翠庵的红梅花,宝玉一索即得。又去第二次,分送各人一枝,可见妙玉对宝玉的爱慕之情。
一次,妙玉访惜春,二人下棋,宝玉观棋,妙玉不禁心动面红。尤其是栊翠庵品茶,曹公描述得最为生动、精彩。
妙玉拉一拉宝钗、黛玉的衣襟,把她们带到东禅房旁边的耳房,单请她们喝梯己茶。
冰雪聪明的妙玉,知道只要姐姐妹妹在,宝玉一定会不请自来。他请宝钗、黛玉,不如说是请宝玉。
妙玉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与他,取笑他“饮驴”,又嘱咐道:“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一番爱意,尽在不言中,分送红梅和不给茶吃都是掩饰,此地无银三百两!然而,他清楚自己是带发修行,虽对宝玉情有独钟,却无法言说。只能默默爱恋,卑微而隐忍,是一种折磨。
更可悲的是,宝玉即使对妙玉有这种感情,也是一念而过,更多的是敬重之情,“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05 修行,在路上。
妙玉喜欢读庄子的文章,自称“槛外之人”,与庄子文化的“死生存亡之一体”思想相一致。意味着他对政治、权力没有兴趣,对俗世、名利,全都看破。
即使这样,他还是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
面对荣国府的老祖宗,她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面对二进荣国府的乡下老婆婆刘姥姥,她嗤之以鼻。
贾母喝了半盅茶之后,把剩下的半盅给了刘姥姥。妙玉看见了,命令仆人把成窑的茶杯搁到外面去......她还说,若是自己用过那杯子,砸碎了也不给那村妇。
曹公将妙玉对贾母的殷勤与对刘姥姥的厌恶,对比着来写,我们看到,妙玉可以说是相当势利。
修道之人,崇尚众生平等。妙玉对待二人的巨大反差,让我们看到她世俗的一面,缺乏一个出家人应有的淡泊与慈悲。
妙玉的修行,还在路上。
在整部巨著中,曹公笔下的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妙玉也不例外。
世界这么大,妙玉的心竟无处安放,没人能给他带来温暖。她“世难容”的悲剧,有社会原因,也有其自身原因。
妙玉短短的一生,令人感到说不出的哀伤与惋惜......
作者:彩霞满天,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1-01-3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鹤皆

ZxID:570000

等级: 记者主编
配偶: 散照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1-30 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