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最美冬至诗词,横跨唐宋元明清,写尽喜怒哀乐、人间百味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10首最美冬至诗词,横跨唐宋元明清,写尽喜怒哀乐、人间百味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10首最美冬至诗词,横跨唐宋元明清,写尽喜怒哀乐、人间百味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0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然而,在每一个应该团圆的日子,总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团圆。

或许人生就是如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日子,都同时上演着不同的悲欢离合。

笔者选出从唐代到清代的10首冬至诗词,丛中能够品尝到人间的百种滋味。


1、思亲心忧
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是异乡的游子最为想念家中亲人之时。

杜牧此时牵挂的是他唯一的弟弟杜顗,冬夜如此漫长,正如他思念的忧愁绵延不绝。

白天,他托京城来的使者替自己给弟弟捎信;夜晚却又开始担心独自在京城的弟弟。

宴会和美酒都无法使他快乐,因为他内心始终忧心着一贯病弱的弟弟有没有添衣加被,会不会受苦寒之困。


“姜被”,借指棉被。典出《后汉书·姜肱传》,姜肱与两位弟弟“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晏裘”,借指衣服。典出春秋时晏婴丞相,当时人以狐裘为贵,可他上朝时“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因此“晏子裘”之典常用来形容人节俭,有时也比喻处境困顿。

杜牧连用两个典故,前者写兄弟感情深厚,后者写对弟弟处境的担忧,深切地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关心。


2、身世愁苦
唐·杜甫《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也进入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倒计时。

此时的杜甫,老弱不堪、贫病交加,想到每一年的冬至都漂泊在异乡,他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悲凉。

穷困和愁苦,如同两坨纠缠胶滞的淤泥,在他的心中沉甸甸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愁的是日渐衰朽的躯体,是身边没有知交的孤独,是饱受离乱、颠沛无依的凄凉。


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中,他心中依然挂念着长安城,幻想着紫宸殿中早朝散去的画面,耳中恍惚听到了官员们行走间佩玉清脆的击打声。

因为他亲眼见过太多战争之中生灵涂炭的悲惨,见过太多地方割据对普通百姓的压榨,所以他心中永远怀着为国为民的热忱。

但是,现实总是给他打击和失望,让找不到一展抱负的路,内心仿佛折断碎裂,不剩一寸。

这首诗将杜甫晚年漂泊的悲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情浓意切,令人为之断肠。

注:

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丹壑(hè):道家所在之地。


3、羁旅从容
宋·范成大《冬至夜发峡州舟中作》

舟中万里行,灯下一阳生。

不减在家好,都忘为旅情。

霜乾风愈劲,云淡月微明。

况有诗兼酒,樽前莫问更。

同样身处羁旅,范成大的内心却有着一种“任它东西南北风”的从容潇洒。

霜风猎猎,云淡月昏,这并不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反而十分寒冷,令人失了站在船头看风景的雅兴。

诗人泛舟飘荡于江湖之上,自然比不得在家团圆的欢喜与美好,可他并没有觉得孤凄悲凉。

相反的,因为心中自在、不为外物所扰,以至他陶醉于诗酒之间,甚至忘记了身在旅途。

这才是真正的通达之人,不否认家的温暖,却也不会因为无法归家而痛苦忧愁,不匆匆加快自己的步伐,也不抱怨外在的环境寒冷潮湿、昏暗不明。

在家也好,在外也好,只要内心清静自在,何处不是乐土呢?


4、人情温暖
宋·韩琦《冬至祀坟》

至日郊原拥节旄,先茔躬得奉牲醪。

霜威压野寒方重,山色凌虚气自高。

衣锦不来夸富贵,报亲惟切念劬劳。

连村父老欢相迓,因劝勤耕候土膏。

冬至是祭祖之日,皇帝祭祀天地,百姓则祭祀祖先。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祖先。”

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宰相韩琦,当然也免不了带着家人到郊外祭拜一番。

时值冬日,霜重天寒,四野荒寂,他们带着祭祀用的美酒和牲畜,在先人们的坟茔中祭拜洒扫。

追念祖先功德、与家乡父老相聚,年轻者不忘父母双亲抚育自己的辛劳,年老者不忘劝勉晚辈勤耕土地、苦心经营,充满了淳朴又温暖的气息。

注: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茔(yíng),作名词用特指墓地,作动词时意为埋葬。

牲醪(láo),即牲醴,祭祀用的牲口与甜酒。

劬(qú)劳,即辛劳,也指父母抚养儿女的劳累。《诗·小雅·蓼莪》便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句。


5、新婚欢闹
宋·无名氏《沁园春·冬至日娶》

姑射琼仙,论人间世,学宫样妆。

费精神刺绣,裁成云锦,今朝喜遇,弱线添长。

收拾云情,铺张雨态,来嫁朱门趁一阳。

真还是,两情鱼水,并颈鸳鸯。

登科人道无双。问小底何如大底强。

幸洞房花烛,得吹箫侣,短檠灯火,伴读书郎。

办苦工夫,求生富贵,要折丹枝天上香。

来秋也,看载膺鹗荐,载弄之璋。

这首词就像一幅民俗风情画,记载了一段冬至日的婚嫁喜事。

新娘子美若神仙中人,身上的嫁衣刺绣精致、巧夺天工,满怀欢喜地嫁到了富贵人家。

小夫妻两情相悦,如鱼得水、如鸳鸯交颈,日子定然会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人都说结婚是“小登科”,那么婚后女子红袖添香,男子勤勉苦读,必定蟾宫折桂,赢得“大登科”之喜。

等到来年那个时候,家中必然喜获麟儿,样样美满如意。

这首词虽然没有深刻的寓意,却句句吉祥,仿佛能带我们穿越时光,去看到宋代那热闹的婚嫁画面。


注:

弱线添长:据史书记载,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线之工。词人借此习俗形容嫁衣刺绣花样繁复、耗费时间很长。

檠(qíng),灯台、灯架,也借指灯。

载(zài),充满;膺(yīng),胸怀、内心;鹗(è)荐,比喻推举有才能的人。

载弄之璋,借指生儿。《诗经》中称生男孩“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生女孩则“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故而后人以弄璋借指生男,弄瓦借指生女。


6、丧国之痛
宋·文天祥《冬至》

书云今日事,梦破晓鸣钟。

家祸三生劫,年愁两度冬。

江山乏小草,霜雪见孤松。

春色蒙泉里,烟芜几万重。

文天祥的一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他20岁便考中了进士,然而还没来得及进入朝堂,便因父亲去世守孝三年。三年后元蒙军队南下,力主抗元的文天祥遭到南宋朝廷大多数人的排挤。

文天祥的一生,又可算得恰逢其时。元军打到了长江,朝廷竟然无可用之兵,甚至京城都无人拱卫。37岁便主动退休的文天祥,此时又奋然举起大旗,变卖全部家产,召集万人赶往京城。

他人生的最后十年,是最为波澜壮阔的十年。他辗转江浙、东南、江西、广东,始终坚持在抗元的第一线,最终却还是兵败被俘,被忽必烈关押四年后慷慨赴死。


这首冬至诗,大约就写在1278年,他被捕前的一个月。

这年秋天,他的母亲和唯一的孩子都死于瘟疫,而他也在岭南的山林中艰难地抵抗着元蒙大军。

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也即将送别自己的国。此时百草凋零,唯独孤松挺立在霜雪当中。

事实上,岭南终年少雪,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但如果联想到当时的局势,这幅画面就突然真切了起来。

南宋朝廷早已无力回天,百业凋敝、君臣溃逃,唯独那些如文天祥一样无畏的志士们,还傲然独立,期待能重见王朝的春天。

这首诗格调凝重,却也不乏乐观。可惜的是,冬至是农历十一月,而他在十二月便战败被俘了。


7、方外潇洒
宋·葛长庚《沁园春》

岁去年来,思量人生,空自沉埋。

既这回冬至,一阳来复,便须修炼,更莫疑猜。

好个鼎炉,见成铅汞,片晌工夫结圣胎。

人身里,三千世界,十二楼台。

周年造化安排。只在这些些真妙哉。

要先擒日月,后攒星斗,黄庭中畔,化作琼瑰。

谁会天机,分明说破,恰似江头雪里梅。

丹成后,做些功行,归去蓬莱。

葛长庚,又名白玉蟾,世称紫清先生,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

他的这首冬至词,从岁末联系到人生的暮年,暗叹时光飞逝,发出了对世人学道之路的勉励。

古人认为天地有阴阳二气,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

因此,冬至也有“一阳来复”的说法,对应到道家,阴极阳生正是开始修炼的最佳时机。

从这一天开始刻苦修炼,必能很快练成金丹,进而参悟天机,羽化飞仙。

注:

鼎炉:道士炼丹的鼎和炉;铅汞: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圣胎:道教金丹的别名。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指下丹田。它处在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正为结丹之地。


8、相逢喜乐
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相比之下,在万家团圆、自己却漂泊天涯的冬至日,突然邂逅了故交好友的高启,心情自然快意。

两人对坐在旅社之中,把酒同饮,彼此诉说着在漫长的离别中,各自发生的故事。

说来说去,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已经悄悄地亮了起来,而内心的热情与欢乐,冲淡了长夜的寒冷。

谁能在这样的夜晚,推辞一段通宵达旦的欢会呢?毕竟世路艰难,昔日一别、经年未见,今日再别,更是不知何时再相逢了。

高启生活在元明改朝换代之时,他曾在吴王张士诚手下任职,后来虽然应诏出任新朝,但是在猜忌深重、不时残杀功臣的朱元璋面前,他的内心始终笼罩在阴云之下。然而终究防不胜防,他最终还是不慎以诗文得罪了朱元璋,惨遭杀戮。

可以说,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或处于动荡,或处于惶恐,处处危机四伏。所以即使是难得的欢聚后,他对未来依然带着几许悲观。


9、失约惆怅
元·龚璛《冬至》

有约佳人殊未来,地炉孤坐画寒灰。

今年物色得春早,一夜梅花如雪开。

阅世徘徊九节杖,凌风缥缈百层台。

江南若个山中树,几许阴晴生绿苔。

美人爽约的冬至,诗人却不期然看到了一树梅花胜雪,该是怎样的情怀?

天气并不算太冷,何况他还有地炉的温暖相伴,虽然孤坐苦等,身体却不算难捱。

苦的是心境,是相思难解的哀愁——然而,“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这清丽脱俗的花朵,是为了抚慰诗人的相思之苦而开,还是替佳人传信而开呢?

看到这样的梅花,心中的相思会因此而消解,还是会再平添一层“良辰美景虚设”的凄凉呢?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答案。诗人徘徊来去,也无法尽诉内心复杂的情感,只能写起眼前的风光来。


10、穷途之悲
清·吴兆骞《冬至怀绣虎却寄》

怜君经岁滞临潢,至日传书怨路长。

雪岭几时归远戍,冰天何处转微阳。

萧条晏岁长多病,零落穷交各望乡。

总是寸心灰死后,难随葭管一飞扬。

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江苏苏州人。

是的,被誉为“清词压卷之作”的顾贞观《金缕曲》开篇的“季子平安否”,问的就是他。

吴家一门才子,吴兆骞也是个神童,自幼飞扬跳脱、自傲自负。

他8岁正式读书,9岁就写出五千多字的《胆赋》,少年时在江南声名颇盛,却在27岁时被卷入了“丁酉科场案”,被判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苦寒至极,对于生在江南的吴兆骞来说更是难以忍受,他在给好友顾贞观的书信中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

“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这首诗很明显也是在发出求救信息,将自己身陷穷途绝境的现状写得凄惨动人。

“雪岭”、“冰天”极言当地苦寒,即使在冬至阳生时,这里仿佛也看不到一丝希望。

冰天雪地、万物萧条且不必说,诗人自身也是长年孱弱多病,原来的好友也大多失去了联系。

寸心如灰,再也没有一丝的热情与希望 ,只余下了一片死寂。

读完吴兆骞的冬至日,其中的凄厉与绝望如在眼前,令人恻然。

彭帅工作室

ZxID:3294

等级: 一代君主
企鹅843838380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2-22 0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