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经典:电影中那些著名的奔跑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跑出经典:电影中那些著名的奔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跑出经典:电影中那些著名的奔跑

楼层直达
神秘花园丶

ZxID:4762134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5 0
跑出经典:电影中那些著名的奔跑
[backcolor=#ffcccc][align=center][table=100%][tr][td]
                        [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72585.jpg[/img]
[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7329.jpg[/img]

[font=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3][b]《四百击》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1959年[/b][/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3][b]提到这部片子,一般人都能想到最后有关奔跑的经典长镜头,这已被列入教科书中。今年是新浪潮50周年,这部电影和这个镜头免不了又要被拿出来大说特说。其实在影片中安托万有很多跑的镜头,但都跑不远,镜头时长也很短。而压抑的氛围一直在持续,直到最后进入少管所达到一个高潮,安托万在与心理医生的对话,通过迭画跳接来积累情绪上的不流畅,而安托万的母亲探访更是通过对话把这种压抑发展到新的高峰。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出于节奏的考虑,导演采取了长镜头的手法,让主人公和影片积累的情绪来一次彻底宣泄。

安托万跑向大海,在海水中横着向右走了几步,却回过头向镜头走来,画面推向了他那双迷茫、忧郁的双眼,然后定格,音乐和海浪声仍在继续,剧终。 安托万能看到大海,却看不到自由。[/b][/size][/font]
[b][font=楷体_gb2312][/font][/b]
[b][font=楷体_gb2312][/font][/b]
[b][font=楷体_gb2312][align=center][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8063.jpg[/img]
[b][color=#0000ff]《西北偏北》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1959年[/color][/b][/align]


是的,这就是那个最著名的那个飞机追人镜头,长达7分钟。后来好莱坞很多以调侃经典为乐的喜剧片都曾多次戏仿了这一镜头,比如《白头神探》系列,但在它们轻松的游戏里,究竟有没有刻薄的嘲弄意味恐怕很难辨别。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西北偏北》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个镜头,当时脸黑似炭的加利·格兰特在镜头前沿空旷的野外公路奔跑着躲避一架农用滑翔机,而飞机上的人却又是机木仓又是农药地对他“狂轰滥炸”,应该说这个镜头的视觉冲击力的确惊人,以至于特吕弗对此作出如此评价:“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

在这个紧张精彩的小段落里,希区柯克展示了他杰出的处理细节的手法。被小飞机追杀逃入玉米地的段落已经成了谈到希区柯克必须要引用的经典段落,南斯拉夫著名导演库斯图里卡在美国拍摄的《亚利桑那之梦》中就以一个影迷的身份让自己的演员大段模仿这个段落。[align=center][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85790.jpg[/img]
[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86424.jpg[/img]
[b][color=#0000ff]《机遇之歌》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87年[/color][/b][/align]

当你对《罗拉快跑》津津乐道时,殊不知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N年前就拍出了相同题材的电影,而且更经典。

一个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每天都急匆匆地去赶同一班火车,一次他到时火车正缓缓开出站台,于是有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就像三条不同的命运之路,每条路都带他进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一条路是他赶上了那班车,遇到一位共产党员,受到鼓励加入了执政党;另一条路把他带入完全相反的道路,他追车时撞上警卫,被拘留、判刑,跟一名政治犯关在一起,结果自己也成了“分子”;第三条路是他没能赶上那班火车,而巧遇一个过去的女同学,后来顺理成章地结婚、从医,最后因公出国却遇空难……

导演在这部早期杰作中传递出对于生命无常的悲叹。导演通过这种现代处理方式,来论证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从而带出导演一贯的悲观宿命论。细节描写十分出色,与影片所采用的技法一样给人深刻印象。[align=center][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92964.jpg[/img]
[b][color=#0000ff]《罗拉快跑》 导演:汤姆·提克威 1998年[/color][/b][/align]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的三次奔跑都因细节上的一点小差异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将“假如……就会”的叙事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导演纯熟地借用了电子游戏的表现手法,在每一段的运镜也各有不同。[align=center][img]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9/09/02/125187097081.jpg[/img]
[b][color=#ff0000]《我的父亲母亲》 导演:张艺谋 1999年[/color][/b][/align]


张艺谋似乎很会表现女性的执着 。如果说《秋菊打官司》里巩俐好歹“要个说法”是对正义的执着,那《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怡就是对爱情的执着。这种执着在那个奔跑的镜头里表现的淋漓尽致:骆老师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为他做的饺子还没吃上,人就被带走了。她疯了一般,怀揣饺子一路追赶,最后,人摔倒了,饺子烂了、青花碗也碎了……再加上三宝荡气回肠的配乐,你想不哭都难。[/font][/b][/td][/tr][/table][/align]

[align=center][/align][/backcolor]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精品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