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尼克·哈姆 Nick Hamm
编剧:马克·伯姆贝克 Mark Bomback
主演:格雷戈·金尼尔Greg Kinnear
丽贝卡·罗明-斯塔莫斯Rebecca Romijn-Stamos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Niro
卡梅隆·布莱特 Cameron Bright
类型:剧情/科幻/恐怖/惊悚
级别:PG-13(暴力、性涉及)
发行:狮门影业 Lion's Gate Films
映期:2004年4月30日
官方网站:http://www.godsendthemovie.com
◆幻灭,复燃,惊魂——剧情索引◆
亚当·邓肯
出生日期:1987年12月11日
死亡日期:1995年12月12日
复活日期:1996年9月26日
邓肯夫妇(格雷戈·金尼尔、丽贝卡·罗明-斯塔莫斯饰)唯一的儿子亚当(卡梅隆·布莱特饰)在一次意外事件不幸身亡,视子如命的邓肯夫妇顿时失去了情感支点,恍如坠入无底深渊。现实终究无法逃避,两夫妻开始着手安排爱子的葬礼时,一位遗传研究医生理查德·威尔斯(罗伯特·德尼罗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这位技艺精湛的人物大胆地提出了一项充满诱惑力的建议——克隆亚当。
亚当的细胞肩负着新生命的源泉,克隆技术为复制亚当作出了技术储备。背离了道德、法律以及伦理的约定,邓肯夫妇偷偷搬到了Riverton小镇,企盼着亚当的重生。一切出乎意料的顺畅,逝去的生命再次降临烦躁的城市,失而复得的快乐使邓肯夫妇欣喜若狂,他们感谢威尔斯医生的妙术,更感谢上帝的仁慈怜悯,小心呵护这新的生命成为了倍感重大的责任。平安的日子不知不觉度过了整整8年。亚当的记忆波澜开始浮动,梦魇与惊恐时常伴随左右,人格分裂精神战栗的阴影自始盘旋,梦醒之日遥遥无期……
--------------------------------------------------------------------------------
◆成于斯,长于斯——创意◆
香港回归之年的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轰动了世界,国内外专家和媒体毫不吝惜言词地称之为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并将之誉为当年的十大科技新闻之首,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动物克隆技术的运用,一时间这种音译自英文Clone,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的科学事件,被冠以多种神秘花环的彩饰,使人产生一种因无知而不得已的仰视感觉。
完美无暇使人流连忘返,一旦失去,费尽心机使其失而复得又成了心中之痛。一颗善良之心的仙逝总能让人充满了重生的幻想,但无论何时,人类尝试扮演的上帝造物的角色,只会带来悲剧与恐怖的结局,《上帝所赐》显然并没有把自己剥离出这种定式之外。尤其是,克隆人问题一再敏感,各国媒体大多的否定或抨击态度,都成为了一种上帝造物的现实化的可乘之机,自此就有了诸如本片的后继胶片。本片的创意,编剧伯姆贝克的解释是怀孕的妻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而医学世家的熏陶也多少对影片的技术细节有了较大的帮助。数年的资料搜集整理,无数次的修改推敲,整个轮廓才得以初步展现。源于科学发展,披上科学的嫁衣后重返现实世界,是娴熟的编剧套路展示。
--------------------------------------------------------------------------------
◆用心,用智,用力——明星摘录◆
诡异色彩与神幻基调只是惊悚片必不可少的辅料,堂堂正正的现代科学才是英国最值得尊敬的戏剧导演之一尼克·哈姆最直接的嗅觉所在。这是他的第一部美国电影,代表的只能是观众们疑惑的目光。饱满丰润的视觉风格烘衬了惊悚元素的氛围,这里面制作设计克莱默与摄影师摩根索功不可没。此外,制片方面还挖到了伍迪 ·艾伦的死党麦克·科比,相信其为剧中那饱经磨难的三口之家设计的贴近心理变化的衣着服饰搭配,会有推波助澜的功效。
爱子若痴的邓肯夫妇分别由奥斯卡提名演员格雷戈·金尼尔,以及素有“蛇蝎美人”之称的丽贝卡·罗明-斯塔莫斯出演。格雷尼·金尼尔演技多面,曾分别因《护士贝蒂》 (Nurse Betty),《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聚焦人生》(Auto Focus)等棱角分明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至于本次的演出应以可圈可点定位为准。丽贝卡·罗明-斯塔莫斯以近似端庄的造型从昔日别致性感的角色泥沼中走了出来。先以T型台秀出姿容与完美曲线,后靠Poeple杂志的“世界五十个最美的人”引人注目,凭借《老友记》的客串首次进入摄像机视角,最终攀升为一名脸熟的好莱坞女演员。数年中,《X战警》、《西蒙尼》以及《蛇蝎美人》(Femme Fatale)是她作品年表中为数不多的珍藏。步步为营的处世风范使丽贝卡沐浴了好莱坞的春风,不过只有克服花瓶形象的先入为主才能使其星光大道的征程指日可待。
卡梅隆·布莱特有135个月大。他在下一部电影《Birth》中的灵异特制,将会弄得妮可儿·基德曼对其是已故丈夫的化身这一点深信不疑。这种高度精神异类的演出多少都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他有负面影响,不过若为名利故,其他皆可抛的典故早是好莱坞约定俗成的真理了。至于罗伯特· 德尼罗老先生,他哪怕拿出的不是最佳演技,一样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
--------------------------------------------------------------------------------
◆感觉而已◆
一个克隆人不是一个正常人;克隆创造人,在充当“上帝”的职责;克隆不是一种自然过程;克隆人没有心灵。身体上任何一部分的细胞都可以用来克隆;每人都能拥有克隆人;如果克隆植物人等等没有意识的人,克隆出来的器官可以提供给人类;伟大的历史人物、英雄可以重生;把人的细胞核放进绵羊的卵子里会有奇迹发生;人可以无休止地被克隆。
个人想法间通常都是大相径庭,由于无知而产生的臆测更是如此。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意味着高级动物也是一个道理。西方人反对克隆多数来自宗教的背离所带来的危机感,东方人相对平静,但屈服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感而不得不假声假气地赞同于主流的呼声,而背地里又总是小声嘀咕着小题大做的己见。电影制作人才不会天真的希望以此来做一次科学辩论,暗中窥视的制片人的眼中只有票房的高低,噱头毕竟是药引,滚滚收益才是目标。
--------------------------------------------------------------------------------
◆题外◆
克隆人问题进入普通中国人的视野则要回眸到1981年。当时的中国某位作家在颂读了描写克隆人的美国科幻小说《酷肖其人》之后,突发灵感,毛遂自荐地完成了其续篇《自食其果》。小说描绘了那个克隆出来的孩子因难以接受自己存在的事实而最后杀死了他的“父亲”,故事之外的现实结果是小说遭到了批判,“荒诞”,“伪科学”,“脱离马克思主义”等帽子被结结实实地扣在了作者头上。想来本片编剧马克·伯姆贝克如果知道一位早已有此构思的中国同行竟有此等境域,不知做何感想。
[attachment=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