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小吃__ 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各地小吃__ 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娱乐八卦]各地小吃__ 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

楼层直达
edison-冠希

ZxID:1906181

等级: 元老
配偶: 包包
( Cartier ) is my love.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
福建小吃-光饼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与抹了油加了 
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福州市区卖光饼的小店,都是门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饼却是由作坊做好分发给小贩去卖。所以,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头一景。 

    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 

    谁也不曾想到,光饼还有今日这等的风光。









北京小吃-炒肝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 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 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 
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 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 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 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杆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 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后,北京四九城的小饭馆、小吃店都相继添了炒肝儿,市面上也出现了以炒肝儿为说词的俏皮话,如责骂人时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讽刺互相残害的人与事则说:"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




湖北小吃-豆皮





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DD“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DD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DD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 
四则布局巧妙DD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豆皮小记: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新疆小吃-馕




馕是新疆各兄弟了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馕的品种很多,大约 
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 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钏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山东小吃-糁






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下面是以鸡肉糁为例介绍,其它糁基本相同。 

    原料:净肥老母鸡10只(约18千克),大麦仁2千克,水70千克,葱、姜、细药料包、酱油、盐、胡椒粉、味精、面粉等各适量。 

    制法:甑锅加水和老母鸡旺火烧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麦仁、料包、葱、姜小火煮2小时,鸡熟捞出晾凉;鸡肉撕成丝放碗中。鸡骨架放入锅中同麦仁等再小火煮2-3小时;鸡汤拣去骨架、葱姜、药包,下入酱油、盐、葱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鸡丝的碗中,浇入醋、香油即成(约200碗)。 
海南小吃-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但当以龙江煎堆为上品。龙江煎堆呈球形(寓团圆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蕴),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匀布芝麻,爆谷馅甘蜜味浓,其皮酥脆异常,为新春送礼佳品。

    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 
久。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据专家考证,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饣追”(dui)演变来的。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饣追,爱若菠萝蜜。”我市名厨精心制作的龙江煎堆,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也是煎堆制作史上的一大盛事。


陕西小吃-锅盔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关于锅盔的典故: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取名"锅盔"。

浙江小吃-八宝饭






中餐传统甜食。以糯米和八种干鲜果品为主料蒸制而成。此饭历经几千年,流传全国,各地用料、制法大同小异。江南烹制的八宝饭是最为著名品种之一,为中餐酒席的佳肴。 

    原料 

    糯米250克,核桃仁、瓜干、葡萄干、山楂糕、青梅各15克,糖玫瑰10克,白糖150克,熟猪油、湿淀粉各25克,甜杏仁、芝麻各5克,猪板油50克。 

    烹饪方法 

    1.瓜干、青梅、核桃仁切成小丁,山楂糕、猪板油切条; 

    2.水500克烧开,放进白糖75克、糯米,小火焖至米粒不夹生,离火焖片刻,加熟猪油20克搅匀; 

    3.大碗底部抹熟猪油,板油条、山楂条分八瓣摆放,瓣之间放瓜干、核桃仁、葡萄干、青梅、甜杏仁、芝麻、糖玫瑰,摆成图案,将糯米放入抹平,上笼蒸40分钟后取出,翻扣在盘里; 

    4.水150克放入白糖100克烧开溶化,湿淀粉25克勾芡,淋浇在八宝饭上即可。   

    趣闻 

    公元前1123年,周武王率诸候东征,败商纣王于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王****而死,周武王乃定天下。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蜗等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庆功宴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厨师应景而做"八宝饭"以示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位勇士,其中使用了山楂以喻意火化纣王。
四川小吃-龙抄手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当初三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肉汤、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盐、鸡油各适量,鸡蛋2个。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盐少许,磕入鸡蛋1个,再加清水调匀,揉和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切成110张四指见方的抄手皮备用。 

    2.将肥三瘦七比例的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细成泥,加入川盐、姜汁、鸡蛋1个、胡椒面、味精,调匀,掺入适量清水,搅成干糊状,加香油,拌匀,制成馅心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别放入川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捞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台湾小吃-卤肉饭




台湾的饭食小吃花样繁多,不过要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卤肉饭与嘉义鸡肉饭。据称,风味独特的卤肉饭,全世界只有台湾人会做。 

    那么,一碗正宗的卤肉饭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饭要又香又韧,鲁肉要多汁,肥美而不油腻,再加上鲜脆可口的腌制酱菜,真是叫人无法拒绝。要做出这么好吃的卤肉饭,关键就在于肉要先汆去腥味,再卤得入味,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使卤肉饭的口味打折扣

上海小吃-蟹壳黄




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

    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贵州小吃-丝娃娃




有米面粉做成薄纸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 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着四溢,极富特色。 

    原 料: 

    精面粉250克,绿豆芽50克,海带丝25克,酸萝卜丝25克,大头菜丝25克,折耳根节25克,芹菜节25克,蕨菜节25克,凉面25克,窝笋丝25克,酥黄豆20克。 

    调 料: 

    盐、麻油、酱油、醋、味精、姜沫、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

    烙。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兑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椒汁即成。 

    风味特色: 

    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是流行于贵阳的名小吃。 

    技术要领:

    水与面粉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摊皮时动作要快,要会。


天津小吃-蜜麻花





蜜麻花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 
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为夏季炎热,糖稀容易脱落,不易吃。 

    制作方法: 

    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硷,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上,再擀 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 

    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从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 
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锅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即可食。

    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 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湖北小吃-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云南小吃-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5
DB+5

再接再厉吧!

琳儿来也

ZxID:1497904

等级: 贵宾
配偶: tmd88600
呵呵。我算什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8 0
没有我家乡的
aoyun-2008

ZxID:2115362

等级: 列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8 0
沙发滴说      想都尝下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