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紧身低腰牛仔裤、吊带衫、露脐装、乞丐装,这些曾经被批判取缔的奇装异服你都能在大街上看到买到。最令人感到 “欣慰“的是:三十年前无奈补丁竟然成为流行元素……
严肃的中山装,整齐的大排扣,重复的蓝黑灰,简单的大补丁……这是人们对三十年前衣着的印象。
如今,紧身低腰牛仔裤、吊带衫、露脐装、乞丐装,这些曾经被批判取缔的奇装异服你都能在大街上看到买到。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三十年前无奈补丁竟然成为流行元素……
■[b]家家都有“补丁服”[/b]
董阿姨今年56岁,退休在家。一直喜欢研究服装的她对服饰的变化津津乐道。
“1975年,我的一个邻居用装白砂糖、绵白糖的布袋给两个孩子一人做了一件衣服,衣服做成后,发现‘白砂糖’、‘绵白糖’这几个字怎么洗也洗不掉,两个孩子的前胸和后背处都有这几个字。到学校上学,同学们给他俩起了外号,一个叫‘白砂糖’,一个叫‘绵白糖’。”董阿姨说起这事直笑得眼泪也流出来。
那时有句老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家给孩子做衣服都是老大先穿,之后再给老二、老三穿,轮到老三时基本已是“补丁服“了。
“过去布票按人头发,个子大的就不合算,家家布票都紧张,我妈妈还会用粮票去换布票,别说平时,就连过年也不一定有新衣服穿。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大多有补丁。”董阿姨回忆说,“有时衣服还没破,便提前在膝盖、胳膊肘处打上补丁,裤子屁股后面最容易磨坏,打补丁时我们不喜欢圆形的,让妈妈补成梯形的,好看一点。有的人还别出心裁地打上苹果形、花瓣形的补丁,大家都夸好看呢!”
董阿姨说,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每个家庭都在节俭中想出不少好办法:“我还记得在1980年左右特流行穿‘节约领’。买一尺二的布,做个衬衣的领子和跨栏,穿在棉袄和毛衣里面,脏了只要换洗衬领,当时商店里各种花色的‘假领头’都有,几乎人人都穿。有人还用毛线织成一个领子后缝在棉衣的领子上,脏了就洗毛领。当时类似的节约方法很多,还有‘被横头’‘床沿’等等。”
■[b]告别“蓝灰黑”流行“红裙子”[/b]
改革开放以前每年每人一丈五尺七寸的布票,当时衣料主要是棉布,1970年代初连“的确凉”都没有。据董阿姨回忆,那时人们的衣服式样老套,颜色单一,主要就是蓝灰黑加绿色。男女老幼不分,大家要么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要么穿蓝色解放装,“当时谁能穿着蓝色‘的确凉’上衣就很气派了。女孩连马尾辫都不能梳,只能扎两根麻花辫。”
到了1980年代,随着布票的取消,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变得五颜六色。董阿姨拿出当时的相册翻给记者看,从以前的羊角辫到后来的“大波浪”,从单调的工作服到戴大墨镜、穿碎花连衣裙、高跟鞋,再到运动装和无袖背心。“怎么样,当时我还算是挺时尚的吧!”董阿姨满脸得意。
董阿姨坦言,他们那一代人最初的时尚观念,其实来自电影。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就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女主角张瑜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的热映,让大红裙子瞬间火了起来,走在街上常会看见两手扯着太阳裙裙角骑自行车的女青年。
“当时女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生日礼物之一就是红裙子了。至于喇叭裤,上面紧紧地包着屁股,裤腿散开包着脚面,穿着嗽叭裤的男青年成了不正经的‘地包’、‘流球’的代号。所以早些年我这一代人对喇叭裤很少问津。”
用董阿姨的话说,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就开始“琢磨穿”了。“看谁穿的好看,就追着问人家在哪儿买的,自己一定去买。”上班后,董阿姨买了自己生平第一双高跟鞋。“紫红色的,三四厘米的跟儿,街上刚开始流行。”原本兴高采烈地穿去上班,没想到却被领导找去谈话。“要追求进步,不要打扮得太妖冶,要适应形势……”
■[b]女人爱上黑色健美裤[/b]
1990年代,带拉链的夹克衫、西服成为大众流行,当时有句顺口溜: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人到中年的董阿姨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尽可能往回撵,能穿就穿”。
“你看我这张照片,穿着黑色高弹的健美裤。其实这种裤子并不适合胖人穿,但那时上到50岁的妇女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差不多一人一条紧紧的健美裤。”董阿姨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道。
据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563.7元,分别比1980年和1990年增长了7.5倍、2.3倍;人均购买服装6.8件,分别是1980年、1990年的4.4倍和2.2倍。这一时期,服装的消费经历了从扯布找裁缝做衣服到青睐去大商场或专卖店购买成品服装的变化,服装加工比重由1992年22.0%下降到2000年的9.4%,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名牌崇拜一时间成为追求“品位”的表现,大商厦、专卖店应运而生。在人们的眼中,流行、个性、舒适、健康才是时尚。25岁的张丹曾经是大商场女装部的常客,皮夹里装着七八个品牌和商场的VIP卡,每月花在打扮上的费用少说也要一两千元。更让记者大开眼界的是,拉开张丹的鞋柜,三十几双皮鞋――尖头的,圆头的,丁字带的,高跟的,平跟的。而且,几乎能想到的颜色都能找到。“这只是秋冬两季的鞋子,春天和夏天的已经收起来了。”
不同颜色和款式搭配不同的服装,过去“一衣多季”的时代,变成了“一季多衣”。除了鞋子之外,她家里还有十几顶各式各样的假发,简单、方便、不伤头发还能变换造型。
[b]■“补丁”上了名牌服装[/b]
“记得有一年我去看林忆莲的演唱会,看到台上的她竟然穿着臀部有补丁的牛仔裤,一下子傻眼了。”董阿姨坦言当时对她的触动很大,“突然间,我就觉得时代真的不同了,原来补丁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
如今,服饰的流行早已从以往的“从众”发展到“个性”。记者发现以前难看的补丁,成了个性“时尚”元素并大行其道。大商场里手肘处、臀部、肩膀上带补丁的名牌衣服、裤子随处可见。而且补丁的式样也别出心裁,讲究颜色形状的搭配。
现在,不少爱美小青年迷上了网购和去小店“淘”衣服。“款式特别,性价比高”是张丹给出的理由,而且自己钟爱的那些品牌,网上也都有折扣价的代购。“我现在不喜欢买品牌服装,不是买不起,而是要花最少的钱,穿出潮流的感觉。如果真的追求特别,我还会直接拿着样子,找裁缝专门定制。”和所有喜欢逛街的女人一样,张丹有着自己的淘衣心得。
“有时自己会在网上发帖,把穿过几次但是已经不太喜欢的衣服转让出去。不然衣服更新太快,衣橱里根本放不下。”张丹笑着说,“前些日子支援灾区,我还捐了两大包八九成新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