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办公室里工作效率开始下降,进入十二月以来,我发出去的邮件就开始常常被自动回复告知对方已开始休假,有事请两周以后再联系。既然客户都找不到,只能干着急,于是索性也放自己一个假,一个人去了云南。
出发之前有数人暧昧地提示,丽江是个好地方,适合单身前往。很惭愧的是,我在丽江泡了一个多星期,未能像诸多好友期待的那样,一个人去,两个人回来,也没能带回一段充满了电光火花的故事聊以慰籍她们渴望八卦的心,不过,丽江这地方倒是让我重新认识了旅行中人与人的关系。
所有去丽江的人都是冲着老房子、石桥、小溪和古老的纳西文化去的,大家都抱着逃离俗世,找回宁静的期望而来,将这里设想成心灵的伊甸园。但事实上呢,这里大多数地方并不宁静,即使是在十二月的淡季,依然是游客不断,各条古老的小街里开满了商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花花绿绿的商品和大甩卖的招牌让这里的商业气息和周庄,七宝古镇或是上海的七浦路有的一比。站在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你可以看到摇着小旗子的旅游团操着各方的口音鱼贯而入,让我想起上海的新天地。
既然并不如人期望的那样安静,为什么仍有人一再地回来,逗留半月甚至半年,有的索性辞了工作?丽江的宁静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古城里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是外来客,这里的文化已经多元化,过客们怀着对古老的尊重和纯朴的向往待人处世,从而建立和维护起了这种和谐的氛围,并一一传承下去。在我看来,丽江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在丽江的日子里,我破天荒地没有还二价就在一家银器店里买下了一件首饰,虽然违背了我一向的购物准则,辜负了上海女人精明的“美名”,回来后还被朋友嘲笑花了个大价钱买了摊头货,不过却因此和银器店的老板交上了朋友,他请我在店里和他们一起吃饭还邀请我加入他们自发的社团去雨崩援助当地的贫困儿童。设想当时我若充分发挥了大刀阔斧的砍价功夫,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那段有趣对话,这个北方来的老板会忙不迭地把我打发走。所以在我看来,旅途中对钱财的些许大气还是会换来一些回报的。
在丽江,会有陌生人邀你同桌吃饭,海阔天空的一番聊天之后,因为觉得和你谈得来就豪爽地买了全部的单,然后连姓名都不问就各自散去。设想在城市里,我们怎会就这样轻易地和陌生人一起吃饭,而不怀疑对方有什么不良企图或是往酒里下药,换个角度来讲,又有谁会这样毫不算计地主动替人买单,当这冤大头。
在咖啡屋里坐着互不相识的北方人、南方人、中国人、外国人,只需一个微笑,一句友善的问候就可以开始一段融会各地风土人情,闲闻轶事的对话。碰到谈得投机的,自然而然就相约去了泸沽湖、虎跳峡或是香格里拉,倒也不大会怀疑会不会被人在半山路上坑了或是拐了。
走进了丽江,你可以选择做个单纯的游客,或者融入这里的生活。在我看来,似乎更多的人在尝试放下盔甲,在这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尝试做另一个自己,又或者说印证了对自己在以往城市中生活方式的怀疑和否定。这里少了许多猜疑、隔膜,戒备的神经开始放松,而且说不清是谁先起的头,就这样像流感一样将人内心隐藏压抑许久的友善和大气召唤出来再传染开去。
在丽江常常想起,“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的说法,人的心静了世界自然也就静了。其实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共识,何必千里迢迢奔往那古城去,哪里都可以是丽江。如若我们可以在丽江的市集中既谈论买与卖,又体会单纯的人际关系,那么理论上在上海或是北京也是可行的,只是,由谁来开这风气的先河呢?
[ 此帖被倣棄-執著在2009-05-07 19: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