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660000] [attachment=2745135]
营养专家细数成人补钙多种误区
上了30岁,骨密度开始下降,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此时若能补钙当然有益身体,但若眉毛胡子一把抓,想怎么补就怎么补,问题就来了。先不说钱有没有浪费,身体可不是什么试验田,补多补少都不行。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方仕就特别指出,老百姓虽然补钙意识强了,对“如何补”却始终存在很多误区,“尤其不能相信那些所谓‘加钙’、‘高钙’的补钙食品!”
误区1:身体缺钙就要多补
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不行,有句话说“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方仕介绍,人每天摄入钙的总量是有限制的,无论是通过食物还是药物补钙,或者两样同补,最多也不能超过2000毫克,否则不但可能导致便秘、结石等疾病,长期高浓度补钙还会导致高钙血症,妨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和利用,引起贫血等副反应。
正确的补钙量应该是:青年每天摄入钙量800毫克,老年人吸收差一点,可以摄入1000毫克,至于孕妇这类特殊群体,由于要满足自己和胎儿两人的需要,每天摄入的钙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严重缺钙的可达到1500毫克。由于我们在日常膳食中能够摄入一定量的钙,若还要额外补充钙片,一般补充600毫克/天,就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了。
误区2:“加钙食品”也能补钙
钙是当前中国人在膳食和营养状况上普遍缺乏的重要矿物质之一。因此,加工食品的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添加钙,比如加钙饼干、加钙麦片、加钙芝麻糊、加钙饮料等等,甚至牛奶都有“高钙”的说法。可是,吃这些食品真的能补钙吗?方仕的回答是:“不靠谱!加钙食品里边究竟含有多少钙,谁在监测?有权威机构鉴定吗?没有!所谓的‘高钙’牛奶,其广告色彩较浓,钙是以什么形式添加到牛奶中去的,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从营养师的角度,除了膳食补钙外,首推以碳酸钙为主的营养补充剂。因为单位分子里含钙量以碳酸钙最高,葡萄糖、氨基酸等都比不上它,而且碳酸钙很容易被胃酸分解由肠道吸收。唯一不足的是可能带来便秘问题,但只要多吃膳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便秘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还要强调的是,很多钙剂里已经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另外再吃维D片没有必要。不过多晒太阳对钙的吸收有利,而早上和傍晚是晒太阳的最好时机。
误区3:靠喝骨头汤补钙最好
在广东人的生活中,“饮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单用来补水,很多汤据说还有养生、治病的疗效。就拿骨头汤来说,很多老广东都相信它的补钙效果好,甚至不少孕妇也宁愿喝骨头汤补钙而不吃钙片。对此,方仕总是感觉痛心疾首,“一斤排骨加五斤水煲出来的汤,里面也不过只有10毫克的钙,正常人哪里够用?更可怕的还是孕妇光用它来补钙,结果摄入的钙量严重缺乏,母体本身的钙又会主动供给胎儿以保证其生长发育,最后的结果就是孕妇的钙量亏损,极易引起抽筋,同时产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也会大大升高。”
方仕说,要补钙最好是吃些虾皮,别看它一元钱能买一大把,却是食物补充钙的良好来源。牛奶、酸奶里含有丰富的钙,尤其后者的钙质更容易吸收,每天喝一两杯,称得上是物美价廉。
误区4:结石病人补钙不适宜
钙补多了会生成结石,所以不少患有结石病的人都会拒绝补钙,觉得再补会导致结石更厉害。但方仕指出,有些结石病并不是因为钙摄入太多而致,是病人本身体内代谢出了问题,还是可以正常补钙。而骨质增生、长骨刺往往就是缺钙表现,更加需要补钙。但急性期心脑血管病人补钙要慎重,因为钙会参与心脏纤维收缩过程,可诱发、加重心脏疾病,如果没有医生指导,这类病人不要随意补钙。[/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