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虫一起去看了《南京!南京!》。或许不能说是期待,毕竟说不出来期待它的什么,只能说是等待了这片子很久。在这之前看了太多的相关评论,所以也了解了不少,知道它不是一场单纯描述中国人作为弱者的被屠杀场景的电影。但还是抱着零期待的心态去看,这样的惊喜或许更多吧。
片子是黑白的,看起来沉重也让人压抑。这是一部考验中国民众灵魂的影片。绝望,贯穿了整部影片。生命在这里无所谓任何价值,杀戮只是一种惯性,不同的只是死亡的方式,从一种惨绝人寰到另一种惨绝人寰,或许这样的词汇远不够描述那一幕幕的惨状。活着比死了更痛苦,死成为对生的一种煎熬。
开场就被刘烨眼神的那种坚定无畏感动到泪水想涌出来,毕竟那是军人护国的一种坚定。那些离开的中国将军们,不知道你们是否安在,如果还在看到片子不知道你是何感想?那些踏着自己同胞的身躯挤出城去的战士们,你们可会觉得愧疚与遗憾?我不敢也不想指责你们中间的任何人,毕竟那样的惨景下求生必是本能,只不过你们忘了你们是军人!陆建雄和他的战友们死的悲壮,没错,正如你们所喊,中国永远不会亡!因为中国有像你们那样的勇士。
当角川几人涌进教堂那场戏,在那些人身上,中国人的劣根性都被无限放大。不足10人的日本军,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周围沉寂,只剩婴儿单纯的哭声,恐惧在狭窄的空间里乱跳,冲突一触即发。沉寂,压抑……沉默中一双枯瘦的老手缓缓举起,又一双,又一双……无奈!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有人说那是诋毁中国人的一个场景,但那就是大屠杀刚开始时中国人的真实反应啊。我想,那些骂陆川的,应该要有勇气在这样一段屈辱史面前首先反省自己。毕竟我在这窥探到了国人的一种鸵鸟心态,难道说他们期待电影中会虚构出一个不现实的扭转?记得曾经看着一张张历史图片,脑中只有一个疑问:30万人!就这样站在那里,让人活埋,让人扫射。如果不是他们懦弱地用逃避、用屈服来换取那根本不可能拥有的生的希望,如果他们哪怕拿起菜刀冲向破门而入的日本军人……很多如果。谁知道这些“如果”在当时是否站得住脚?但中国人真的没有反抗吗?反抗在哪里?
我是咬着牙握着拳看完全片的,不然我怕我会没有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太冷静太客观,所以太沉重太压抑。
早就知道,加入日本人视角、人性化描写他们等会招来诸如美化他们、替他们赎罪等的争议。很多人批判这片子如何如何。我不能否认,的确日本军的戏份很重,因为电影就是从日本军的角度拍的。但我不同意这样子就否认了整部片子,也不同意那说法。个人觉得那是导演一种客观的态度,没有深化仇恨。或许是在我们心里早就深深的埋下了对日本军痛恨的种子,所以才要日本军坏到十恶不赦吧。其实角川等零星角色只不过是整个疯狂群体中的一个自我救赎,毕竟他们也是人。作品中他也只是小部分日军的代表,不等于意欲抹杀群体的邪恶吧。
印象很深的还有拉贝的下跪。那样的无奈、那样的自责。拉贝先生,你不用自责,你已尽力了。所以你一跪我们受之不起。真正该跪的,是那些残酷施暴的禽兽啊。
“活着比死还艰难吧?”这是角川死前唯一的一句话,那样的意味深长。据史料记载,无论南京大屠杀期间还是战后,日军都有不堪心理折磨而自杀的,这其实也是战争的本质,与国民性无关。这句话,或许也预示着部分日军们未来的要受的心理折磨。
唐先生死前的一抹笑,是国人未来胜利的微笑。“我老婆又怀孕了!”,呵呵!日军,你能杀光所有中国人?中国还是有希望的,中国不会亡的。其实唐先生死的不活该,他也可怜。委曲求全换来了良民证,只为了保全家人。可还是没能保住女儿和小妹,是你傻啊,它们是禽兽,岂有信用可讲?
这电影关注的是活着的人怎么挣扎,怎么自救。如果领悟到本片的主旨是反省,是用一个冷静的大脑去看待这样一段历史,那么就不难领悟导演的这些处理。很记得小江当时举起的手,那样的美丽。初进难民营地,她还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可在最后,她还是第一个举起手来救同胞,纵使知道生还希望几乎没有。她们活得挣扎,到最后的麻木。让人心痛!
结尾觉得来得有点点突兀,突然就是那么有生机的画面。那天真的笑,或许也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希望吧,留在了以死洗罪的日本兵的血泪间,留在了那条通往城外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是用怎样的勇气看完整部片的,哭了很多,是揪心的痛。到结束时灯亮了后还有很多观众都没有离开,我也是。脑子空白,似乎还有从电影抽离出来。压抑、沉重。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只是难受。后来走了很久很久,一直没有缓过神来。这,是不是就是这电影的魅力?
中国人在历史上被侮辱的事实不能忘记;对待这场侮辱我们不是束手无策;日本人再怎么杀也有小豆子这样的希望存在;杀戮者的精神世界早晚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