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000000][table=100%][tr][td][backcolor=#000000][table=100%][tr][td][backcolor=#00ffff][table=100%][tr][td][align=center][size=5][b]1925年,意志坚定的挪威人萨姆辛在智利南部一道偏僻峡湾的入口处定居下来,开始在山谷中放羊为生。彼时谷中仍芳草茵茵。一年后,萨姆辛生生被入侵的冰川逐出家园。原先的庄园如今变成一座冰湖,湖内冰山浮动。这座现名为“庇护十一世”的冰川势头缓和了一段时间,之后重又开始进发,如今正以极为徐缓的节奏逐渐把一片森林连根抬起,搡向一旁。冰川的推进线上,几百年树龄的皮尔格柏树尽管正趋倒伏,却看似止息未动。树根翻起,树冠断落,枝干交错一地。巨大的冰块在推力作用下扎入苔藓和食虫沼泽植物下方的地面。[/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img]http://img2.trends.com.cn/upload/100209/1002091659165250.jpg[/img][/b][/size][/align][align=center][i][size=5][b]百内国家公园曾经只有少数顽强的登山健将经常造访,如今每年吸引的游客不止10万[/b][/size][/i][/align][align=center][size=5][b] 被庇护十一世推到一旁的林地叫做麦哲伦雨林,不同于热带地区枝繁叶茂、树影幽密的那种雨林,而是出现在山中林木线上,被风力修剪得好似盆景、如地毡般铺展的树林。想来也不足为奇。盛行西风从智利南部洋面上呼号而过,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峡湾与岛屿正处在风口上。在这咆哮西风带的中心地,狂风几乎一直吹个不停,一年到头都有雨雪。[/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 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完全静止的。只因漫长时光把塑造地球的自然动力从人类眼前掩蔽,才形成停滞不前的假象。但有些时候,你会遇见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时间似乎被压缩,你可以从骨子里感受到地质变化的真实动态。[/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冰川雕蚀的智利海岸便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地球的能量几乎触手可及。地壳构造板块向外扩散,插入此处的大陆边缘之下,托起安第斯山脉,形成一条地质活跃带。庇护十一世冰川之类短促且来势凶猛的冰之河流从内陆冰原俯冲而来,注入海洋。海面上,秘鲁洋流的上升流如海洋生命的源泉,带来无限生机。海岸线被迷宫般的水体切割,绵延9万公里长。巴塔哥尼亚这片地区与其名称通常情况下传达的含义——“广阔草原”大相径庭,这里的巴塔哥尼亚是海与冰的世界。[/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img]http://img2.trends.com.cn/upload/100209/1002091659424270.jpg[/img][/b][/size][/align][align=center][i][size=5][b]贝纳多 · 奥希金斯国家公园——“庇护十一世”冰川的疮痍表面上方,活火山劳塔罗正预谋下一次的喷发。智利的辽阔冰原是世界上除极地之外最大的冰原之一。[/b][/size][/i][/align][align=center][size=5][b] 在这片狂野地带的中央坐落着贝纳多•奥希金斯国家公园,园区长约350公里,把巴塔哥尼亚南冰原囊括在内。南北冰原共同构成极地之外最大的冰川分布区之一。[/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 要想进入贝纳多•奥希金斯国家公园,陆路是行不通的,坐飞机也没门,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走水路,小心翼翼地穿过深水峡湾的迷宫,最终到达庇护十一世的冰川鼻。冰川雷动声震长空,有冰原深处传来的洪亮的爆裂轰鸣,还有冰川鼻上裂冰作用产生的更加沉闷深长的爆响。这些狂暴声响最后都以新形成的瀑布与飞溅冰屑的嘶嘶声收尾。[/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 冰川与雨林相会的参差接缝上,庇护十一世耸入苍穹,巨大的冰山直指正午艳阳。在近旁,冰川黑比鸬鹚,之后变作海燕般灰白,往更高更远处望去,冰又变白,然后是上百种难以名状的蓝。[/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在这遥远的极端地带,我们这个时代事物发展的基本态势正在重演。在这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见人类的新世界编织得何其紧密。巴塔哥尼亚尽管地处偏远,却仍然处于激烈变迁的风口浪尖。陆地上仅有的几座家宅看起来仿佛来自19世纪。然而已有人计划要在贝纳多•奥希金斯公园北面的激流上修筑堤坝,而沿水滨分布的大马哈鱼养殖场正持续南移,提供商机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灾难。[/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img]http://img2.trends.com.cn/upload/100209/1002091700234440.jpg[/img][/b][/size][/align][align=center][i][size=5][b]卡塔拉利克夏国家保护区——智利沿海,内陆冰原让位于岛屿和峡湾组成的迷阵。这里的天气很少平静。拜伦岛上,一只塞鲸的颅骨泡在潮沟中,直到下一场风暴来临才会消失。[/b][/size][/i][/align][align=center][size=5][b] 在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的力促下,智利政府曾考虑把其境内的冰原和南部海岸的大部分保护区划为一整片巨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面积可达数百万公顷。但是2009年末,政府又开始放弃这项宏伟计划,转而采纳一项更保守的建议。即便如此,智利仍有机会保护其南部野境中一大片自然天地,这片天地还几乎无人探索,但同时也面临潜在的毁灭性变迁。[/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 从地图上看,智利道道峡湾中似乎不可尽数的群岛就像安第斯山脉中飞溅出的碎石。主要海峡在早年寻找合恩角周边可行路线的过程中就已绘入地图。早在1579年,佩德罗•萨缅托•德甘博亚已涉足这片水域。1741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拜伦在此遇险,事发岛屿后来就以其船名命名为“赌注”——这是一次路途凶险、环境恶劣的伟大航程。达尔文乘“小猎犬号”到此,注意到裂冰的声响“在寂静的河道中回荡,恍若军舰舷炮齐鸣”。[/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然而,即便是最初步的探索也直到最近才完成,这一事实着实让人吃惊不已。地图上散落的英文名称来自1830年英国的一次勘测探险。而庇护十一世冰川则是阿尔贝托•德阿戈斯蒂尼神父为纪念教皇庇护十一世而命名。德阿戈斯蒂尼是位意大利传教士兼探险家,于1931年穿越南冰原,是历史上完成穿越的第一人。科克伦镇坐落在计划建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区边缘,如今已变成一项颇受争议的水电工程的核心地。小镇建于1954年,但直到1988年才有陆路(一条碎石铺就的小道)相通。1954年,以航测数据绘制的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图首次出版,一位科学家称之为“现代社会对地图最大规模的修订”。[/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b][img]http://img2.trends.com.cn/upload/100209/1002091701016740.jpg[/img][/b][/size][/align][align=center][i][size=5][b]百内国家公园——百内河岸上,速度每小时75公里的烈风把一株南极山毛榉吹得弯下腰去。巴塔哥尼亚的河流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及大量的降雨降雪,水势迅猛,是水力发电的诱人资源。[/b][/size][/i][/align][/td][/tr][/table][/backcolor][/td][/tr][/table][/backcolor][/td][/tr][/table][/back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