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令世人惊讶。中国自产的网络游戏占中国内需市场的65%以上的份额,在海外市场也势不可挡。图为,中国的游戏开发商网易开发的《天下2》游戏。
10月13日消息,据韩国媒体报道,全球网络游戏市场正在刮起一股迅猛的“中国旋风”。中国的网络游戏起步于2001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目前网游玩家已达4200万人。销售总额也是从2003年的1700亿韩元猛增到今年的2.1万亿韩元,与去年的韩国网游市场不相上下。网易、盛大和第九城市等中国网游企业也在扩大进军海外市场的规模。中国的网游企业现在正准备冲出中国,取代韩国,创造新的“网游神话”。
[color=#FF0000][align=center]中国网游企业迅速占领本国市场[/align][/color]
中国的网游企业最近飞速发展,正在把外国游戏挤出本国市场。直到2004年,中国产网络游戏在中国网游市场上的占有率还仅为28%,但去年这个数字就一跃增长到了65%。去年在中国市场上16个玩家过百万的网络游戏中,中国游戏就占了10个。
与此相反,一度席卷中国市场的韩国网游企业却急转直下风光不再。去年韩国游戏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只有20%。
日益自信的中国企业现在又冲击海外市场。中国网游企业完美时空最近通过英国游戏发行公司Game masters,使《完美世界2》打入欧洲40余个国家。
中国另一家网游企业盛大与国际知名游戏发行商THQ正在联手开发网络游戏《英雄连》。中国网游企业ICE也与THQ合作成立了公司,并正在开发休闲小游戏,准备推向美国市场。
THQ亚太区负责人、首席副总Martin Good(音)上月参加了中国上海办事处的开张典礼,他说:“(中国上海办事处)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顺利开发出网络游戏及游戏包,提供给中国和全球市场。”
[color=#FF0000][align=center]中国网游飞速发展是得力于高效率和政府支援[/align][/color]
中国网游异军突起的秘诀是,激烈的国内竞争和政府的适当保护。新世纪初期,Actoz公司的《仙境传说》和NC Soft公司的《天堂》等韩国网游风靡中国游戏市场,中国当局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以保护本国产业,减少了进口游戏版号数量,加强审查力度。
这种情况下,中国各网游业企业纷纷开始登场,开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当局的保护墙给中国企业提供机会掌握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游戏市场。
门户网站搜狐等涉足游戏产业并已跻身前5、6名,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也不甘示弱,加入了网游市场的角逐。
游戏企业的研发投资大幅提高,推动了游戏制作技术的发展。据韩国游戏产业振兴院介绍,网易和完美时空等中国主要网游开发公司的制作费用以2007年为准,比上一年提高了30%多。盛大更是声称,去年斥资20亿人民币用于自主开发游戏。
中国的游戏玩家对焕然一新的本国游戏也反响火爆。网易开发的《梦幻西游》的同时在线玩家超过200万人,对盛大的《X-乒乓》和网易的《天下2》等游戏的反响也很强烈。中国游戏的口碑日益提高后,就像当年EA和Neowiz的合作一样,以前关注韩国的国际知名游戏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中国。
已有评价称,中国网游企业在图画和游戏性方面的实力并不逊色于韩国。MGame公司代表权以亨(音)说:“虽然在策划和细致的组织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开发能力已达到了韩国企业的80%以上。”
[align=center][color=#FF0000]规模和竞争力正迅速赶超韩国[/color][/align]
中国网游企业的规模正在赶超韩国。中国5大网游企业2007年的销售总额达1.5397万亿韩元,已反超了韩国5大网游企业的销售总额1.2402万亿韩元。
然而,他们的扩张欲望仍不停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对韩国网络游戏企业的收购与投资。2004年,中国网游企业盛大以9170万美元收购韩国Actoz Soft公司,今年4月份,中国第九城市向韩国T3娱乐投资3800万美元,获得该公司10%的股份。此外,CDC中华网游戏集团也去年表明,将向韩国游戏企业投资1亿美元。
韩国游戏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向韩国游戏行业的投资或收购(M&A)有可能引发国内优秀人才及技术外泄而表示警惕。实际上,中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也一直在运用通过并购吸收外部人力及拥有多种游戏的战略。例如,CDC中华网游戏集团收购光通通信与17GAME两家游戏公司,腾讯则收购深圳网域,从而取得了快速发展。
韩国艺堂集团总经理金南哲说:“认为图案等方面的技术落后而对中国的网络游戏放松警惕是错误的看法。网络游戏并不是技术竞技场,而是一项事业。中国的游戏企业显然已充分积累了顺利推进收购及合并的成功经验及制作适合消费者游戏的诀窍。”
韩国游戏产业振兴院研究员林正渊(音)说:“中国网游企业在运营能力及其它一些领域,已经在中国市场上领先于韩国企业。就中国网游企业纷纷向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迅猛进军的现象,韩国企业也应采取应对措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