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常住居民将全部搬下山让位景区开发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庐山常住居民将全部搬下山让位景区开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庐山常住居民将全部搬下山让位景区开发

楼层直达
゛沉心雨。

ZxID:4353953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03 0
庐山常住居民将全部搬下山让位景区开发
— 本帖被 only月 执行锁定操作(2010-05-03) —
【提要】:庐山当局宣布了一项计划——从明年开始,为了景区开发,庐山上的居民,将被逐步迁离他们生活了100多年的小城,迁往庐山新城;对于搬家,牯岭镇居民也是五味杂陈,支持搬迁的居民,认为这可以善住房条件。因为地处景区,没有产权,不能建新房。

  80块钱,老张开着小比亚迪将游客从九江城区带上庐山。

  “明年这个时候,我这车就上不去了。”他指了指盘山公路边上一片工地说,“那里在建乘客换乘中心呢。”

  等那个工地完工,庐山的南北山门都会下迁到山脚,游客都得在山脚下买票后,统一换乘或考斯特或金龙牌的“环保旅游车”上山。

  开车为生的老张,家住庐山云雾深处的牯岭镇,在山上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对他来说,“明年这个时候”的最大变化,还不在于将没有了拉客上山的营生,而在于将永久地离开在庐山上的“家”。

  庐山当局近期宣布了一项将大幅改写历史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居民,将被逐步迁离这个他们生活了100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

  这一计划涉及牯岭镇几乎全部居民共1.2万多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像老张这样的庐山管理局职工及家属。

  这是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开发庐山以来最大的变迁。搬家似乎不可避免。老张正以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天。“外人以为我们住在庐山上,过着神仙似的生活,很少知道我们的苦恼。”老张说。

  和所有住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山上的人们一样,老张至今没能像同一辈的其他国企职工那样,通过10年前的房改拥有自己的住宅,而只能交着象征性的房租,住在山上那些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别墅里。如今,搬下山,可能意味着那一直虚拟的个人房产权利得到变现。

  “在九江市城区东南面的庐山新城,规划了4000套住房,这些房屋足够牯岭镇搬迁的居民所需。”庐山风景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崔小毅说。

  庐山人大搬家,只是一个更大的资本经营计划的一小部分。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将此计划概括为“一下一上”——“下”就是下迁山上居民,“上”是庐山景区的整体上市。

  下山与上市

  庐山居民整体搬迁的消息,早在4年前便有释放。

  彼时,庐山官方委托清华规划院新修的《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规定“逐步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以减少庐山上的非游客人群,使其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庐山近年一直有着向“会议中心、景观博览中心和常年型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转型”。在管理局看来,转型的提是居民下迁,为游客和酒店让出生活和环境空间。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庐山上600所历史遗留的别墅,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休养所的职工及家属居住。在官方看来,这是资源上巨大的浪费。

  “庐山是少有的景居结合的避暑胜地,问题是大量优质资源被低效益占用,需要将这些资源置换出来。”庐山管理局一位官员说。

  “庐山的山体比较小,山顶上大概只有32平方公里,这么小的范围内,旅游事业发展和环境承载力存在矛盾”,崔小毅强调。

  在中国的诸多名山中,庐山是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最多的景区。官方统计有1.3万多名常住居民和0.5万流动人口。旅游高峰期,每天还有2万多名游客上山,年产生活垃圾1.8万吨、废水200万吨。

  此外,汽车可以直接开到牯岭镇上,镇上有1700余辆单位用车和私家车,旅游旺季,每天还有2000多辆旅游车上山,交通拥堵,噪音、尾气严重。

  这些都让庐山精美的山水如牛负重。把山上居民全部搬下山,似乎是个一举多得的主意,包括兼顾“上市”这步棋。

  此前,庐山管理局已引进中国国旅集团,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庐山风景管理局占股73%,国旅1.27亿元资金入股,占27%,试图尽快整体上市。

  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庐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来山游客44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7亿元,门票收入2亿多元。

  崔小毅说,未来上市公司名下经营资产有7、8栋别墅,2个宾馆、露语茶叶公司,景区观光车等,其他别墅仍然分属不同机构管理,包括庐山疗养院、房地产管理局等。上市公司如果想要经营其他别墅或者景区其他资产都必须花钱购买,但上市公司篮子里将来是否会放进更多的别墅和景区资产,目前还不明朗。

  但有一点是明白的,为了更成功的旅游开发和更顺畅的股市运营,居民下迁已箭在弦上。
山上山下的产权纠结

  但居民搬迁暂时还没有时间表,“我们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明年实质搬迁之前公布有关细节”。崔小毅说。

  棘手的事看来不少。庐山管理局在江西地位特殊。1949年后,由于成为国家领导层的开会场所,庐山的政治级别相对一直较高,为地级单位,直属省府,与山下的九江市关系微妙。山上还有130余家管理局直属单位及中央、省、市驻山单位。这无疑增加了下迁工程的复杂性。目前这些机构如何处置仍无定论。

  “首批下迁的。将是住在水源地附近的居民,还有核心景区,如三宝树、庐山植物园附近的居民”,崔小毅说。

  此外,庐山的居民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城镇,房产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最敏感的议题。

  九江市发改委批复显示,庐山新城位于九江城区庐山大道中段,南临芳兰湖。总规划用地1700亩,用地性质包括安置房和部分廉租房。这两种用地性质又增加了分配复杂性。

  “根据时间表,今年10月份,第一期1102套房子要交付使用,然后是旅游服务中心和新城小学,完成以后,到明年进入实质性房子分配阶段。”崔小毅介绍。

  新城很大一部分职工是要交一部分钱的,只收成本价。细节尚待明朗。“比如说,房子分多大,多少钱一平,按工龄算还是按级别算,还是按人口算。”

  为了推广庐山新城,2009年2月,庐山管理局制作了一个比例为1:260的新城的沙盘模型。当时,郑翔指着沙盘模型说:“整个庐山新城就是一座花园,住在这里就像是住在庐山一样”。
失去牯岭人的庐山

  这不是这座千古名山第一次经历剧烈的转型。

  庐山曾是陶渊明、李白等古代山水诗人的乐园,但让庐山进入近代的是英国人李德立。

  1886年,这位时年23岁的传教士爬上庐山,买地,修路,建起第一栋别墅。他成立公司,将规划好的土地分块出售,在南昌武汉卖地,做广告,手法同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一样。他将凉爽的山顶小镇命名为“牯岭(COOLING)”

  到1927年,庐山上已有别墅560栋,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居民几千人。随着东谷别墅的繁荣,租借地以西的地盘,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城镇,从事服务业。

  1949年后,庐山外国人别墅收归国有,庐山开始第二次转型。庐山被规划为面向“全国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的亚洲最大的疗养城”。党政军机关纷纷在庐山开办休养所、疗养院,中共中央几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会议在此召开。牯岭镇居民成为这些招待所、疗养院的职工、警卫、厨师等。

  “到80年代,《庐山恋》播放后,很多人自发上庐山旅游,山上一些效益较差的单位就开始为这些旅游的人提供食宿。”庐山的旅游大潮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这被认为是庐山第三次转型。

  “在晚清以来的历次转型中,庐山的城市化控制得不当,导致环境恶化。”庐山社会变迁的研究者、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龚志强说。

  尽管如此,龚志强反对将居民全部迁下山去。

  “牯岭镇明末清初发展下来,是山区城市化的典型个案。这里牯岭镇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跟庐山居民聊天,跟与山脚下九江人聊天感觉都不一样”,龚志强说,牯岭镇给庐山带来社会文化生态的附加值,是黄山等名山无法提供游客的。

  他担心,如果所有人迁下去,牯岭的文化传承就中断了。牯岭完全成为商业社会。这并不是旅游者希望看到的庐山。

  崔小毅对此的解释是,“下迁也不是说山上全都没有人了,有的职工还是会住在山上,有些在山下住,在山上工作。”

  不仅学者,对于搬家,牯岭镇居民也是五味杂陈。

  九江学院本科生钟诚曾在牯岭镇街头调查居民们对下迁看法。问卷显示,被调查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下迁后就业、收入、住房、安置后续工作、福利等。

  镇上的居民大多从事旅游相关职业,比如在镇上开出租车、经营餐馆,开特产小卖部或超市。一些人担心搬下山以后,小生意做不了了,收入要减少。

  官方也设想了解决之道:一是南北山园门换乘中心服务内容的增加,能提供数百个新增就业岗位。二是在新城内兴办洗涤产业。山上宾馆酒店的床餐纺织品送到山下清洗,山下菜类洗干净后净菜上山,既解决就业,又把污染物留在山下集中处理,还节省山上的用水量。

  支持搬迁的居民,认为这可以善住房条件。因为地处景区,庐山一直没有改,没有产权,也不能新建房屋,许多庐山人几代人住在拥挤的公房里,条件艰苦。

  清华大学教授金笠铭为庐山编制下迁战略,他撰文说,“风景区居民不掌握景区资源所有权,即使是当地居民数代耕种的土地也不属于居民所有。因此,景区居民是弱势群体,其权利最易受到侵犯,在处理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问题时,往往从迁移当地居民入手,如何迁移却很少考虑居民的需求”。

  对此,崔小毅表示,庐山管理局也作过居民调研,分成不同类别,不同住房情况,听取居民的诉求。方案公布时也会征求大家意见,召开听证会等。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