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这句话,刚开始,我也认为是对的,后来仔细分析,才发现漏洞百出。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了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我举个力量悬殊的例子:比如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打架,小孩肯定打不过大人,那么,小孩就得防守,照上面那句话,“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难道大人怕小孩进攻?小孩只有挨打的份,哪里有进攻的能力。再说是两个大人,如果其中有一个确实不如另一个,只有招架的份儿,看他还能不能进攻?再比如打仗,小部队被大部队包围,小部队只得防守,照那句话来说,就得进攻,看看是不是死得快一点。分析至此,得出一个结论,“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这句话,是相对于强者而言的,就象上面的例子,大人能进攻小孩;那个强一点的大人,能进攻弱一点的大人;大部队能进攻小部队。不过有时候,也能以弱胜强,但这只是个别例子,也必须智取,而不是硬碰硬地进攻。
还有一句让人误解的话,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老是让人以为,三十六条计谋之中,逃走是最好的计谋。其实并非如此,“走为上” 这条计策,刚好排在三十六条计谋之中的最后一条,即第三十六条。如果是排在第二十六条,那么,就是“二十六计,走为上” 了,排在什么位置,哪一条计谋,就是“走为上”。 要不是刚好排在最后,也不会有的人把它说成顺口溜了。顺便我把这条计谋解释一下,打仗的时候,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有三条路可走,第一:就是打,只是作无谓的牺牲;第二:就是投降,投降也相当于全军覆没;第三:就是逃走,逃走还能保存实力,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条路,逃走是更好的办法,因此才说:三十六计,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