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们都爱玩
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些玩过的游戏吗?还记得小时候那些单纯的快乐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闸门,重新回味童年那些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经典游戏吧!
这些游戏,女生都爱玩
跳皮筋 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扔沙包 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木头人 限制在一个空间内,比画个大圆圈,或在教室里,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 纸风车
记忆里,读小学的时候人手一个,放学的路上都举着迎风跑,它就呼啦啦的转,留下一路的欢笑。现在孩子也有风车,但是都是买的,五颜六色,甚是漂亮,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许就是自己动手做的乐趣和成就感吧。还记得风车的做法吗?找一个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展开,将四个尖角展开,注意别剪到太中间,中间要留位置钉钉。
翻花绳
又叫“解股”“翻绳”、“线翻花”、“翻花鼓”、“编花绳”等。翻花绳分单人和双人两种:单人的玩法是将绳圈套在双手上,用双手手指或缠或绕或穿或挑,经过翻转将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双人翻花绳的玩法是:一人以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
跳房子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还记得“天下太平”吗?只要在家门口的空地,或是没车的路旁,找颗小石头,就能画个房子,玩上半天了。单脚跳、双脚跳,孩子们的头发随之飞舞,心情更是飞扬着喜悦快乐。
这些游戏,男生都爱玩
弹弓
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之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然而孩子们往往是“属耗子的--撂爪就忘”,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
滚铁环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钩子也可以换成一根竹棍或别的,只要能推着铁圈滚就行。大家排在操场上,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拍纸片
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弹玻璃球
打弹珠,又叫打珠子、打玻璃珠。玻璃球是一种用玻璃做的球.球的里面有花瓣,颜色有红、黄、蓝、绿、白、黑,还有一种透明而没花瓣的。玻璃球玩的地点很广泛,只要是土地挖个坑就可以玩,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拿出各种各样稀有的玻璃球在其他人面前炫耀,彩色的,陶瓷的,里面带花纹的等等。弹玻璃球基本上是男孩子的游戏.弹玻璃球要将拇指卷起,中指压在拇指上,玻璃球夹在卷起的拇指和食指之间。
捏黄泥巴
也有地方也叫“摔泥巴”。拿一块黄泥巴,捏成个盆状,往里吹口气,倒过来猛的往地上一甩,一声爆响。然后盆底像开了花似的!谁摔的声响,就表示谁玩厉害。周围小伙伴都会为你叫好,那心里真是美极了。
还有这些,男生女生都爱玩
吹肥皂泡
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纸飞机
很多人童年里都有一架纸飞机。小时候最喜欢拿不用了的书折成纸飞机,折好以后对着飞机头哈上一口气,然后轻轻的抛出,接着就目送飞机的离开。还记得那时候都是好多人一起比赛,看谁的飞的最远。还一起探讨关于怎么让飞机飞的更远的话题。为了让飞机能够飞的更出色,大伙都奇思妙想,折出一些奇形怪状的飞机,只是能飞的远的并不多。
摸瞎子
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
画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鼻子)借我两皮球(眼睛)我说三天还(抬头纹)他说四天还(嘴巴)去你妈个蛋(脑袋)买了三根韭菜三毛三(脸,耳朵)一块豆腐六毛六(上衣,胳膊)三个口子七毛七(扣子,腿)。用现在的词儿说,八十年代最火的虚拟人物--和蔼可亲的丁老头儿,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在各地流传着数种版本。比如有的地方让他买了鸡蛋,有的地方让他买了乒乓球,我们让他买了煤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