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b]《长江七号爱地球》:请不要把儿童观众成人化 [/b][/size]
[size=3]这根本不是周星驰电影,跟谭校长其实不是真的校长一样。我承认,片中很多元素都似曾相识,甚至简易飞行器,如花等等这些不属于真人电影《长江七号》的周式标签也在《爱地球》这个动画片里借尸还魂了,但改成动画的七仔,已经不具备真人电影的作者性特征,有的只是模仿秀性质的二次演绎和充斥着跟风日系的漫画做派。[/size][size=3] [/size][size=3]从动画片受众来说,国产动漫的目标观众依然以低龄人为主,麦兜属于稀有品种,风云也是马荣成的文物,孩子们的世界里已经不再需要九色鹿长发妹这些中国式的经典,他们被舶来品影响的童年早已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也不单单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么简单,我们的动画片早已被挤到电影世界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眼睁睁看着曾经辉煌的二维国产动画被洋人的出色表达取代。说回来,影片《长江七号》里被很多童心满满的小朋友喜欢的最大原因,是因为片中那可爱指数极高的外星生物,所以拿七仔造势这个出发点很顺应潮流。[/size][size=3] [/size][size=3]当片中那个依原型设计的七号出现的时候,我还是被身旁儿子专注的神情给震住了,孩子们需要,这比什么批判都来得实际。所以不论影片有怎样的缺陷,只要被孩子们喜爱,这就是商业片需要的道行。虽然本片开场让我恍惚中对着背景画面联想到新海诚的唯美画风,但那夸张的人物设计还是很快就把我从这转瞬即逝的梦境中拽回了现实。他们在时不时以Q版造型示人引发孩子爆笑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日系漫画潜移默化中侵略的结果。可是又能怎样呢?这种曾经属于周星驰一个人的无厘头风格,用到面向孩子的动漫中,即便赚来的笑声是廉价的,那也是无辜的孩子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当有一天他们成年,回过头来细想,恐怕很少有人能把长江七号的动画与童年的标志性回忆存放在一起。[/size][size=3] [/size][size=3]虽说笑料复制并且升级,但哪怕算不得经典的《长江七号》也根植于父子情深和草根文化,里面的自我嘲解多少还有点现实意义,到了动画里这些元素甚至被扭曲成一种变相的量贩式兜售。父子情还在,却已然低调过场;七仔也可爱如初,却变成无敌救世主;包工头还是那个包工头,却失去了真人特征而被打上了恶棍标示。在所有一切耍宝都结束之后,故事转而陷入了正邪大战的陈词滥调中,并不遗余力的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地球----可是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生活在人性被高度孤立的城市里,每个城市每天都在无意识中竭尽全力的谋杀地球。环保早就已经是人们嘴里的一句口号,真正为保护地球而不遗余力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什么?你说哥本哈根峰会?那只是一场连表演都相当失败的政客秀而已。[/size][size=3] [/size][size=3]在我看来,《长江七号爱地球》的欢乐,是虚妄的儿童不宜的欢乐,加上说教式的结尾,让整部电影完全失去了可能因周星驰的名号而具有的反文化力量。本片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的流水线动画,挑逗的是儿童的低笑点,冻结的是成年观众的期待值。唯一可惜的是,纯真不在的年代里,连cute到极点的七仔都变了味。[/size][url=http://www.miibeian.gov.cn/][color=#2f688c][/color][/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