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批4000万工程:30年前那套 高洪波指挥中学生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体育沙龙家长批4000万工程:30年前那套 高洪波指挥中学生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体育新闻]家长批4000万工程:30年前那套 高洪波指挥中学生

楼层直达
矢落DE等蔕

ZxID:10671203

等级: 大将
哇塞..酷弊了!帅呆了!瞧..那说滴不就是偶嘛...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0 0
家长批4000万工程:30年前那套 高洪波指挥中学生
  本版撰稿 / 黄威 摄影 / 尹棣
  8月17日下午,人大附中足球场,“北京杯”国际中学生邀请赛,香港董之英纪念中学与北京八一中学激战正酣。比赛进入下半时,场边看台下一个小队员掩面而泣,一直担任首发的他中场休息后被教练换下,“没踢好,没有达到教练的要求。”他哽咽着说道。
  这个小队员名叫姜永礦,17岁,香港董之英纪念中学的主力左前卫,身披14号战袍。上场前,教练安排他多在边路突破制造机会,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身体对抗不行,大陆队员的体能好,很强壮。”这个崇拜巴西球星卡卡的小男孩,学踢球7年,初一时,12岁的他曾和学校代表队赴日本参加国际中学生足球赛,在40余支队伍中最终获得第24名,回忆当时与日本同龄人对脚的感受,他的印象是“技术很好,要抢到球很难。”
  姜永礦就读的学校位于香港的沙田区,每年该区都会组织各个年龄层次的比赛,董之英纪念中学曾连续7年获得全区第一。前来指导该球队的朱志光教练介绍,香港的中学生联赛分为U12、U14、U16和U18四个级别,大学阶段还有U20的比赛。朱志光本是香港杰志足球俱乐部的职业教练,因为杰志和董之英中学有合作,他此次才来京指导学生队。
  每周,姜永礦都会进行至少3次训练,临近比赛时,会增加至5次或者6次。“都是在上完文化课后才开始训练,由老师组织。”由于平时踢球的孩子比较多,进入校队需要经过选拔,“过程很激烈,上百人只能留下十个左右。”
  训练之余,姜永礦非常关心欧洲足球联赛,“西甲和英超一直都看。”但对于大陆足球,他的了解仅限于港脚吴伟超,“他在上海踢球(编者注:目前在杭州绿城)。”
  近年来香港的校园足球开展比较火热,姜永礦每年都可以参加学校的比赛、区联赛和全港的联赛,另外还有两个杯赛和一个有16-20支队参加的球会制联赛,“一年差不多要踢50场以上,而且还有出港比赛的机会,像这次来北京,之前还去过广州。”
  这些孩子们接触足球都是因为“踢着好玩”,但随着球技的进步和对足球的愈发喜爱,成为职业球员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进入和学校有合作的香港杰志足球俱乐部,而队中已有三名球员提前圆梦,成为香港甲组联赛的一员。“这次只来了一个,另外两个现在已经跟随杰志的梯队去西班牙集训了。”姜永礦指着场上的7号队友,“他就是进了杰志的,刚从巴西回来,是混血儿。”
  7号名叫梁家希,中巴混血,踢球9年,14岁便被选入杰志梯队。“当时80名队员只选了几个,其中就有他。”一旁的朱志光回忆说。
  2008年初,15岁的家希前往巴西进行足球培训,不久前才返回香港,因为没能赶上梯队的西班牙集训,便随校队来到了北京,此前还首次参加了香港的甲组比赛,“节奏很快,很有力量。”他简短地描述着自己的职业比赛初体验。
  带队和大陆的同龄队交手几次过后,朱志光最大的感触就是大陆的球队“只为了胜负,不鼓励建立打法和阵型。”他觉得大陆的教练们普遍都只追求赢球,忽视对场上队员的位置感和队形的培养。而韩国来的中学生联盟队,则“比较有章法,很老练。”这也是国内这些队伍在遇上韩国的对手后,普遍大比分输球的根本原因,“队形很容易就被冲散了。”
  朱志光教练平时也很关注大陆足球,他认为大陆的青少年足球,最缺乏的就是“从小对基本技术、意识的尊重。”香港孩子普遍没有好的身体条件,大陆的青少年一旦能增强基本功和足球意识,水平提高会很快。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按照杰志俱乐部梯队的要求来选拨,这些参赛的大陆孩子,“没有几个能进入他们的法眼。”
  第二场比赛是韩国中学生联盟队对阵来自湖南长沙的雅礼中学队,观众席上五六名家长带着浓重长沙口音的加油很有声势,不过很快,韩国一方连入两球,场面开始倾斜。看台上的郑先生直摇头,“差距太大了。”他的儿子正是雅礼的19号队长郑家鹏,已经踢球10年。而郑先生也成了儿子的超级粉丝,只要时间上允许,“孩子去哪比赛,我们就跟到哪。”这次,他们这几位家长就是在9日跟随球队一同来到北京,全程陪同。
  虽然雅礼中学的足球运动员属于业余性质,并不会走上职业道路,但是郑先生还是希望校园足球尽快搞起来,“不能只靠家长愿意让孩子踢球,让孩子多锻炼身体这样的初衷来搞校园足球了,要尽快把这个氛围搞起来。”郑家鹏读小学时,全长沙市有正规足球训练的学校只有一家。
  目前学校足球缺少高水平的教练,成了家长们最大的心病,“还是30年前的那一套。”几年前,郑先生曾跟随儿子前往深圳比赛,当地的一个足球专业学校,聘请了一位巴西外教,这位外教的一堂训练课让郑先生大开眼界,“人家也就拿了一个哨子,像是在带着小孩子们做游戏,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但强度一点也不小,我们在旁边看的人,都很受吸引。”但回到长沙看自己儿子的训练,家长们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又苦又累,完全没有乐趣可言。”而基层教练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球员在成年后水平的提高,郑先生举例国家队,“前不久看国家队的比赛,觉得很不可思议,高洪波作为国家队主教练,居然还要在场边指挥球员们‘抢他、逼他、抬起头带球’,完全像是在指挥中学生的比赛一样。”
  事实上,基层教练也有自己的苦衷,雅礼中学的胡宇教练,一直苦于没有先进的教材,更没有充电的机会,只能把自己当球员时教练传下来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胡教练一直渴望能有机会出国学习,希望足协能像日本那样,每年组织基层教练外出充电,“哪怕是自己负担一部分费用,都非常值得。”
  去年足协掀起了“4000万助推校园足球”的活动,郑先生一度认为高水平教练不在遥远,或在其他方面能得到支持,毕竟雅礼中学的足球水平,在全湖南省都数一数二。但他没想到,儿子等来的只是上级发了30个足球,“加起来不到1000元。”一旁另一家长说道。
  随着比赛时间的深入,双方的实力对比在比分上进一步得到体现,0比4时,郑先生一声感慨,“对方踢得太老练了,完全有职业队的影子,我们打蒙了,比赛经验太少。”一旁的李姓家长接过话题,“全湖南省的中学生联赛,都只有8个队参加。”孩子们每年能参加的正规比赛场次“不超过20场。”
  长沙的家长们抱怨比赛太少,而广州五中的教练李健面对的苦恼更多,因为即便比赛不多,有时候很多家长也会抱怨,“有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困难,负担不起费用。一部分则是担心影响孩子们的学业,毕竟现在就业的压力大,出路越来越少。”
  广州五中是足球传统学校,曾入选过08国奥的卢琳就出自五中。每年李健都要在广州的海珠区招收足球特长生,这几年,因为初中阶段的足球开展逐渐萎缩,他的直观感觉是“苗子越来越少了。”
  “市长杯”在广州是一个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比赛,足协抛出校园足球计划后,广州的“市长杯”就被合并了,“给人的感觉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李教练说,他对校园足球的了解都停留在媒体和社会上,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30个写着‘校园足球’四个字的球。”而且质量很差,“一个学期下来,这批球基本都报废了。”
  在基层执教多年,李教练认为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没有政策支持,“只要领导一句话,开绿灯,就会容易很多。”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5
DB+5

谢谢分享体育板块欢迎你

Napoleonゝ

ZxID:11198485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20 0
谢谢分享体育板块欢迎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