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谍战剧的基因突变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综合游戏交流主旋律谍战剧的基因突变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主旋律谍战剧的基因突变

楼层直达
晕乎啊

ZxID:12042932

等级: 上尉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16 0
主旋律谍战剧的基因突变
如果说这些年谍战剧的火爆还仅仅限于省级卫视,像《暗算》、《潜伏》这样的优质谍战剧代表,都只曾在北京电视台、重庆卫视、东方卫视、黑龙江卫视等地方台现身,央视对谍战剧还停在隔岸观火的态度。那么2011年初,《黎明前的暗战》被排到了央视一套黄金档,顺利成为开年大戏,则预示着谍战剧已经和主流意识完全融合,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商业视野和题材突破。在谍战剧如过江之鲫一般涌现之际,《黎明前的暗战》提供了一种题材突破的可能性。
    
  尽管是牵出“湖南解放”这样一个大命题、大背景来展现谍影重重的地下战争,但是《黎明前的暗战》剧组没有纠结于题材本身大,而是用无数细节来展示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情改变历史进程的“蝴蝶效应”,把宏大叙事的“野心”深深埋藏在了一个个精心铺垫的故事里面。第一集才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废话的阐释,而是以一个快节奏的暗夜搜捕来引出线头,继而带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等历史名人,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紧张的历史语境当中。
    
  片子以程潜、陈明仁、白崇禧等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带动故事的整体方向,又以保密局长沙站的地下党党员肖天济,忠心耿耿却被蒋介石抛弃、国民党长沙保密站行动科科长司马楠类似虚构人物,来填充故事的完整性和立体感。以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事件来为人物奔走挪腾做下铺垫。如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谍战本身,《黎明前的暗战》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自由发挥,完成了对可看性的塑造和渲染。
    
  也可以这么说,在此前很多谍战剧中,真实历史人物很少出现,或者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剧中,用他们的形象来简单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戴笠、毛人凤这些人物,都是经过脸谱化处理的戏剧“假面”,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黎明前的暗战》中,历史人物已经和故事本身完整的融为一体,强行拆解的话本剧因为缺少史实感,而没有说服力,历史事件本身因为扁平干涩,而变得不那么好看。
    
  所以,喜欢对历史追根溯源的朋友,抱着以挑刺的心情来看本片,应该也不至于失望,因这些大人物和大事件,是经得住考量的,1949年1月14日至1949年8月5日的长沙历史,可以和本片划上一个约等号,纵观下去真实感上面不会打太大折扣;而纯粹喜欢谍战剧的跌宕悬念、紧张情节、你死我活的观众,也不会对本片的精准明细的谍战剧情节、结构失望。这种两相弥补照顾得很周全,在平衡的功夫上做的很细致,对一部诉求很高的谍战剧来讲,确实很难得。
    
  无可否认,麦家的小说为谍战剧的风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革前夕、1980年代初两次谍战电影波峰之后,再次把谍战剧演绎成全国人民都爱看的片种,这股狂潮从七彩荧屏烧到大银幕。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小说里的文字谍战,还是荧屏上还原为影像的敌特游戏,很多都是作者和编剧的想象,只是披着谍战剧的外衣,行热闹惊险的娱乐之实,并无太多的史学价值,如果要考证和推敲,可能会看出很多漏洞和破绽,《黎明前暗战》或许能打破这个怪圈。
    
  《黎明前的暗战》中,历史事件和真实人物的“实”,结合演绎和“合理想象”的人物和细节的“虚”,不单单是一种更叙事上的尝试,而是谍战剧和主旋律题材一次实验性的完整的焊接,缜密节制,疏密得当,没有过火的“虚”,也没有太硬的“实”,也许这对执导过《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导演嘉娜?沙哈提来说,也是一种尝试。谍战剧会从这里实现本质上的基因突变么?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和展示1949年长沙的面貌,剧组显然费了心,街巷里弄,楼堂馆所这些建筑风物,以及贩夫走卒的日常生活,都极为用心。不像一些粗谍战剧,只注重故事而忽略了背景,场景、布景草草了事的粗糙。据说,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整部剧的取景都是在湖南的大街小巷实地取景,镜头画面上对长沙人非常有新鲜感。这也就难怪本片播映后,在湖南地区会获得收视冠军。观众看的不仅仅是谍战,看的还是熟悉的生活气息。
    
  这些年,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等第,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谍战剧,有些遗憾的是,很多都是超脱于史实而存在,想象大于史实,《黎明前的按照》作为献礼片却没往“高大全”的既定思维模式上走,也不是进行简单的历史说教,而是小心翼翼地伺候观众,让人看到谍战剧的“险情”,也看到属于长沙特有的市井味儿。可以预见,伴随着《黎明前的暗战》热播,过不了多久更多类似“虚实结合”的谍战剧将会大批涌现。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