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帖]战地2PLA主要载具实物图及数据资料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综合游戏交流[资料帖]战地2PLA主要载具实物图及数据资料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资料帖]战地2PLA主要载具实物图及数据资料

楼层直达
美人心计、

ZxID:8082811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14 0
— 本帖被 繁华似梦╮ 执行加亮操作(2011-02-14) —





















[资料帖]战地2PLA主要载具实物图及数据资料






98式


火控系统: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装备了热像仪。 
   
  防护系统:炮塔为焊接式炮塔,炮塔两侧各装5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表喷有可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炮塔上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 
   
  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 
   
  主要特点 
  重量轻、装甲厚,具有多种自我伪装能力和自动灭火装置,战场生存能力强。 
   
  具有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自动装弹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先进的夜视能力,穿甲能力强。 
   
  发动机功率大,可使用汽油、柴油、煤油等多种燃料,并具有先进的通讯系统。 
   
  仔细端量首次亮相的国产新型主战坦克,你会发现许多新颖独特之处。正面看去,车体前部的V型防浪板和俄罗斯T72坦克十分相似,然而,如果你再从侧面观看,你就会发现国产新型坦克负重轮的排列方式同T72完全不同。和M1和豹Ⅱ等西方主战坦克相比,国产新型坦克外形更加低矮,车体两侧共有六对负重轮,而西方主战坦克大多是七对负重轮。在同等防护条件下,外形矮小有利于减小坦克的被弹面,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火炮射程穿甲一流 
   
  现代主战坦克火力的强弱,取决于火炮的射程、穿甲能力,火控系统的性能和夜视夜瞄能力。我国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已经采用了配有自动装弹机的125毫米滑膛炮,无论是射程、射速还是穿甲能力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产新型主战坦克在炮塔左上方安装有一组类似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的组合式光电系统,此类光电系统包含有红外热成像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表明我国主战坦克的夜视夜瞄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配合第二代国产坦克已经使用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新一代国产主战坦克的火力已经足以与国外名车一较高低。 
   
  光电对抗生存力强 
   
  细看国产新型坦克,你还会在炮塔的右上方发现一个奇特的小装置,那是一部坦克车载光电对抗装置。随着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的广泛使用,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被动防护手段,已不足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制坦克车载光电对抗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来对抗敌方坦克炮的激光测距机和反坦克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它可以针对敌方发出的激光克和红外制道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装置加以迷茫。车载光电对抗系统的问世,使坦克由传统的被动防护发展到主动对抗。 
   
   
  技术参数: 
   
  乘员:3人 
  战斗全重:48吨 
  车长:11米 
  车宽:3.4米 
  车高:2米 
  火炮: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 
  并列机木仓:7.62毫米 
  高射机木仓: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40发 
  7.62毫米弹:3000发 
  12.7毫米弹:500发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92轮式步兵战车


92式步兵战车全称为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也称作WZ551步兵战车),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在ZSL90式轮式装甲车(WZ551系列的原型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92轮式步兵战车采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整车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和轮式底盘三大部分组成。它采用6×6底盘,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奔驰重型越野汽车的技术性能相当,具有双横壁式独立悬挂、桥间和轮间差速锁、可调气压防弹轮胎、水上推进器,以及前、中两桥转向机构,6×6驱动方式,等轴距。这些使92式轮式装甲车具有高机动性、通过性和行驶平稳性。 
   
  92式步兵战车的车体为装甲钢制造的全封闭式浮壳结构,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和炮弹破片。车体内部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安装有车辆操纵机构、观察仪器、检测仪表、无线电台、车长和驾驶员座椅以及三防灭火控制盒等。其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动力舱位于车体左中部紧靠驾驶室后,其内装有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传动箱、传动轴、冷却系统、通风系统及灭火系统等。这种发动机布置方式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国外车辆一般置于车右前部、驾驶员右侧)。92式的这种结构有利于乘/载员通过后门和侧门进出,也容易操作车辆。但这种结构与国外同类车辆相比,车内噪声和温度较高。车长和驾驶员室位于车辆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在右),用钢板与载员室隔开。车长和驾驶员各有3具潜望镜,其中驾驶员中间那具潜望镜可以换成红外/微光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战斗舱位于动力舱之后,其左右两侧为乘员座椅。在动力室右侧有连接驾驶室和载员室的通道,通道的右侧有侧门,可供乘员和载员上、下车使用。车体两侧和后门上都有潜望镜和球形射击孔,可供载员乘车作战(这方面92式要优于国外同类车辆)。92式步兵战车可水陆两用,在车体尾部有2个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当车辆在陆上行使时成竖立状态;在下水时,将其旋转180度。 
   
  在动力室后方中部的战斗室装有一座顶置式单人炮塔(武器顶置有利于炮塔外排弹链、弹壳和排烟),有三防性能,炮长位于炮塔右侧下方战斗室内。炮塔武器为一门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和一挺并列的86式7.62毫米机木仓。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采用双向供弹,它与电气控制系统、开门转换系统和供弹系统配合,可变换弹种、变换射速和射击方式。射手可根据不同目标快速地选择弹种(榴弹或脱壳穿甲弹),射击方式有单发、3连发、5连发或连发,射速100发/分或200发/分。该炮的高低射界为-8~+52度,方向射界360度,弹药基数400发,其中弹仓内有待发弹200发,另在炮塔内备有120发榴弹和80发穿甲弹。使用脱壳穿甲弹时,直射距离为1500米。7.62毫米并列机木仓与主炮同步俯仰,备弹1000发。炮塔装有余弹计数器和余弹报警装置,炮手可随时观察炮弹箱内的剩余弹数。在炮塔两侧各有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单排布置,可进行2发、4发、8发齐射,能在前方100米处形成长120~150米、持续时间2~4分钟的烟幕。 
   
  92式轮式战车的机械可靠性非常高,同时在关键部位设计的可拆卸式检修舱盖也方便了部队在野战环境下的就地维修。 
   
  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电气系统有两套击发装置,一个是主控盒,另一个是备用击发盒。当主控盒出现故障时,也可改用备用击发盒。炮塔系统高低和方向驱动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电传动为大功率晶体管脉宽调制系统,调整范围大,低速平稳。 
   
  该炮的火控系统较简单,采用高平两用可见光潜望式瞄准镜,对地对空转换迅速。在炮长观察窗周围有4具潜望镜,用于大范围观察。
   
  92式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320马力BF8L413FC型8缸4冲程直喷式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由德国克罗克纳?霍姆伯特?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KHD公司)研制,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初引进技术,并由所属工厂生产。 
   
  该发动机性能先进,结构可靠,是一种优秀的军用发动机。其外形尺寸为长1.26米、宽1.072米、高1.03米,干重900公斤,总排量12.76升,压缩比为16.5,标定功率320马力(2500转/分),燃油消耗率245克/千瓦?小时。该发动机采用电起动,进气系统装有火焰加热塞,不需要附机冷起动装置,可在-2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一次起动成功。此外,该发动机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和质量可靠等特点。 
   
  此外,发动机上还安装有3千瓦的硅整流发电机和9千瓦起动电动机。变速箱采用德国ZF公司生产的5S-lllGPA型机械式变速箱,共有9个前进档和l个倒档,变速范围大,并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满足车辆高越野机动性的要求。主离合器为摩擦式,采用液压操纵,性能好,操纵方便。悬挂系统为独立式,并装有冷气减震器。制动系统采用气压制动。 
   
  92式步兵战车的轮胎为可调气压式高强度防弹轮胎,即使被击中,还可以40公里的时速行驶100公里。此外,该车还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等。 
   
  就综合性能而言,92式轮式步兵战车具有机动性好、可靠性高、维修简便、反应迅速、有水上浮渡能力、乘坐舒适、燃料消耗少(比履带式车辆少60~80%左右)等优点,在空运、舰载运输和公路机动等方面明显优于坦克,与国外同类先进步兵战车处于同一水平。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 
   
  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


在95式(PGZ95)自行弹炮合一系统出现前,解放军只能依靠大口径自行火炮,比如62式和88式双37mm自行高炮和80式双57mm自行高炮,来为其机械化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这些系统均采用了坦克底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军方对这些系统一直不很满意。比如,尽管88式自行高炮安装了火控系统,但它仍只能在良好天气条件下才能使用。因此这些系统被认为从未进行大规模生产。 
   
  95式自行弹炮合一系统采用了坦克底盘,上装一个单人炮塔,炮塔上装备了4门25mm机关炮和4枚“发射后不管”防空导弹。在炮塔两边较低位置处各安装了4个电控烟雾发射榴弹器用以自我保护。机关炮和导弹安装在炮塔外侧。炮塔顶部装有一台CLC-1型脉冲多普勒探测雷达,最大搜索距离11公里,据称对武装直升机和低空飞行的飞机有着极强的探测能力。在行军时,雷达天线可以可以折起倒向前方以减小车身的高度。 
   
  95式的炮塔的许多方面与意大利的奥托布莱达公司的斯塔姆25mm系统很相似,斯塔姆系统安装了4门奥利肯25mmKBA机关炮,每门射速600发/分。斯塔姆系统可安装在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上,而且也发展了装备“发射后不管”防空导弹的型号。截止到1989年意大利总共装备了280辆采用M113装甲输送车底盘的斯塔姆25mm系统,在80年代中期,中国至少获得了一辆斯塔姆自行高炮。解放军装备的25mm口径机关炮,单门射速600~800发/分,共带弹1000发,射击后空弹壳将自动被抛出炮塔。“发射后不管”导弹据信为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研制的QW-2导弹,该导弹俄罗斯的SA-16“手转”很相似。有效射高为10m--3500m,斜线射程500m--6000m。 
   
  在95式系统中,导弹将用来对付远距离目标,而25mm机关炮负责距离2500m以内和高度2000m以下的直升机和战斗机。25mm机关炮也可以用于攻击地面轻型装甲战斗车辆。在炮塔前方装有光电控制设备,包括一台电视追踪摄像头,一台红外追踪摄像头和一台激光测距仪。这些设备所获得的信息将传回车载火控计算机用于参数计算。当目标进入射程后,炮手即可进行开火射击。此外炮手可以用一只操纵柄来调整武器始终对准目标。一台电视追踪装置可自动追踪最大距离为6000m的目标,而红外追踪装置最大追踪距离为5000m,激光测距仪工作范围500m--5500m,误差+/-5m。 
   
  系统的反应时间受几个因素的影响,据北方工业公司称,当采用雷达搜索模式时反应时间为10秒,采用光电系统时为6秒。 
   
  95式共有成员三人(车长,驾驶员,炮手),战斗全重22.5吨,最大行程450公里。车长坐位紧靠驾驶员后面。车长负责指挥全车战斗以及接收指挥车传来的目标信息。 
   
  据称95式采用了与北方工业公司的PLZ45型155mm/45自行火炮系统相同的底盘。该系统也与几年前开始服役并被出口到了科威特。 
   
  一个完整的机动防空系统不但包括95式自行弹炮合一系统,还包括一台指挥车。指挥车与95式采用相同的底盘,可以指挥6-8辆95式。从许多方面来讲,该指挥车与俄罗斯的“狗耳”系统(底盘为ACRV)作用相似,后者可以为诸如2S6M弹炮合一系统,SA-13导弹系统和Tor(SA-15)导弹系统等机动防空系统提供火控信息。 
   
  95式弹炮合一系统的指挥车上部结构后部明显加大以提供更大的空间。顶部安装有CLC-2战场监视雷达,可探测距离45公里和高度4.5公里之内的目标。CLC-1和CLC-2雷达均是由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研制的。CLC-2将信息传给数据处理系统后,又指挥车再将处理后的目标信息传给各作战单元。指挥车上的通信设备允许在5公里范围内向各战斗车辆以数字形式传递信息,当采用传统的无线电方式时,距离为15公里,用有线电缆为500米。 
   
  指挥车还装有导航定位装置,以及一台辅助动力装置,用以向车上其他电子设备提供电力。指挥官坐在驾驶员后方,他的炮塔上部装有一挺12.7mm重机木仓,炮塔前部两侧各安装了4个电控烟雾发射榴弹器。 
   
  一个典型的战斗单元包括6辆95式弹炮合一系统,一辆指挥车,三辆弹药补给车,一辆测试车和一辆发电车。除指挥车95式自行高炮外,其他车辆均采用6X6越野卡车底盘。在提供这种先进作战武器的同时,北方工业公司还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后勤支持服务,包括备件和乘员训练装置(包括一台炮手模拟训练器)。 
   
  性能参数弹炮合一系统指挥车 
  乘员35 
  战斗重量22.5吨22.5吨 
  长6.71m6.8m 
  宽3.2m3.2m 
  高(雷达打开)4.82m4.58m 
  高(雷达收起)3.40m3.38m 
  最大公路速度53km/h53km/h 
  最大行程450km450km 
  武备4门25mm机关炮,一挺12.7mm机木仓 
  4枚防空导弹






国产超轻型伞兵突击车


这款由武汉凌云集团,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4x2轮式驱动超轻型伞兵突击车,车长4米;宽2.09米;高2.21米;空车单车重1700公斤,车体离地间隙320毫米,最高时速110/小时以上,由于采用四轮驱动,独立悬挂,离地间隙大, 因此通过能力和越野性能都很强,在加上该车辆底盘重心低,转向非常稳定,非常便于空运,空投. 该车战斗全重:1950千克,发动机后置,乖员7-8人,车前装绞盘,有自救能力。 

主要武器:驾驶座右侧旋转支架上可装备一挺88式5.8毫米通用机木仓[或一具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车顶圆形护圈上,可安装一门23毫米加农速射机关炮,,火炮射界:360度,俯仰-10度至+52度,,射速可调节,有单发,也可以每分钟200发或400发的速度连续射击,该炮初速750米/秒,配有一个全天候瞄准系统,或安装一挺89式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木仓,可在1500米距离上直接压制攻击目标.从目前己公开的照片看,我空降兵部队还在该车车顶圆形护圈上,安装75式82毫米无坐力炮;或89式120毫米大口径火箭筒和红箭-8E反坦克导弹等重火器. 

一个伞兵连估计配备10辆左右的超轻型伞兵突击车,每辆车除可装一型重支援火器外,一辆车还可同时运裁7-8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正好一个伞兵班. 国产超轻型伞兵突击车的大量列装,必将使我军伞兵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依维柯NJ2046悍将(就是侧面帖有国旗的大吉普)




悍将资料







武直十


  直-10计划主要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HAMC)负责,于1992年责成全国四十余家相关院所立项开发,为陆军「9。5」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得到军方总装部领导的重视。总装部副部长徐怀中中将数度到该公司视察项目进度。 
   
  WZ-10为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约5,543公斤。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WZ-10未来配合设有顶置瞄具的Z-11轻型直升机取得目标,可完全在接敌隐蔽处发动进攻,故战场生存能力极强。该机除部份光电瞄准系统可见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直升机全约长14.15米(旋叶转动时),高约3.84米,最宽处(注:包括短机翼)约4.35米,采国际流行的纵列式座舱布局,窄机身,后3点式防冲撞起落架;基本继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桨和飞行传动系统。主桨由4片全复合材料桨叶构成,直径约为12米,尾桨为11片弹性玻璃纤维宽叶。采传统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备雷达隐身的气动结构,而是通过大量采用吸收雷达波长的复合材料和涂装来缩短被敌人发现的距离,同时也达到减轻飞机重量的目的。 
   
  动力装置采两台欧洲MTR出品的MTR390涡轴发动机(turboshaft),具体数据不详。 
   
  航电设备采国产和法制数字化系统。导航系统为3轴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舱内前后都有平显(HUD)和3具多功能低头数显(MFD),(外加一些主要飞航仪表的指针式backup)结合HOTAS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负荷,也使的飞行员得以花更多时间观察周围地理,战术环境而不是眼花撩乱的各式仪表。这正是当代战场战术运用的最大特点之一,事态意识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术上的分水岭! 
   
  WZ-10最大武器外挂约1,500公斤,机身两侧的短翼约长4。32米,可挂载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机炮夹舱,红箭-8反装甲导弹等对地武装,对空自卫有PL-5和TY-90两种空空导弹。同时,配合「专武10」计划研发的激光制导半主动反装甲导弹,「闪电-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统为类似法国「星夜」(StarryNight)的数字一体化设计。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国产头盔瞄准具,结合机鼻球形FLIR,为机头下方的30毫米机炮和外挂武器标定目标。拜美国1553B数据总装线所赐,WZ-10同样胜任挂载各类北约制式机载武器,为将来飞机升级,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专职武装直升机,WZ-10的战场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击能力一样重要的项目指标。其设计人员充分考量了当代武直运用的实例和其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使WZ-10基本具备了未来高科技战场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毁起落架和复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电战系统也功不可没。专为武装直升机研发的「浴火96」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组雷达警告接收器和发动机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与机载有源,无源干扰器自成一体,有自动保护程式,也可由驾驶员人为控制。其它电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座舱前的IFF敌我识别器。在受到敌无制导武器的攻击时,其座舱防弹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弹药的倾彻,座舱下的复合装甲可抵御12。7毫米机木仓的射击。前后座舱中间有防火,防弹墙,以防敌人「一石两鸟」,同时,飞航,武控等主要系统的冗度设计使得当一名驾驶中弹时,另一名驾驶可马上恢复对战机的操作。在最坏的情况下,还有类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弹射座椅作为最后一根救命草。 
   
  未来WZ-10A升级计划将包括顶置毫米波雷达,电脑中央处理能力提升,加装红陀嗯气抑制装置,电战夹舱和舰载能力。






直8


直-8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中国昌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原型机于1985年12月首次试飞,第2架原型机于1987年10月试飞。1989年4月8日取得合格证。直-8是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在标准状态下有较大的功率储备,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容易,使用维护方便,应急时可在水面起降等特点。直-8直升机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民航机,内部宽尚舒适,是理想的民用客机;加装设备后,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如执行地质勘探、测绘、建筑施工、森林灭火和架设高压电缆等任务。也能在高原地区执行边防巡逻、运送货物和通信联络指挥任务,还可作救护机使用。增装(或换装)搜潜、攻潜、反潜机动和作战联络用的全套设备后就成为反潜直升机。 
   
  设计特点 
   
  旋翼系统由桨毂和6片矩形胶接金属桨叶组成。主桨毂为铰接式,由上下六臂星形板组成,用来安装6片桨叶,并与主减速器的旋翼轴构成一个整体,桨毂上还装的挥舞铰、轴向铰及带液压减摆器的摆振铰。尾桨由5片全金属桨叶构成。 
   
  动力装置装3台涡轴6型发动机。2台在主减速器前,1台在主减速器后。3台发动机功率由主减速器传递给旋翼和尾桨。发动机单台最大起飞功率1128千瓦(1535轴马力)。机内主油箱由3组8个软油箱组成,总有效容积为3900升,位于货舱地板下面的密封油箱舱里。燃油箱和燃油舱都有通气系统,每组油箱都有一个重力加油口,位于机身左侧。 
   
  机身与座舱机身为半硬壳式水密铆接结构,底部呈船形。机身包括驾驶舱、机舱、尾斜梁、传动平台、船体和水平安全面6部分。 
   
  驾驶舱有正、副驾驶员座椅,其前后上下均可调整。驾驶舱正前面各有1块大面积电加温防阔步霜夹层硅酸盐玻璃,视界良好。左右两侧各有1个可应急抛投舱门,其上有1个滑动的活动窗口,供驾驶员在复杂地形着陆时观察用。 
   
  机舱位于机身中部,可装载各种货物。机舱右前侧有一个高1.5米,宽1.2米的滑动舱门。在侧有一个高1.12米,宽0.58米的应急抛投舱门,供机内人员在紧急情况时迅速撤离飞机用。两侧共有8个可抛投窗口。机身后部有1个液压作动筒操纵的尾舱门,铰接在地板上,作为装载跳板,货物或1600千克的车辆由此开入货舱。空中飞行时,可通过液压电磁活门操纵,由左右液压作动筒作动,将尾舱门打开到水平位置用于空投。货舱地板上有1个1米×0.8米的货舱口,供外部吊挂钢索及反潜型吊放声纳用。外吊能力为500千克。机舱作为客舱使用时可载运27名乘客,左侧有5排3人座椅,右侧有4排3人座椅。根据任务需要可增装12个活动座椅,共载39名乘客,执行救护任务时,座椅可沿机身内侧折叠,安放15副担架,载运15名伤病员。驾驶舱与机舱的通道有1个可折叠的空中机械师座椅。货舱内有隔音设备,以降低舱内噪音水平。 
   
  着陆装置由起落架、尾撑和水陆两用短翼、浮筒构成。前起落架可以转向,并装有定向锁定机构和防摆振装置。前、主起落架都装有双腔油-气减震器,各减震器下装有规格相同的两个机轮,采用低压轮胎。主起落架机轮上装有液压操纵的盘式刹车装置。用于着陆时保护尾梁的尾撑,安装在尾梁下部。 
   
  机身底部具有船体外形。在机身左、右侧起落架附近各装1个水陆两用短翼浮筒,它由整流的短翼和具有船体、气、水动性外形密封的浮筒组成。每个浮筒的容积为1.425米3,以保证直升机的漂浮能力和水面稳定性。在海上使用,当飞机滑动舱门打开时,为防止水进入座舱,配备一块舱口挡板。飞机可在水上起飞降落、水面悬停、救生和水上滑行等。 
   
  系统机上装有两套独立的主液压系统,即左、右主液压系统,工作压力176.5×105帕(180公斤/厘米2)。各有一个额定流量为21升/分的增压泵。此外还有1套辅助液压系统和1套应急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112.8~137.3×105帕(115~140公斤/厘米2),各有1个流量为6升/分的电动泵,保证自动驾驶仪、伺服装置、机轮和旋翼刹车装置、救生绞车和尾舱门的工作。左右两个容积为8.9升的液压油箱供给以上4套液压系统用油。 



  通风加温系统可使在外界大气温度为0℃时,机舱内维持20℃,驾驶舱15℃;当外界大气温度为-30℃时,客舱和驾驶舱均维持0℃。热空气引自发动机压气机。 
   
  防火系统由3个独立的系统组成,分别用于保护3个发动机舱。每个系统都有1套火警探测系统和1个灭火系统。 
   
  电源有两个发电系统,即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28.5伏直流发电系统,由3台9千瓦起动/发电机供电;115/200伏、400赫的三相交流发电系统,由一台9千伏安的交流发电机和1台2.7千伏安的变流机供电。 
   
  机载设备由H直X-1航向姿态系统、大气数据计算系统、发动机仪表、其它辅助仪表、信号显示及告警装置等组成。仪表设备能在昼夜和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以及在飞机飞行包线内显示飞行航向、飞行姿态、飞行速度、驾驶情况及发动机等系统工作情况。装有一套KT-8A四通道自动驾驶仪,以控制飞行姿态的稳定。通信设备包括53#机内通话器,506型甚高频双频段电台和TDT-1型短波单边带电台。导航设备包括WL-7无线电罗盘,264无线电高度表和XS-6信标接收机。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径18.9米 
  尾桨直径4米 
  机长(旋翼和尾桨转动)23.05米 
  机高(旋翼和尾桨转动)6.66米 
  机身长20.27米 
  机身宽(带浮筒)5.2米 
  横向轮距4.30米 
  纵向轮距6.567米 
  货舱宽(地板处)1.90米 
  货舱高(飞机对称面处)1.83米 
  内部尺寸 
  机舱总容积28.9米3 
  面积 
  旋翼桨盘280.48米2 
  尾桨桨盘12.57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709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 
  最大商载3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3120千克 
  最大悬停重量(有地效)12480千克 
  性能数据(标准大气、三台发动机时) 
  最大平飞速度 
  (总重9000千克)315公里/小时 
  (总重13000千克)275公里/小时 
  经济巡航速度 
  (总重9000千克)255公里/小时 
  (总重13000千克)232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总重9000千克)266公里/小时 
  (总重13000千克)248公里/小时 
  爬升率(15.5°总距时) 
  (总重9000千克)11.5米/秒 
  (总重13000千克)6.6米/秒 
  动升限 
  (总重9000千克)6000米 
  (总重13000千克)3050米 
  有地效悬停高度 
  (总重9000千克)5500米 
  (总重13000千克)1900米 
  无地效悬停高度 
  (总重9000千克)4400米 
  (总重13000千克,最大悬停重量)1248米 
  航程 
  (总重9000千克)430公里 
  (总重13000千克)800公里 
  续航时间 
  (最大标准燃油,一台发动机停车,无余油) 
  (总重9000千克)2小时31分 
  (总重13000千克)4小时13分




SU-27/歼11


1990年11月中俄双方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SU-2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 
   
  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 
   
   
   
  机长:21.935米 
  机高:5.935米 
  翼展:14.948米 
  空重:15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 
  载弹:6000千克 
  最大速度:2300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4390千米 
  实用升限:18000米 
  起飞距离:650米 
  着陆距离:620米 
  发动机推力:2*12500公斤






歼10


歼-10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十几年来,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它的高度关注,盼望着这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早日服役,使我国空军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据外刊报道,歼-10是在1985年前后开始正式研制的,一开始便雄心勃勃,“10号机”计划非常庞大,从涡轮风扇发动机到机载火控雷达,一切都从零开始准备。后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方不断对性能提出新要求,飞机的名称也从歼-10变成了歼-10A。“当年研制歼-10的第一代人已白发苍苍,当歼-10A首飞时,他们不断流泪”。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歼-10,也称“老歼-10”,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了,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后来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歼-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当时,美国军方声称,他们的间谍卫星拍到了一张模糊的歼-10照片。他们分析认为,歼-10采用流行的带有前翼的鸭式气动布局,外形酷似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1996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公布了一张歼-10的想象图。从此,歼-10的神秘身影开始逐步展露在人们的面前。 
   
  据西方权威军事专家分析,中国的歼-10战机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可与西方当代战机匹敌。作为中国空军21世纪前期的主战装备之一,其任务将主要是配合中国空军其他战斗机,执行制空和对地攻击任务。西方专家还认为,歼-10应属单发、单座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造型及材质新颖,空中隐蔽性好,可携带近、中、远各型对空导弹及对地、对舰攻击导弹。此外,歼-10还可作间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备第四代战机的性能。美国《防务周刊》曾报道说,中国歼-10战机的发动机具有很大的推力,不仅可以使飞机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还可以确保飞机在空中格斗状态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同时,足够的推力也使飞机的起飞滑行距离大大缩短。根据苏霍伊设计局苏-27、苏-30的总设计师分析,歼-10飞机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机载设备,总体来说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战机,达到了相当的先进程度。 
   
  日本《航空爱好者》称歼-10受到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发展的“幻狮”战斗机的影响,其外形与许多欧洲国家为代表研制的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类似,都采用了较大面积的前翼,并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谓鸭式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歼-10极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战机一样,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根据英国《飞行国际》杂志去年9月1日刊登的图片,歼-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后掠角大约在40度~45度之间,而“幻狮”是54度,这些反映出歼-10更突出低中速机动性能,即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在机体设计上,歼-10采用与美国F-16战斗机近似的翼身融合设计,利于隐形和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进气道位于机腹部,其中有一进气锥,这种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单发单座的歼-10A最大起飞重量为19吨左右,采用国产火控雷达,可边跟踪边扫描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4个目标。就作战性能而言,歼-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而据美国的《国防新闻》周刊报道,歼-10吸引外国军事观察家的另一个特点是载弹量大。据他们推测,歼-10战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8吨左右,载弹量7吨以上,相当于二战中重型轰炸机B-29的载弹量。这一指标在轻型战斗机中是很先进的,表明它可有效实施对地对海轰炸攻击。 
   
  就作战性能而言,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舱拥有三个大型中视多功能显示器;从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达告警、接受、导航及相关的雷达数据。J-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 
   
   
   
  机长:14.57米 
  机高: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飞重量:19,277千克 
  发动机: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过载:7G(持续)/10G(瞬时) 
  最大速度2.0马赫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100公里 
  最大航程250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 
  载弹量7000公斤 
  (估计数据)






Su-30MK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苏-30MKK使得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了比空军更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手段。据称该机装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统,计算能力更为出色,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宝石”和“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还可使用Kh-29L、KAB1500等导弹。 
   
  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传闻近期我军试射了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苏-30M(MK)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该机还装备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战术导弹,由机身下部APK-9制导吊舱控制。 
   
  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30M(MK)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其战斗机编队指挥通信系统改为更先进的BRJIH011M。机载信息综合系统还包括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抗干扰攻击导航控制系统。 
   
  在动力装置方面,苏-30MK第一批批生产型使用AF-31F发动机(2*7600/12500千牛)。该发动机由乌法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此后生产的批生产型换装AF-31FII矢量推力发动机。AF-31FII在性能上与AF-31F发动机差不多,但喷口可向外转动30摄氏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变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术使得苏-30MK的机动性有很大提高。 
   
  苏-30MK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因为F-15E已经在海湾战争中充分证明了双重任务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1996年11月30日印度率先购买40架苏-30MK(MKN)。1997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购买12架苏-30K。 
   
   
  中国在1990年首次向俄国订购26架苏-27SK,1995年增购26架,并取得更先进的苏-27SMK生产许可证。1995年初两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后,彻底改善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计划于1996年启动。计划的核心就是购买苏-30。 
   
  经多番谈判后,中俄双方确认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于李鹏总理访俄期间签署。合同包括苏-30MK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至此中国以22亿美元购买了60架苏-30MKK。同年7月,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7试飞成功,俄方推销团前往中印两国推销以矢量推力发动机改进苏-30MKK的计划,但由于中方都担心矢量推力技术不成熟而告吹。 
   
  中国引进的苏-30基本采用原装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而“苏-30”的国产化将与苏-27的国产化融合为一个项目,即使歼-11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而近年解放军也不断增加进口苏-30订货,其中海航于2002年底首次获得苏-30。 
   
  近期解放军的苏-30使用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Kh-29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电视制导炸弹终于曝光。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14.70米 
  机长(空速管除外)21.94米 
  机高6.36米 
  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 
   
  空重17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000千克(苏-30MKN256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500千克(苏-30MKN34000千克) 
  机内油箱载油9400千克战斗载荷8000千克 
   
  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时1380千米/小时(海平面) 
  最大爬升率230米/秒 
  实际升限17500米 
  航程3000千米 
  转场航程699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550米 
  着陆滑行距离670米 
  最大过载8.5G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0
DB+100

原创内容

   繁华そ

ZxID:13484680

等级: 上士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2-14 0
很不错哦,点亮一天。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