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曾经痛斥美国的才女马楠、哈佛少女刘亦婷以及那全才的黄思路都已嫁给了
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时间,给了这个社会一个大大的耳光
!!!
才女马楠、哈佛少女刘亦婷以及那全才的黄思路都已嫁给了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
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昨天晚上认真看完00年录播的57分钟视频《对话》,突然想起刘亦婷来,想要了解她
的现状,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刘亦婷吧,进去看了几个帖子,终于知道她嫁给
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
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来,她叫马楠,曾经在克林顿来访时代
表中国青年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之后却嫁给了美国白人,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刘亦
婷曾说要学成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马楠貌似坚定地排斥美国,却生下了
美国人的孩子。这样的结果不让人感到惊诧才怪呢。不过仔细想来,都是我们这个大环境
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致,就像看新闻联播时间长了,各位领导的表演也在我们的
心目中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并不是想要贬低两位女性,要把她们与那几个领导人放在同样的位置,我必然不会这
样侮辱曾经是我偶像的可爱的姐姐的。可是,这样的言语与行动上的矛盾还是给了我们一
些虚伪的印象,不过与新闻联播等的表演而言,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理解她们,虽然
有些遗憾,毕竟我是个自私的中国男人。 接下来我又链接到另一个初中时期影响过我的女
孩-黄思路。得知她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最近听说她也嫁给了白人老外。还
记得她吗,曾经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全才的黄思路.
《对话》里面韩寒和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
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
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
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
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
。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
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
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
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
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
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
来而消失殆尽。到底生活在那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二篇、第一次读《三重门》时,
我在上初中,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非科班的才子墨客
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
权利,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尽管如此,当时社
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
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
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
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
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