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里约大冒险》这部片子如果脱去五彩斑斓的鸟类盛宴和淋漓尽致的巴西风情这些外衣,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主人公从享受溺爱到懂得关爱的一种转变。
布鲁起先喜欢在笼子里看报纸的生活,喜欢被伺候着喝棉花糖泡巧克力的奶茶,喜欢和主人琳达扭捏在一起以享受一种受之不尽的恩宠。即使面对玻璃窗外自由自在的同类的各种挑衅,它也能阿Q似地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寻找各种理由,它的一个经典回答是认为自己生活在一种现代科技的玻璃场的保护之下(言外之意是你们那些野鸟哪里享受得到这种待遇),它还把外面那些鸟都看成是一些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三俗”之流。布鲁不会飞,但是它并不认为这有任何问题,因为在主人的悉心呵护下,它根本用不到翅膀的飞翔功能。在这方面,它同样很阿Q,经常以世界上有很多鸟类都不会飞聊以自慰。
但是溺爱显然不会给布鲁一个真正安全的环境,它生命中注定要去做一场冒险。而在这场冒险中,当它发现没有了玻璃的保护,主人的关心也像那辆慢半拍的花车一样赶不上趟,笼子也不再是美好的事物的时候,它懂得了一个道理——真正能保护自己的,并不是被别人溺爱,而是一颗关爱别人的心。
诚然,它以前也关爱它的主人,但是那是为了博得主人更多的爱,可以说被溺爱的人永远是自私的,根本无所谓关爱他人。到了里约,当它发现原先一切的保护伞都失效的时候,它一度不知所措。一开始它并不喜欢异性,因为异性不能给它安全感,这时它头脑里所想的还是如何让自己得到保护,而不是去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什么让它改变的呢?是那些在里约本地的鸟们,它们无私地对布鲁伸出援助之手,它们的相互关爱之心,让布鲁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这部影片和其他一些精彩的美国动画片一样,有个堪称全片重量之点的关键情节所在。如果说《驯龙高手》的重量之点是小嗝嗝的手指尖与凶猛的夜叉龙的鼻尖相触碰的那个时刻的话,那么《里约达冒险》的重量之点就是当布鲁和珠儿之间那条冰冷的物理锁链脱落时,布鲁和珠儿那种行为的反差给布鲁带来的心灵冲击。当布鲁只能呆呆地停留在地面,而珠儿却早已翱翔在天空中的时候,布鲁清楚地意识到虽然自己和珠儿是物种上的同类,但却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中。直到此时,布鲁也才真正意识到不能飞翔是一件羞耻的事,是一件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很失败的事。
如果说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就是塑造了这样一对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脾气秉性的同类的爱情史的话,那么我最期待的就是不能飞翔的布鲁对自己原先玻璃围墙内的生活憧憬的全盘打碎。而上述的这个重量之点,就是让其破碎的那最后的一点力道。影片在这点上可谓拿捏得恰到好处。
当然最终,布鲁懂得了关爱他人,它与珠儿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一条连接心与心的温暖的链条,一条再也无法挣脱也无需挣脱的爱情的链条。
《里约大冒险》中另一个颇为细腻而引人深思的刻画就是飞翔。飞翔在本片中远不是鸟类的一个动作那样简单,而是一个符号性的存在,它寓意着一种自由的大自然的本真状态。而布鲁失去的就是这种状态,他需要找回的也是这种状态。
从本片开头和结尾都对里约丛林中的鸟类进行了狂欢般的歌舞描述这点看,影片有着明显的歌颂自然、歌颂自由和歌颂本真的倾向。而刚才已经讲到了,从对飞翔能力嗤之以鼻,到因为不能飞翔而失去了对自己的一种认同,飞翔在布鲁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说,是蕴藏在布鲁心底的那种对自然、自由和本真的渴望,促使了布鲁的思想转变。这是非常深刻地一个隐喻。注意到布鲁在学习飞翔时不断闪现的它小时候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回忆画面了吗,那就是一种本真在它的心底呼唤着。
和《超人前传》一样,主人公最终完成了对飞行技能的掌握。而两者的差别就在于,《超人前传》中克拉克·肯特最终掌握飞行技能,寓意着一种毕业,他完成了超人所需要的所有技能,达到了成熟的状态;而在《里约大冒险》中,布鲁最终掌握飞翔技能,则不是一种修成正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真状态。影片就是要让它从由于被过渡溺爱而导致的一种精神病式的心理状态,回归到一种懂得关爱的正常心理状态上。
这部影片在塑造鸟类方面是继《猫头鹰王国》之后又一部较为出色的作品,请特别注意它对鸟类翅膀的描写,并没有照抄迪士尼似的各种拟人化设定(在迪士尼影片中,鸟类的翅膀简直不是翅膀,而是能抓、能捡、能指、能抱的手),而是尽可能地维持它们本身的功能——就是飞翔。这么做也突出了飞翔在本片中的重要地位,让人们更关注飞翔而不是那些拟人化的动作噱头。
此外,本片巴西风味的音乐颇为精彩,对狂欢节盛大场面的描述也震撼人心。不过这些东西终究只是影片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