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迷失的刀郎OR迷失的羔羊?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关云长》——迷失的刀郎OR迷失的羔羊?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关云长》——迷失的刀郎OR迷失的羔羊?

楼层直达
疯狂小小石头

ZxID:9872726

等级: 上士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18 0
人生五十年,如梦似幻,一度得生享,又岂有长生不灭者。滚滚红尘中,多少霸业转眼成空,几多英雄尽归尘土,历千载犹得不朽者,寥寥。关老爷可算一个幸运儿,死后不仅备极哀荣,风光大葬,在走马灯般的王朝变幻中更是步步高升,由侯而王,由王封帝,最后乃至与孔老夫子并驾齐驱,进号“武圣”,得以尽享美味冷猪肉至今。要在大银幕上演绎这么一位荣誉头衔多到吓人的大神,实在不是件易事。还好,眼下的中国娱乐界大概最不缺的就是勇气,只要有利于圈钱或是造神,管你是文圣、武圣、还是齐天大圣,统统拿下。于是,据说今年我们将有机会见到5个关公互砍、4个悟空下凡再加3个穆桂英对捍。而头一个亮相登场的便是由麦庄执导,武有7亿的子丹护法,文有8亿的姜文加持,被网评戏称为“基情四射”、史上最“腐”的《关云长》。
  
  既然是演绎关老爷的光辉岁月,那就不能不略提几句生平事迹:投奔大耳,徐州降曹,白马刺良,复归旧主,领军荆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大意失荆败走麦城。要拍历史悲剧,水淹七军+败走麦城是当然之选;架空历史的古装励志剧,不妨挖掘一下投奔大耳前的关公前传;而中间的降曹、刺良、复归桥段,算是最有嚼头的部分,可惜好作料也经不起瞎折腾,大腕云集的《关云长》虽则场面热闹,却不过是个徒具其形,未得其神的二流产品。电影世界中,经典佳作的成功经验各有千秋,诸多的失败教训却如出一辙——胡编乱导。《关云长》的表现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然则即便是圆润坚强的猪头,仔细搜刮一下,也总还能剔出几两五花肉,更何况是打着武圣招牌大兴干戈的华丽大片,自然更胜猪头不止一筹。纵览全片,两位主角的表演都算正常。此版的关云长尽管身材不长,脸蛋不红,不戴绿帽,不读春秋,木讷忠厚有余,威严神采不足,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尊敬领导、体贴群众的好同志,甄子丹的身手依旧犀利,无论是青龙偃月还是单刀手弩都耍的虎虎生风,看惯了叶问和陈真的空手入白刃,再来领略一下关公门前舞大刀的新鲜戏码也还不赖,除了文戏依旧不给力外,表现算是不过不失;文戏方面,姜文版的曹操虽则个人色彩过于浓厚,但举手投足间,英锐果决,不失枭雄风采。假如将精华部分浓缩剪辑,倒还不失为一部颇具看点的预告片,足以吊吊众人的胃口。
  
  遗憾的是,正如几滴玉液琼浆不可能将青海湖变成酒泉,少许的精彩表演也无法扭转这部大片的狗血倾向。眼下网络上对于《关云长》的汹汹物议,大多把火力集中在关老爷和曹大人的基情腐语上。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有点不同看法。比方说一颗不大不小的黑痣,有幸生在一位美人的芳唇边,我们多半乐意表示谅解;要是不幸投错了胎长在了凤姐的大嘴旁,那么它就会毫无悬念地成为“这丫就是一吃货”的最好证明。因而我认为以此话题调笑逗乐并无不可,用来充当炮轰的主要火力则未免有隔靴搔痒之感,关曹所谓的暧昧至多是手足之癣,远谈不上肘腋之患。《关云长》致命要害在于两处,第一,影片的精神内核;第二,影片的剧情逻辑。这两样的危害就像关老爷中的暗器之毒,完全是烂到骨子里去了。
  
  小BUG暂且按下不表,先说紧要的几处。第一处,影片中段关老爷和义嫂的暧昧戏。这种港台导演压箱底的老桥段,用来拍拍《木仓火》、《无间道》一类的黑帮片也就算了,临到关公面前还玩这手实在有够陈腐,不单如此还非得整一出义嫂玉体横陈,关公坐怀不乱的春药大戏来膈应人。影片中曹操大约是这么想的:“你关云长睡了义嫂,就等于同大耳贼一刀两断,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人啦,哇咔咔。”云长重义,阿瞒有情,英雄相知更相惜——这是前面云二人卿卿我我、觥筹交错间交代得挺清楚明了的戏份,这下可好,春药一出将这些个前菜一股脑儿全掀地沟里去了。古人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对于以义立身的关公而言,被人下春药睡义嫂无异于精神阉割。如果真着了道,事后结局无非:1、羞愤难当的关公立马送自己上路;2、羞愤难当的关公立马送阿瞒上路;3、羞愤难当的关公送完阿瞒上路之后再送自己上路。退一步讲,即使这手真绝了关公与大耳朵的交情,他就一定留在遍布白眼的曹营了?他难道没心没肺没长腿么?再退一步,即使留下,要么人格坍塌沦为衣冠禽兽,要么万念俱灭变成行尸走肉,这样的关云长还有多大价值?片中曹操对见风使舵之辈张颌的鄙夷之情便是最好的答案。以曹操的识人之明,怎么可能看不出如此下三滥手法只能适得其反?摆明了是一个悖论——按前文设定这场戏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如果确实存在,又无其他合乎逻辑的理由做铺垫,无异于自抽嘴巴子。若硬要插播这段美色广告,只能改变剧情设定:1、阿瞒就一视英雄如刍狗的冷血;2、阿瞒就一低智青年;3、阿瞒=冷血+低智青年——总之,左右不是人。因而这一戏份在侮辱曹操人格的同时还侮辱曹操的智商,不仅恶俗,而且扯淡。
  
  接下来,按照剧情安排,关老爷倚仗着无比强大的小宇宙硬抗了春药加义嫂的肉弹攻击,清醒后毅然出奔。此后的过五关斩六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自不必提。爱民如子的关老爷一路上深感阿瞒治下一片安定团结、幸福和谐的大好局面,不禁对这个腹黑男生出几分好感;而爱才心切的阿瞒听闻关公私奔,不惜放下军国大事一路向北去追寻那个爱皇叔不爱瞒叔的负心人,终于,荥阳城下一对欢喜冤家再度重逢冰释前嫌,立志救世的关老爷一言而诺,决意为拯救数万无辜生灵去了断袁绍的性命,于是在黄河渡口前拜别梦中情人兼义嫂,结果这货竟是大耳朵的资深粉丝,为阻止他为阿瞒出力居然不惜痛下杀手,活生生将关老爷雷得五内具焚,谁料想此时一阵冷箭,黑心女香消玉殒,出离愤怒的关老爷立时进入暴走状态,将秦琪领衔的一干野外狙击手统统爆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隐藏已久的重磅关底——献帝GG华丽登场。
  
  在此之前,整部片子的品质还算停留在三类之内,而在此之后,《关云长》就可以与《战国》坐下来煮酒论熊了。麦庄二导大约是这么想的:大片嘛,就一定要像《无间道》那样搞点悬念让人猜不透结局才好,否则怎么能体现我们香港导演无以伦比的创意捏?SO,要找一个最孬、最怂、最不像BOSS的家伙来扮演关底,嗯那就献帝吧,就冲他老是一副小受的可怜相,最合适没有啦。于是,献帝杯具了。然献帝之于关公正如飞禽之于走兽,有何必要对关公必欲除之而后快呢?导演的答案是“为了天下苍生”。我勒个去,直接就上升到耶稣基督的高度去鸟。还好导演大人照顾大家理解能力上的差距,早已借献帝之口道明原委,大意就是:“曹操给我送肉送粮又送床,朕不妨暂且借他的手打天下,等朕的能力超过曹操之后呢,曹操自然就会把天下拱手相让啦。”既然曹家天下迟早会交回汉家手上,为保全将来的财产计,自然要先曹操之忧而忧,急曹操之所急甚至之所不急。关云长若是背曹私奔,自然就是要破坏汉家天下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自然就得往死里整——这就是影片的角色逻辑。导演大人的脑电波频率是如此拉风,我等凡夫俗子实在是望尘莫及,只好纷纷以基情三角恋的角度MARK之。将傀儡皇帝当做一份前途远大的职业,干得如此劳心费神,甚至不惜屈尊为权奸排忧解难,献帝GG可算是古今中外第一人。于是,关公面对的终极BOSS就是这么一位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惯于意淫幻想扯淡的低智青年——俗称二愣子。如此缺乏看点的对决,实在让人意兴阑珊,即使真宰了这厮,也只是白瞎了关老爷的宝刀。这类完全不着调的狗血剧情若是漫画也就罢了,堂而皇之摆到大银幕上未免肉麻得紧。
  
  勉勉强强凑出了个牵强生硬的歪理,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关老爷觐见时的朝堂众生相和庄稼地里的对谈早已摆明了一个事实:庙堂上真正的话事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曹阿瞒。至于献帝,他的人生处境只比咸鱼强一点点。至于 “天子挟曹操以令诸侯”的牛论,不过是阿瞒拿来赚关老爷同情的屁话罢了,君不见满朝文武的进退举止无一不唯阿瞒马首是瞻么?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怎么代替他发号施令甚至任意横行呢?若献帝在世,大约会这么回应编剧导演:二位爱卿的热情捧场实令朕心甚慰,然那曹阿瞒弄权已久,戎旅之中,郡县之外,朝堂之上,宫闺之内,无处不遍布其党羽耳目,朕之诏命如何能调遣孔秀、韩福、卞喜、王植、秦琪那些个曹贼帐下的鹰犬?至于出奔千里之外的荥阳就更不必提了。只怕朕之PP尚未离席,左右的曹贼爪牙就将朕给按回去鸟。为解决这一难题,创意无限的导演大人们决定改玩念咒催眠。只要官吏将领们收到一张盖有皇帝印章的小纸条就会瞬间失忆中邪,将为他们开工资发奖金赏羊腿的真老板曹大人立时抛诸脑后,毫无保留地听命于傀儡皇帝的纸条遥控式指挥,甚至不惜为此牺牲性命。于是,几乎每一个关公的刀下之鬼都念叨着同一句呓语“皇命难违”慷慨就义。原来皇图霸业如此简单,一张纸条就让众人乖乖就范,那就不妨辛苦阿瞒替朕打打江山,待到天下一统再将他大卸八段,人道是阿瞒挟朕以令诸侯,朕却说听信此谣言的纯属脑瘫。倘若真能如此,献帝GG怕是做梦都得笑醒过来。
  
  最终BOSS猥琐帝的出现让资深腹黑男曹操也不禁要嗔目结舌:居然是你丫的从中作怪,坏了我与云长的好事,当真是一欠抽的货。就在曹操揪着猥琐帝的领子龇牙咧嘴的当口,
  见证高潮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杀红了眼的关老爷冲到了猥琐帝的面前,准备手刃了这个龃龉的昏君,曹操横身跳了出来:“云长呀,为了天下苍生皇帝老儿杀不得呀。”“你,你,你……”悲愤的关老爷明白一向敬他爱他的阿瞒这会已是咫尺天涯,再无同气连枝琴瑟和鸣的戏份,终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头也不回的飘然去了。接下来,就到了白发阿瞒的似水流年追忆篇,再接下来,黑幕,上后事旁白……等会等会,先前关老爷不是与阿瞒击掌立誓,要为拯救数万无辜生灵去剪除袁绍么?明明已经问清袭杀绮兰的元凶是意淫猥琐帝,阿瞒只是为天下苍生计才阻止他报仇雪恨,此中曲直一清二楚,何况先前关老爷自己也已表明心迹——杀袁绍并非为阿瞒卖命,而是想为天下黎民做点功德善事,拯救数万可能丧生于战火之中的无辜生灵。此乃大仁义,怎能因小恩怨而偏废大仁义呢?
  
  这个最后的BUG,给了本已摇摇欲坠的剧情最后的一击,影片先前99%的时间都在铺陈一个主题:关老爷为仁义不惜两肋插刀;而结尾的落款却变成了:关老爷为女人不惜插仁义两刀,活脱脱一出狗血闹剧。影片的英文名称叫THE LOST BLADEMAN——迷失的刀郎,在我看来,影片的英文名还不如叫THE LOST LAMB——迷失的羔羊更和谐。为什么?原因有三:第一条,曹操对关老爷的盖棺定论:他本是一匹狼,却天生一副羊的心肠;第二条,关公重义,而曹操对义的理解就是:上羊下我,一个像羊一样善良的我;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在编剧导演的苦心孤诣之下,关老爷被雷人剧情害的实在不浅,台词不知所云,行事不知所谓,不正如一只迷途的羔羊么?
  
  大凡商业电影,品质无非五类:第一类,浑水摸鱼获明珠,喜出望外;第二类,千金买得千里马,物有所值;第三类,鸽子蛋削成了迷你钻,勉强凑合;第四类,茅台瓶中灌怡宝,有没有搞错!?第五类,也是最悲催的一类,你走进商店买手纸,售货小姐:手纸没有,要不,您来卷砂纸?神马?这TMD也太残暴了吧!!!!于我而言,《关云长》中的某些片段可入二类,总体水准大约在三、四类之间来徘徊,其狗血结尾如没有《战国》垫底怕是难脱黑五类的厄运。看完本片的感觉大略如此:远处乍一看,哎呀这妞不错,虽说那一身后现代主义的罗裳让人不太感冒,但细皮嫩肉煞是喜人;走近一瞧,咦?身板是不是粗壮了点?不过好歹还有一头乌黑飘逸的秀发可以作为补偿;最后一照面,我勒个去,如此销魂的五官和表情,简直就是小月月的翻版嘛,你还让不让人好好吃饭啦!?
  惊悚的剧情是此片最为刺目的烂疮,但这,远不是全部。为什么两位成名已久的导演+两位票房大腕=一部二流影片?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态度或技术,而在于:1、文化理念;2、国产古装大片的运作机制。香港的独特历史地位造就了它经济上的辉煌,也造就了不同于内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总的来说,香港的娱乐文化一方面受欧美风气的浸淫,另一方面又带有浓重的帮派社团色彩,这无疑极大影响了香港导演群观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视角和结论。简单举个例子——中国的集体本位思想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中,亘古不变的主线是“家国天下”的价值追求,即——国家第一性,个人第二性;而对于欧美而言,显然缺乏这样的传统,其主流价值观与我们相反: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政府,它们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不在于维护所谓的集体或国家权益,而在于促进公众的个人私益,即——个人第一性,国家第二性。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到文艺领域尤其是影视作品时往往表现为:西方的英雄,总是首先为爱侣、儿女、家庭而奋战,国的意义通过家的价值来诠释。而我们则不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式的英雄比比皆是。两者优劣各见仁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任何试图以本方价值观念为指引去诠释演绎对方历史的尝试,注定难以成功。这也就解释了相当部分历史题材大片的剧情囧态——完全以现代人(其实就是西方人)的观念重构古代中国历史,无异于以骑驴姿势跑马,荒腔走板的调调绝免不了。于是乎,港版的《关云长》就如同泥轰国的中华料理一样,无论怎么品都透着一股子怪味。
  
  《关云长》的命运其实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不祥的气息。它的生身父母——麦庄二导,本来就不是孕育历史题材大片的合适人选,《无间道》的辉煌早已成为其难以摆脱的精神桎梏,在往日成功和今日票房的双重压力下,其剧本创作无可避免地浸透了过量的无间因子。更致命的是,视野格局和创作理念的局限决定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们根本无力驾驭真正的中国历史题材影片。这种历史肌无力是香港导演乃至许多内地导演的群体症候。从《赤壁》到《见龙卸甲》再到《关云长》,从吴宇森到李仁港再到麦庄,拍摄手法各异,然则内核标签趋同,一水的古装现代黑帮片。所描绘的三国世界,无非现代黑帮倾轧外加白领职场乱斗的古装版本。除了不穿西装改披盔甲,不乘奔驰换骑宝马等物理特征外,主人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现代的黑帮人士或白领阶层并无本质差别。片中的古代元素,不过是借来说故事的壳罢了。完全以黑帮片的思维执导历史题材,别扭雷人的剧情就成为了必然而非偶然。因此,这部曾备受期待的大片,上映后遭遇的是潮水般的恶评——在这方面它和《战国》足可以称兄道弟。N个学者名人都说过这么一句话:爱国主义,是所有流氓最后的庇护所。这句话已经被《战国》完美诠释,接下来,《关云长》的有关人士向我们奉献了另一句名言警句:阴谋论,是所有烂片最后的护身符。在烂番茄臭鸡蛋铺天盖地的洗礼中,《关云长》还不忘高举支票,悬赏10万通缉诽谤犯,实在幽默得紧。
  
  《关云长》完事了,但我毫不怀疑,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将要受难的历史经典恐怕多得望不到头——现行的国产古装大片运作机制基本等同于一个烂片复制机。关老爷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它的先辈还包括许多熟悉的名字,比如《赤壁》,比如《见龙卸甲》,比如《赵氏孤儿》等等等等。这些薪火相传的神作,勾勒出了一幅清晰可辨的图景——古装大片的狗血时代已经降临。对于资本而言,这意味着一场饕餮的盛宴和狂欢,然而对那些选择走入影院的观众来说,前景并不美妙。这段“黄金时代”将为国产大片们带来更大的投资和场面,更多的大腕和噱头,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更大的希望泡泡,及其一个接一个的幻灭。
  
  由于众所周知的现实原因,除了《建党》、《建国》一类的献礼题材和抗战、内战的官定题材之外,其他类型的国产现代商业大片只能是螺蛳里做道场——永远做不大。出于逐利避害的天性,电影资本必然要将目光投向符合下列条件的领域:1、能够最大容量的吸纳美色、暴力、视觉特效等商业因素;2、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政策风险。目前,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领域只能是——古装剧。故而为获取高额利润,电影资本只能也只愿将巨资投向古装领域,并由此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通俗一点说就是跟风效应——中国所有曾经赚钱或现在正在赚钱的行业都经历过的壮观景象。就这样,在资本之手的驱使下,电影从业者们只能一窝蜂地冲向历史的故纸堆中疯狂淘宝,然后再一窝蜂地快速炮制出一部接一部量产的流水线制品进入消费市场。SO,在影院里可供我们挑选的主要国产精神食粮,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薯片电影”。虽则没什么营养价值可言但也吃不死人,无聊时也可凑合用来消遣解闷,所以这样的薯片电影也不愁没有消费者关照。这,便是《战国》和《关云长》们赖以存在的市场基础。
  
  畸形的市场环境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商业影视运作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将历史当做橡皮泥任意揉捏是必然而不是偶然。颠覆、重构甚至穿越是常态,忠于历史还原历史反倒成了异类,原因无非两点:一效益,二成本。与一本正经的王扶林版《三国演义》相比,《赤壁》们显然能够兼容更多的暴力血浆,更多的香肩美腿……又有谁敢说自己能够完全抵挡情色渲染加暴力美学的诱惑呢?况且,想要忠实还原历史的成本惊人。身处这个拍摄时间意味着砸钱烧金的高速时代,你能想象有哪家公司敢于而且肯于将众多主演配角圈起来,先集体操练一年琴棋书画礼乐易春秋再上阵拍摄么?80年代的《红楼梦》可以,而现在,门都没有。因此,当某历史大片的编剧或导演在开机前对着镜头大谈他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原则,准备以现代艺术的视角,对某个历史经典进行创新改编的时候,很可能实际上意味着以下几件事:1、神马!?拍摄资金不足,只够两月花的!?坑爹哪!?2、神马!?投资商的小N要做女猪脚!?可剧本原本就没有女猪脚好不好!3、神马!?男猪脚居然没读过角色传记!?而且角色性格不合他的胃口,强烈要求改剧本!?你当是小儿过家家哪!?也许不是全部如此,但是,至少相当一部分人冠冕堂皇的辞藻,掩盖的就是这样的龃龉事实。
  在投资者的生意经里,大腕、大场面、大噱头成了票房卖座的不二法门,只要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能将观众吸进影院,其他的神马历史呀、逻辑呀就都是天边的浮云鸟,正是笑骂任随尔等,搂钱我自为之,但求一晌之利,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在这种完全一边倒的较量中,电影的艺术性只能节节败退。态度决定一切——顺着这条道若真能拍出佳作,那只怕母猪都会上树。
  
  之所以烂片如潮,依然难改国产电影市场的火爆,一多半是建立在广电总局的丰功伟绩之上。假如没有电影配额制度这道大闸,那么以国产大片的品质,除了老谋子、星爷、冯葛组合等少数类型片外,其他的虾兵蟹将怕是要被好莱坞大片啃到渣都不剩,因此,所有导演主演家中的神龛上,不该供关公或观音,而该供奉广电总局。如此的“繁荣”,不过是矮子的盛宴、侏儒的狂欢而已。股市里有句名言——台风来时,连猪都会飞;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没穿底裤。中国娱乐产业的门户开放是大趋势,每年限制引进20-30部好莱坞大片的贸易壁垒也绝非百年不倒的钢铁长城,当这道竹幕轰然倒地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难以断言,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一前景对那些品质烂到露底的国产大片而言绝不美妙。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原创内容

不明生命体

ZxID:8483736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18 0
有QB送

你们几个也变积极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