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十部最无趣奥斯卡最佳影片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盘点 十部最无趣奥斯卡最佳影片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盘点 十部最无趣奥斯卡最佳影片

楼层直达
   故园情。

ZxID:1372853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22 0
盘点 十部最无趣奥斯卡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拿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在颁奖季的一路嚣张着实令人不解,它有什么好看的?所谓纪实风格、所谓反战主题,既无新手法、也无新思想,那些学院的评委们真的看得津津有味吗?奥斯卡这些年的最佳影片还不真不在少数,例如追求反应人性的《百万美元宝贝》,歌舞片《芝加哥》,还有政治正确但是刻意矫情的《撞车》,严重影响了奥斯卡在我们心中的含金量,只能说明人多嘴杂,奥斯卡也不免有为了当年的世事背景而做出的错误选择,评委们有时会昏头,选出最最乏味无聊的佳片……我们选择的十部奥斯卡无趣之作里,当然也不能包括所有,例如为什么没有《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呢,说实在的它既不深刻、也不浪漫,不过它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在拍古装片,算是创举,尽管它既贡献了质量不佳的最佳影片,还贡献了后来没干过什么正事的影后帕特洛。哪部你看了之后最失望?


《撞车》。

第一名:《撞车》2006

《撞车》以它流畅的编剧和一个宽恕和救赎主题赢得了渴望和谐和宽容的评委们的心。八组不同种族的各色人群连续不断的发生故事,交织变成导演阐述族群问题的传声筒,层层铺垫转折之后最终汇入宽恕大海,特别容易征服折中主义的奥斯卡评委们。他们理所应当的认定奖励一部这样无比做作但政治无比正确的电影总比鼓励两个男人乱搞要好(《断背山》)。为了不奖励两个男人乱搞,他们选出了几乎是二十年来最最乏味无聊的最佳影片。

当瑞恩警官从快要爆炸的汽车里救出曾经被他侮辱的有色人种的妻子时,乏味的好莱坞式救赎再次胜利,该片叙事之做作情节之牵强简直创下奥斯卡之最。每一个情节的关键转折后都是另一个夸张到离谱的“罪过”,之后是一个更离谱更不可信的救赎。远不如同类影片《爱情是狗娘》自然流畅完美交汇,而在纯技术角度上本片的几乎所有环节更远远落后于数年前的同类题材影片《木兰花》,几乎每个镜头都透着过分着力的痕迹。本片也是二十年来仅有的4部没有拿到最佳导演的最佳影片之一,一年后各环节全面优于此片的《巴别塔》在奥斯卡上全军覆没,完败于马丁·斯科塞斯的美版《无间道》。


《百万美元宝贝》。

第二名:《百万美元宝贝》2005

一部关于尊严、宽恕和梦想的电影。 一个31岁的女人从一个连拳击场都没有的小镇风尘仆仆而来,她一无所有。拳击是她生活中唯一让她感觉她还活着的东西,为了拳击她可以不惜一切。在成功的瞬间悲剧降临,是选择苟延残喘的活着还是有尊严的死去?你不能说这部电影不好,但它只是每年铺天盖地的类似电影中的一部,只是比那些更差的好些罢了,影片的前半段能闷死你,一组组所有此类影片中美国特色的桥段相继上演,激情、冲击、振奋、人性的光辉,直到你以为这又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励志片时,安乐死这个话题被适时的扔了出来,彻底拯救了该片,让它没有沦为炮灰,不过它依旧乏味,但是凭借这一巨大的话题效应和几位主演的精彩表现脱颖而出,也使自己成为一部关于爱与尊严的电影,而不是励志。桑德拉·布洛克今年的封后之作《弱点》同样打了一个明为励志实为爱的擦边球,让影片凭空提高了一个档次。


《拆弹部队》。

第三名:《拆弹部队》2010

《拆弹部队》再次引发奥斯卡评奖的准则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如最佳女配角得住莫妮克说的只看表演或影片本身还是其他什么别的东西?幸哉乐祸的人说《拆弹部队》会被人们迅速忘记——人们会用“就是那部抢了《阿凡达》奖”的电影来代指它,片中对战争的探讨够深入,但立场又不偏不倚,让人既看到反战主题又不觉得矫情,最关键的是,也没有像某些激进影人那样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竖起中指,所以摆平了方方面面的要求,照顾到了所有人的情绪,这也意味着你可以想见它将是多么枯燥和乏味,你见过一部这种四平八稳的电影有趣的吗?

《拆弹部队》既没有在手法上有所创新,又没有在主题上有什么前进,更多人的直观评论是“这么一部电影居然是个女导演拍的”,这究竟是夸奖还是对女性更深层次的歧视呢?如果可以选择奥斯卡历史上的第一位最佳女导演,那么我宁愿是《钢琴课》的坎皮恩。


《芝加哥》。

第四名:《芝加哥》2003

《芝加哥》用大段唱啊跳啊来展现的“人生如戏”和“讽刺现实”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这是关于阴谋、爱情、背叛、竞争和友谊的电影,从未接触过歌舞片的凯瑟林·泽塔·琼斯在剧中表现出众,但《芝加哥》的获奖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得力于前一年由巴兹·鲁赫曼和他的《红磨坊》对歌舞片复兴做出的贡献。如果你不喜欢结尾那段双人舞的话,没看过这个电影一点也不用遗憾。二十年来最佳影片的导演不是最佳导演的情况只出现过4次,而那四次的最佳影片在后来都被证明是相当糟糕的选择,《芝加哥》获胜的那年,学院的评委们宁可冒险将最佳导演颁给在他们看来人品有问题的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师》),可见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电影不靠谱。



《美丽心灵》。

第五名:《美丽心灵》2002

《美丽心灵》的中选再次肯定了拍传记片准错不了,哪怕你拍的匠气十足,虽然它已经是导演朗·霍华德最不那么匠气的作品了。影片的海报上写着:“他以一种世人无法想象的方式了解这个世界。”可惜导演没以一种世人没法想象的方式向我们讲述这个人的故事,基本以一种纪录片惯用的方式来拍摄,那些虚拟的特工室友和小女孩应该不能算做突破吧?鉴于纳什本人还健在并且活得十分硬朗,因此本片虽然没有朝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发展,可也只是着力于那些让人心痛和辛酸的弱点,而对于真正有乐趣的酗酒和同性乱搞统统过滤。看完全片,有激情,有感动甚至有你明知道是煽情可还是会掉下来的眼泪,就是没啥意思。


《洛奇》。

第六名:《洛奇》1977

几乎每次说到马丁·西科塞斯如何被奥斯卡忽视的时候都会提到的名字就是《洛奇》,虽然老马丁后来的几次失利也很让人抓狂,但没有一次像输给《洛奇》这样经典,在德尼罗惊人的演绎下,在无法信任、充满隔阂的繁华纽约里,孤独空虚的绝望情感更显著地笼罩每一个人身上。两部电影同样都是反映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给美国自我形象一记重大的打击,马丁用《出租汽车司机》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大师的地位,更凭借此片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在奥斯卡上却败给了史泰龙明显演技与身材成反比的《洛奇》,很难相信奥斯卡组织方会给这样一部意图修复美国梦的影片颁奖。


《炎热的夜晚》。

第七名:《炎热的夜晚》1968

反映种族社会问题的《炎热的夜晚》获得了包括最佳男主角在的五项大奖,不仅是对上了奥斯卡的胃口,也是一次大偿还大清算,非常像2002年第74届奥斯卡将影帝影后全都给了黑人演员,有时候集体意识投射也是很恐怖的,才过去了没几年,谁还记得首位黑人影后哈利·贝瑞当年演的是什么影片啊。脱离了特定年代的《炎热的夜晚》,放在现在已经没有几个观众能看下去了,而它最大的竞争对手《邦妮和克莱德》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永世经典,用沃伦·比蒂的话说,当晚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强盗被人打劫了。


《蝴蝶梦》。

第八名:《蝴蝶梦》1941

本片是希区柯克被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用大投资和高薪诱惑到好莱坞后拍的第一部电影,他没想到碰上了一个跟自己一样有控制欲的人。希区柯克向塞尔兹克尼保证,他会给这个鬼故事加入讽刺和黑色幽默元素,一周之后却收到来自对方的照会,要求他必须按要求拍摄。这是希区柯克惟一一部和奥斯卡沾边的电影,却一直为希胖所极度厌恶,他甚至不承认这是自己的电影。整个影片索然无味,两位主演完全没有化学反应,甚至有时神游天外。有趣的是,一生不被奥斯卡待见的天才希区柯克这部被他认为是自己最差的电影,当年击败的是另一位从未得到过奥斯卡(终身成就这种安慰奖就算了吧)垂青的天才卓别林及其代表作《大独裁者》。


《80日环游世界》。

第九名:《八十日环游世界》1957

央视同样也播出过这部光是主演名字就足以打出一页纸的电影,制片人迈克·托德成功地压榨了13个国家7万临时演员,但45名联合主演也无疑给影片造成了支离破碎感。说句实话,它还远没有007皮尔斯主演那部电视电影有趣呢,当然比成龙大哥胡闹的那部还是好一些的。往好的方面来看,科幻片毕竟是个新鲜玩意。但如果你发现留下影史最经典镜头之一的《十诫》和为后世带来无数灵感屡屡被评为最被忽视佳片的《巨人》都是它的手下败将的话,可能也就没那么新鲜了。更诡异的是,经典西部片《搜索者》没有得到任何提名,这部标志约翰·韦恩的表演巅峰和视觉效果里程碑的影片完全被忽视。


《母女情深》。

第十名:《母女情深》1983年

影片讲述一对深爱着对方的母女罗拉和艾玛,一直存在着隔阂和冲突,艾玛成年后用尽一切力量脱离母亲的形象和影响,用去了三十年时间,但直到临终之际她才发现自己对母亲的亲情无法让她释怀和割舍。几周前CCTV-6刚播出过这部影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影片看上去几乎就是高端版的母子母女催泪亲情大片,要不是两位女演员和杰克·尼科尔森的精彩演出,歇斯底里的桥段和无所不在的冲突几乎让人看不下去。考虑到当年获得提名的4部影片质量更加堪忧,只能说这是好莱坞最烂的一年之一。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8
DB+8

优秀文章

鸿、少

ZxID:3331619

等级: 大将
低调、决定一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22 0
谢谢分享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