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楼层直达
兰迪奥顿.

ZxID:14481484

等级: 大元帅
配偶: 啊橙
热会41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17 0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农村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先天不足,又受急功近利思想驱使,商业化、世俗化、表面化的倾向比较明显,“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内涵式的能量还未蕴积或挖掘出来。
  时下普遍的做法是倾力构建环境文化,让校园变得美观、靓丽。一是在校墙上绘制文化长廊,或师生画,或喷绘写真。二是教室内开辟学习园地,张贴班训、标语,张挂学生作品,教室外墙张贴古诗、名人名言贴画和彩瓷壁画。三是在宿舍、餐厅内张贴文明礼仪格言、温馨警示牌。四是植树种花种草,营造绿色环境和绿色通道。
  做到这些,学校也相对变得美观起来,但总觉文化味还不太浓。从工程的角度讲,这样的文化还是太浅显了。表面文章做足了,就要丰富内涵。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找准着力点,还需从“静”、“雅”、“才”、“实”、“活”、“恒”这六个字上下功夫。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静”字。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首先是德文化,当以“静”字打头。“静”不只是排除环境的嘈杂、喧闹,更主要的是谋求心灵的安宁、冷静。心灵的“静”首先要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与每一个孩子对话,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提高学识水平;教师要静下心来总结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享受生活,收获丰富人生。
  “静”是一种力量的蓄积、智慧的酝酿。是一种心向目标,排除杂念的处世方式。“静”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碌碌无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无“静”何以有“动”,不“动”何以致远。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静态的张力,而不是一种动态的夸饰。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书院都建在深山之中,并非只贪秀丽山色,也无非是求一个“静”字——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灵。
  剔除环境的嘈杂、喧闹,克服浮躁、攀比和虚荣心理,教师静下来乐教,学生就会静下来乐学。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雅”字。
  校园文化不只是要把墙面用花花绿绿的色彩遮盖起来,也不是用人民币肆意装饰就能达成的。校园文化要雅致,要恰到好处,见好就收,要给思想“留白”。铺张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铺张更是一种浪费,一种陋习。
  其实中华文化是很注重创新的,致力于一种启迪遐思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化境界。既因其简约而雅,又因其“留白”而给思维以无穷的创新空间,是很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所以,校园文化要以“高山流水”为仰止,不能只在“下里巴人”中流连。
  校园文化还切忌“满”,太“满”则难免俗气。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才”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把“书香校园”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让校园溢满清幽书香。学校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创设学习条件,订购能修心养性、开阔视野的报刊杂志和图书,成立教师读书俱乐部,拓宽教师读书学习的时空,给教师提供快捷、丰富的阅读天地。开展教学随笔交流、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故事征文等。有条件的学校要创办校刊,为教师实现自我更新发展开辟园地。使教师的读书活动既注重专业成长,又延伸到专业以外,最大限度的增加教师的“书卷气”和学者风度。在学生中要开展以《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精选的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接受古诗文的洗礼,领略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还要开展书画、剪纸、棋艺、歌唱、表演等师生文娱活动,让师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实”字。
  校园文化不仅是营造一种氛围,也要能激起文化意识的觉醒,要让靓丽的图画、景物承载文明,传承精神。我为学校校墙设计了一组图画(六幅),把“集百家之长”这句话用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分别写出来,标明字体名称和出现的年代,并依次配上甲骨、竹简、帛书、造纸术、活字印刷等插图,向学生展示了五千年来中国文字演变及书写、印刷材料的嬗变,以激起悠久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学生探求的热情。
  校园的墙画、名人名言贴画、提示语和景观应该是智慧的精华,蕴具无穷的力量,是“无声的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时刻迸发出特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因此要有实效性,是要有选择的,不能只是华丽的装饰。内容应摒弃“假、大、空”现象而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精神食粮。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活”字。
  校园文化的“活”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作为文化的制度就不能用条条框框把教师的手脚捆死。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让教师参与讨论、修改,使制度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而不要总是板着冷冰冰的面孔。合理的制度要让教师能正确地看待工作、生活,正确地看待自己、审视自己。要既能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又使教师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足感,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结合点。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形成尊重、理解、倾听、接受的良好习惯,变“猫捉老鼠”的游戏成既张扬个性,又充满合作的成长历程。
  校园文化建设还要体现学校的特点,突出特色,不要千校一面。你“两图一方针”我也“两图一方针”,你“二十四孝”我也“二十四孝”。陈陈相因,既诱发思维僵化,又造成审美疲劳,会让“文化”很没面子。
  六、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恒”字。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厚积薄发的智慧,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灵光。校园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贪一时之功,搞一点政绩,以图一蹴而就来改观形象,绝不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最直接体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功业。要达到“秀外慧中”、“温文尔雅”、“积极进取”、“书香满园”是极不容易的。所以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之中,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个性,是学校的内在气质。建设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绝不仅仅是花几个钱的问题。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 ..

简.

ZxID:10955214

等级: 元老
配偶: 繁.
To Dearest WY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7-18 0
让每个孩子都念的起书!
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想好好活着。
o︻︻︻$

ZxID:15310169

等级: 准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8-05 0
顶楼上,话说  这版好冷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