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楷体_gb2312][color=#6699cc][size=7][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727ff76.jpg[/img]
浙江德清县子思桥村只有800多人,却养殖着300多万条蛇,用来食用或做医疗用途,其中有几十万条是剧毒的蝮蛇和眼睛蛇。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5e10e04.jpg[/img]
由于子思桥养殖的蛇质量好,品种全,数量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收购商来买蛇,子思桥也就被称为“蛇村”。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5fc0a31.jpg[/img]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259177.jpg[/img]
杨洪昌有“蛇王”之称,是村里养蛇的领头人,有着20年的养蛇史。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48e8d4.jpg[/img]
蛇村正是在杨洪昌的带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92b1d6.jpg[/img]
杨洪昌收集蛇的毒液。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aa27b6.jpg[/img]
在子思桥村,很少见到猫狗之类的小动物,甚至连飞鸟都很少从村上空飞过。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c679f7.jpg[/img]
一名男子拿着一个盛放着众多蛇尾的篮子。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e6b817.jpg[/img]
一名居民在养蛇场内将蛇放在筐内。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6f91941.jpg[/img]
一家养蛇场内圈养着众多眼镜蛇。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70cc28d.jpg[/img]
蛇酒。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71beb84.jpg[/img]
花色蛇。
[img]http://res.travel.ifeng.com/5faa7362f2032ccf/2011/0719/rdn_4e24be75510f1.jpg[/img]
对养蛇人来说,蛇是非常友好的动物
一个江南水乡的小村缘何频频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日前我们又一次走访了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蛇村”的江南小渔村。
子思桥村是德清县有名的养蛇专业特色村。说起养蛇,子思桥的每个村民都能说上一段蛇经。村民杨纺荣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蛇,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他说,起初只是小打小闹,2000年,打破“小搞搞”的思想束缚,下狠心扩大饲养量,在原来的数量上翻了一番。今年6月,杨纺荣又通过村组织的帮忙,利用贷款和积蓄到金华、上海等地收购母蛇,再次扩大饲养规模。一直关注小蛇行情变化的杨纺荣还向我们道出了他的“小九九”:“现在,小蛇卖出的价钱只有1.65元一条,等到价格涨到1.8元时,赚上2万元没有问题。”
村民杨建荣早在结婚以前就与蛇打起了交道,是子思桥村拥有20多年养蛇经历的老蛇人之一。现在,附近几家有名的加工蛇菜的饭店都从他那儿订购蛇,国内几个大的中药材市场都有长期客户。商品销售不愁,头脑活络的他还打起了蛇内脏的主意,加工成鱼饲料。4年前,杨建荣养起了鲶鱼,没想到,鲶鱼把蛇内脏当成了一道美味。他说,以前村民杀蛇不太顾及周围环境,每到杀蛇季节,蛇的内脏到处乱扔,全村都被腐烂的气味笼罩。此后,只要村里谁家开始杀蛇,就把蛇的内脏用桶集起来,等他上门来收。今年5月初,他又在4亩鱼塘内投放了1万多尾鲶鱼苗。据悉,近5个月来,仅鱼苗的饲料少说也省下了五六干元。
说蛇论蛇,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杨洪昌和他的莫干山蛇类实业有限公司。杨洪昌不仅是全村养蛇的领军人,而且发明了人工孵化幼蛇技术,去年申报的莫干山赤练胎蛇被确认为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最近,该公司又同浙江大学签订了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合作项目协议,围绕珍稀蛇类人工繁育与生物制品开发进行研究,以期解决珍稀蛇类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并研制开发高附加值的蛇类保健食品和蛇类生化用品等。同时,合作双方还将建造标准化蛇类繁育场,成立浙江大学德清蛇类研究中心,使这个“中国第一蛇村”成为全国最大的蛇类养殖科研中心。
子思桥村负责人杨根妹说,子思桥村通过20年的发展,现如今,170户人家有150户从事养蛇,800人的村庄饲养着300多万条蛇。她说,20年前的子思桥村还是个又穷又脏的小渔村,现在村民整天围着蛇转,做得多的是蛇活、说得多的是蛇经。
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年来全村共出产幼蛇7000多万条,创产值1-3亿多元,直接给村民带来利润5000多万元,大多数村民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好的有10多万。她说,目前村里正打算规划土地成立设施完善的饲养基地,并成立蛇文化馆,带动当地的旅游和餐饮业,形成多条腿走路,让子思桥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size][/color][/font]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