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再让你孤单》这首歌的时候,陈升已经36岁;拍摄《不再让你孤单》这部电影的时候,刘伟强已经50岁。陈升作为一名歌手的时候,坚持自己对其作品作词作曲;刘伟强作为一名导演的时候,也同样坚持自己对其作品摄影。于是我们无论是听《不再让你孤单》这首歌,还是看《不再让你孤单》这部电影,都能够很直接地触摸到其创作者----一个成熟男人心中的柔软。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此的一个50岁男人眼中的“美丽人生”,是否能够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同呢?在点映场做映后主创见面会的时候,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子要向导演提问。导演抢先问了她一句:“你能看懂这个片子吗?”小女孩很坚定地表示她看得懂。刘伟强只能报之一笑。刘伟强的亲和力当然不会让场面很尴尬,但是却透露出在刘伟强心里,这部酝酿了近十年的爱情片,还真的没指望30岁以下的观众能够完全看懂。就好像我们随着年龄的成长,对同一部经典影片的认识就会逐渐加深一样,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根据自己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不再让你孤单》中的这段“美丽人生”的感悟和触动也是不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想哭”冲动的次数吧。
影片基本上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刘烨饰演的方镇东和舒淇饰演的李佩如上演的一场颇具现实意味的都市邂逅。无论是李佩如从香港来到北京掘金的“港女”身份定位,还是刘烨的“老”民警身份定位,在之后的故事中表现得都很准确,职业特征都很明显。在这两个人的邂逅过程中,李佩如总在扮演一个变的角色,而方镇东则扮演一个不变的角色。因此外来的“变”和本地的“不变”,就上演了一场戏剧性十足的碰撞。这一段拍得非常有看头,既轻松好笑,又不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尤其是对都市生活压力的幽默展现,令那些在大都市中打拼的男男女女看得笑中带泪。
中间部分相对比较“狗血”,也是对观众生活阅历的一次分层。方镇东的脑血管性痴呆症和其弟弟方镇聪的自闭症,让本片看上去有滑落到绝症俗片的可能。不过刘伟强轻描淡写间就杜绝了这种可能。刘伟强在第一部分中用了很多细节镜头对方镇东的病症进行了暗示。于是当方镇东被诊断出记忆衰退后,一切悲痛都是自然而然而来,而不是那种凭空霹雳,煽情都没做好准备的那种。虽然方镇东被诊断出了罕见的难以治愈的病症,但是影片随后并没有针对病来做文章,而是继续关注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换言之,主人公得了什么罕见的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表现出了人在社会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一种个人的无助感,以及别人的关怀对这种无助感的消除效果。于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便从细节中流淌出来了。这种处理方法使得罕见的病症也能给绝大部分观众以真实感。因为尽管观众在现实中患有脑血管性痴呆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作为大都市中的青年人,尤其是已经为事业、为生活、为家庭打拼过5到10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顽疾”随身,或多或少都曾体会过个人能力的“有限”,或多或少都曾感激过别人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于是影片架构起的这个情感的桥梁,只要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便可产生强烈的投入感。因此,如果观众年龄过小,经历过少的话,在这一部分的体会就不会太深,甚至会因为一看到主角生了个自己没听说过的病,就给影片扣上“不真实”的评价。
最后一部分是当热恋的激情和美好褪去,李佩如和方镇东真真正正过上日子后的情况。毕竟生活、婚姻都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日日夜夜,绝非电影那90分钟的转瞬即逝。李佩如在得知方镇东患有脑血管性痴呆症后,性格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爱情的力量令这个转变发生,并让李佩如很“感人”地回到了方镇东的身边。如果本片在此处戛然而止也不为过,依旧可以称之为是一部说得过去的浪漫爱情片。不过已经走过50年人生路,已经为自己的爱情片在心里筹备了十几年的刘伟强可不会满足于仅止于此。他往深处,往爱情之外再进了一步。在爱的激情褪去的日子里,方镇东的病症为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这些不便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和情绪。性格日趋急躁,情绪渐渐不稳定的方镇东,也开始成为了平静生活的“威胁”。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现实,甚至是赤裸裸的现实。没有人可以靠爱的激情轰轰烈烈地活一辈子。“美丽人生”绝不会是永不灭去的烟花。要想真正理解这最后的一段,估计没有个三五年的婚姻生活是不行的吧。没有经历过爱之激情褪去后那种平淡中夹杂着争吵的生活的人,对于影片最后这最有力量的段落,产生的一定不是情感共鸣。不过电影就是个奇妙的艺术品。即便情感上无法共鸣,刘伟强依然可以通过雅致的镜头、充分调动起来的演员表演、动听的配乐,来形成一个感官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情感无共鸣的观众,也会因为视觉、听觉器官的敏感,带出一股悲戚。
对于本片,我最后的建议就是:在你单恋、相爱、热恋、结婚、婚后3年、婚后7年、婚后15年、婚后30年......等等生命节点之时,都要重温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