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犀牛是指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于1922年在中国境内全部灭绝。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是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左右。
分布范围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于贵州、云南。
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现已全部在中国绝种。
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大独角犀,有一个鼻角,身上的皮肤似甲胄,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印度犀现分布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等地,虽然数量不多,仅千余头,但仍是目前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体型略小,仅雄性有角。爪哇犀原分布于东南亚广大地区,现在仅存于爪哇岛极西部和越南一处森林中,总数不过几十头,且无人工饲养,是现存最珍贵的动物之一。
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现存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和爪哇犀一样原分布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现在分布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广泛,数量也略多,现存数百头。
走向濒危
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还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完全灭绝
人们把一直生活在中国南方山林中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统称为中国犀牛。
中国爪哇犀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救人无数,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这加速其灭绝速度。
由于滥杀,犀牛数量越来越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于是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作为珍贵药材,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公元1922年之后,犀牛在中国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