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  向往的生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忠犬八公  向往的生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忠犬八公  向往的生活

楼层直达
下个故事回到

ZxID:17036336

等级: 列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
忠犬八公  向往的生活
   《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已经在我电脑里放了好久。昨天正好生病了,也就提早下班回家,看了这部电影。家里最近有了三个新成员,一只八哥,一对鹦鹉。所以想选择看一个有关宠物的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八公并不是宠物,它对于帕克教授来说,是一个无法以人类语言回应,却能通过自然情感交流的真正的朋友。
  
   都说八公忠诚,这也是电影里帕克的孙子为什么说它伟大的原因。朋友的条件之一,对彼此忠诚。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不知道。动物的头脑简单,所以它们会执著,其实这对于所有人类来说才是不简单的事情。执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执著所带来的后果有好有坏,但是一旦我们把执著这个词汇换成坚持,突然就有了另一种理解。
  
   八公等待帕克教授的执著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傻,傻狗,帕克教授已经死了,他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你要是好好和他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衣食无忧,生活快乐。如果这样说,八公等帕克教授的坚持,令人多感动,卖热狗的大叔和开书店的大婶,都被它感动得落了泪,包括看了这部电影的我们。
  
   电影中没有多少起伏的情节,把所有起伏都给了电影里人们的情绪和戏外的我们。八公到达美国的喧哗,火车的隆隆声在八公遇到帕克教授的那一晚成了一种庆祝曲。电影里,很多人说着这样一句话,帕克,不是你遇到八公,[url=http://www.juqingb.com/dy/2011/1117/2716.html][color=#000000]忠犬八公的故事主题曲插曲片尾曲[/color][/url] 而是八公选择了你。帕克教授是一个好人,在电影里没有过多的描述,尽管他的离开是那么突然,但是他对老婆和那份浪漫和对女儿的爱都从细微的片段中阐释的恰到好处。当你爱的男人为你把蜡烛点上,温柔的拥你入怀,这怎么不让人感动呢。而他的女儿把男朋友带回家的时候,他一边烤肉,一边对他说,你爱我女儿吗?男友点头连声说爱,帕克教授说记住在困难的时候要记得这句话。帕克的情绪一直和八公联系在一起,而八公也一直关注着教授。他们好像天生一对好朋友。有谁可以每天送你上班,每天等待你下班呢?一只狗却做到了。有时候,你难以相信,我们总是不能坚持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像那些定时定点来如自如的火车,承载着很多际遇,可以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但我相信在来去匆匆的道路上,总有等待你的那一个。
  还真想不出一个概括性的题目作为这部影片的影评标题。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这样说过:“希望电影温馨但不滥情,因此避开了许多洒狗血的桥段。因为我希望它是一部喜剧。不应该过于强调悲伤,而是单纯呈现人与狗之间的情谊。”当我在音乐课上看完这部剧以后,发现我的理解符合导演创作初衷的元素基本只有“温馨但不滥情”。
  “温情但不滥情”这一点真切地体现在教授去世以后,HACHI走向铁轨这一情节上。虽然那时候已经眼眶湿得差不多,却还是想着千万不要很狗血地出现以狗狗卧轨死去为电影结尾的情节,既可笑又荒唐的中国式催泪法则。所幸的是,镜头细微地记叙了hachi从教授女儿家出逃以后寻找教授曾经生活轨迹的过程。火车站是故事从头至尾的主舞台:教授在火车站发现走失的hachi,之后hachi在火车站护送教授上班等待教授下班,重头戏十年的等待也是以火车站为据点。电影中卖热狗的大叔告诉教授的日本朋友,车站就是hachi的家。通常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火车站是个悲喜交加归根结底却是悲伤色彩的意象。即使离开与来到(用go and come说是不是更准确一些)意味着离别和相聚,自然相聚是快乐的,火车站流动性大的特征却让所有的情绪都转瞬即逝,流逝除了让人伤感还能带来什么。然而hachi却懂得对抗转瞬即逝的生活哲理:不要有顾虑,做你想做的事,尤其对你深爱的人,在还有足够时间之前。所以在教授突发中风之前的早晨,hachi第一次用捡球来取悦他,要知道这在之前hachi根本不会去做。无论大家争论捡球的原因到底是hachi预示了教授的死亡还是hachi对教授的邀宠的结果如何,这一点都绝对温情:hachi在找到理由为教授做他想做的事以后,没有犹豫地去做了。(教授的朋友这样对教授说过:“等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对于人来说,生命更长,而我们却把精力花费太多在犹豫和遗憾上。片中教授在临死前那堂课上讲到音乐家john Philip sousa不愿让自己的音乐被录制成唱片,即使爱迪生出面也坚决抵制。教授说,sousa是对的吗?我不知道,但是音乐转瞬即逝,生命也如此。教授明白,hachi明白,而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明白。片中人物的一段对白便是我们平常人生活态度的缩影。
  教授女儿:“爸爸说你们第一次约会后,你上了车,说完再见,他却又回来了。”
  教授夫人:“当他回来时,我恨不得马上跳下车,投入他的怀抱。”
  教授女儿:“你应当那么做。”
  教授夫人:“我知道,但我总是顾虑太多。”
  教授女儿:“确实。”
  在这部电影的豆瓣论坛里,我看到一则帖子,楼主意思大概是生活中我们的小狗没有电影里那样,下面跟贴的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不是你生活中的小狗没有电影里那样,只是生活中的你还不如hachi。这大概是句人身攻击的话,或者被楼主认为是人身攻击的话,可我恰好觉得他说到了电影真正要表现的东西。除了作为芸芸众生,我们做不到像hachi那样对待他人能够倾注自己所有情感,我们还不如那只狗。更实际的还有,我们把生活塞满了顾虑,渐渐全都酿成遗憾,对于爱的人用各种理由(比如可笑的自尊等等)搪塞自己,不去做自己原本想为所爱之人做的事。自认为智商自然界第一的人类,还不如一只秋田犬对人生理解得透彻。
  导演说这是人与狗之间的情谊,我却看到太多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剧中人除了教授给予hachi简单却真挚的关爱,其他人都带着这样那样的理由,有的因为爱屋及乌(比如教授的妻子和女儿以及女婿),有的因为蝇头小利(比如车站售票员和热狗大叔),他们也爱狗,他们爱狗的方式是把hachi仅仅当作宠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有教授和hachi之间,彼此付出。所有人只把目光集中在狗狗十年的守侯,却忽视掉了教授也曾经在寒冷的冬夜为hachi四处找家。片中有一处细节,教授女儿打开门告诉hachi说,我们也爱你,我们也想和你生活在一起,但是如果你想离开,我们也理解。Hachi温柔地舔了舔教授女儿的手然后离开。这是片中hachi对除教授以外的人第一次表现出真正的亲近,至少在那一刻,教授女儿和教授一样得到了hachi的心,而这正是彼此付出的结果。人和狗的亲密很容易让人意识到人[url=http://war.msdt8.com/Gonglue/2011/1118/10632.html][color=#000000]经常失眠是怎么回事[/color][/url] 和人的疏离。好在剧中典型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作为本片的背景显得十分温馨和谐充满真爱,教授也是电影里人类中最懂爱的一位,不仅给予hachi爱,也给予家人爱。当女儿男朋友为叙述和自己稍微有些沾边的音乐历史喋喋不休时,教授打断他的话:你爱我女儿吗?他回答“爱”,教授略显欣慰得点头。
  片名的中文翻译名为“忠犬八公的故事”,我却一直不喜欢“忠诚”这俩字。光鲜正义的词面下满是奴性的潜台词。人类对保护动物的重视启动已久,却永远以统治者的心态看待他们,尤其狗类、猫类等所谓“宠物”。就连电影里hachi为主人守护了一生,也只能得到亚洲观众(只看过中国人评价,想必日本人也差不多)给予的“忠诚”这两字的评价。我看到的爱大过忠诚,甚至可以说电影彰显的美式价值观根本就弱化了忠诚而更多地将hachi当人类看待强化爱的力量。许多人对剧中人物提出带有偏见以及十分无知的意见:为什么教授夫人女儿没有收养他?为什么没有机构去管他?这些人也太无情了!我们都很容易注意到,每个企图劝hachi回家的人最后都会说,你想等他就继续等吧。中国人理所当然地以为收养他,让他食宿无忧就是对他最好的关爱,否则便是对小动物无情。而美国人则允许狗选择自己想要的路,这种拟人化的爱才是爱动物的最佳方式。什么时候我们能不说“狗是人类的朋友”而说“人类是狗的朋友”呢?也许到这时候,人类才不需要这样的电影来自我反省。
  不得不承认这是部与喜剧基本无缘的电影。因为真的太催泪了!(与《马利和我》大不一样),虽然导演的确并未强调悲伤,悲伤是我们自己撺掇出来的。很多人哭点不同,我呢,哭点在于我上文说到的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最重要的还是,我做的远没有狗好。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