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核心数据被盗、用户数据丢失、知识产权被盗用等事件频发,如何维护企业数据安全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各家企业难以回避的挑战。
我国信息安全的“国家队”——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安全中心日前在上海宣布,将进入快速崛起的企业数据安全市场,并发布了以磁盘加密技术和自主通信协议为特征的CCSEC数据防泄露整体解决方案,希望以此推动自主技术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化。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10月,是我国国家级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实施部署、应急响应、运行维护的专业机构,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制定者之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任江春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企业数据安全市场正逐步进入成长期,各大企业对数据防泄露技术的关注度近年来也开始不断升温。身为“国家队”的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力企业数据安全市场,并采取产业联盟形式推动产业化,有望加速构建自主的“信息安全长城”。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制造业数据安全一体化防护技术论坛”上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对内部重要数据流失的担忧日益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数据防泄露技术市场需求的爆发。
全球知名信息管理研究公司波耐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近期发表的一份题为《了解21世纪IT环境的安全复杂性》全球调研报告显示,77%的机构2010年都曾遭遇数据丢失。每次数据泄露事件使企业失去31%的客户群及相关收入,造成的平均损失高达50万美元。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则显示,遭受关键业务数据流失的企业有近70%在两年内倒闭。
“值得关注的是,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往往不是病毒、黑客,而是组织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对信息的窥探或窃取,内网信息安全已经被证明是在高度信息化的情况下所有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任江春称。
记者从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安全中心了解到,近年来,为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防御,在设计、制造、金融、保险、通信等行业中,企业对数据防泄露技术纷纷给以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巨大需求。据知名电信产业咨询顾问公司Ovum统计,亚太区安全软件市场2010年营业收入为2.49亿美元,2015年营业收入将提高到40亿美元。
“我国企业数据安全市场是信息安全领域中发展迅速、需求量大、期待民族技术支撑的市场。”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安全中心技术总监黄超表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数据安全企业在沿用国外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文件类型和操作系统依赖性较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维护困难、成本较高、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
在专家看来,目前国内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许多还是以“追赶国外技术”为主,如果继续再走老路,容易导致在产业链上不能很好地衔接,无法形成整体防护能力等后果。
任江春向记者表示,其实国内信息安全领域有很多安全防护理念要强于国外,但一直苦于缺乏技术支撑手段来帮助国内企业有效实现信息安全防护。像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次推出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就不依赖于微软系统,而是采用自主的安全加密协议,应该说是抢占了一个先机。
另据黄超透露,作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之一,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次推动技术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未来还将酝酿牵头数据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