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冬季想来碗热腾腾的麻油鸡或姜母鸭,但是,冬季常见的食补如麻油鸡、姜母鸭、十全大补汤等,因汤底添加多种热性药材、米酒、姜母等,食用后容易上火,食补中肉量也多,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吃了难消化。冬季如想暖身、调养身体,要选择性质较温和或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等,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即可。
药膳中常添加热性药材如红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较适合严寒时使用;天气如尚未转冷,尤其在气温多变、忽高忽低的时节,较容易有呼吸道症状如过敏、感冒等,日常食补应注重增强免疫力,可喝粉光参茶顾气管,或以药材如黄耆、枸杞泡茶饮用,少吃生鱼片、海鲜等生冷食物,多吃辛香蔬菜如葱、生姜、洋葱等,并要早睡晚起,避免熬夜。
避免上火
吃药膳少肉多喝汤
常吃的姜母鸭、羊肉炉,体质虚寒的人,肠胃通常也较虚弱,想暖身可多喝汤少吃肉,避免肠胃摄取过多肉类,消化不良造成胀气、胃食道逆流等问题。药膳为暖身,常添加当归、人参等热性药材,容易口干舌燥的燥热体质者,最好少吃。
十全大补寒流再吃
八珍汤是用“四物汤”跟“四君子汤”两种方剂共8种药材为底,十全大补汤则在八珍汤上再添加2种药材,十全大补、八珍汤使用的是温热药材,建议在寒流来时再吃,如在天气还没有很冷时吃,容易引起口干舌燥、脸色潮红甚至便秘。
米酒麻油姜母易燥
麻油有益气血、补肝肾、润肠通便的作用,但麻油鸡常加入大量米酒及老姜,吃起来容易上火。如想用麻油补身,炒菜时加入麻油即可,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选黑麻油。此外,冬季常吃的麻辣锅,或是食补中常添加的姜母,因性质较燥热,易口干舌燥的人也要避免。
日常暖身选粉光参
中医中“人参”是指韩国、中国、日本等地产的参,性质较燥热,适合天气严寒时或大病初愈时补气,但在南方的气候下,如日常饮用容易上火。可改用粉光参,俗称花旗参、西洋参,性质较平和,平时可用2钱粉光参约20片加入约500c.c.热开水焖泡饮用,暖身之外,也可预防秋冬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呼吸不顺等症状。
这样做
黑色食材可补肾气
立冬后是补肾的时节,多吃黑色食物可补肾,常见的黑色食材如乌骨鸡、紫米、黑豆、黑芝麻、香菇、发菜、海带、黑木耳等,可在秋冬时多摄取。
辛香蔬菜促进循环
冬季要忌吃生冷食物,若要吃,可搭配葱、蒜泥、姜丝等,避免肠胃受寒。天气刚转冷时,可吃葱、蒜、洋葱等,可促进新陈代谢;煮汤、炒菜时,也可加入性质较温和的生姜,有袪寒功用。
黄耆枸杞增免疫力
黄耆、枸杞可增强免疫力,平常可以开水冲泡饮用,或加入汤品中炖煮,约每250c.c.水加入黄耆、枸杞各1钱。枸杞也可入菜一起吃,1人分的菜肴可凭口味喜好,加入约半匙至1平匙分量。
早入睡避寒气入侵
中医认为冬季应重“藏、养”,因冬季寒气容易伤害人体,造成手脚冰冷、新陈代谢减缓,立冬后要调整作息为早睡晚起,日落后少活动,拉长睡眠时间、勿熬夜,如清晨运动,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出门,以免寒气伤身。
补过头春来易发疹
冬季补过头,气温较低,身体不一定会出现异常,但春季气温升高,就容易发疹或长痘痘等燥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