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Pixar的故事都严格按照编剧课本上的段落结构来,似乎是入门学生交的第一份作业一样简单,但依然非常精彩,在叙事有趣和含义深刻同时达到了优秀。在类型片和反类型片的风潮相继吹过之后,我们可以得到的真相是:形式只是外衣。在观众看多了类型片,专业人士批评类型片的风头里,类型片被认为是死板、限制创新的根本问题(在这个传统八股之下确实也诞生了众多口水烂片),但是无可否认世界各地的商业院线所上映的影片当中,类型片依然是绝大多数。而且它们当中并不乏优秀作品。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是人类的天性,决定故事是否打动人心的不是它们的“学术结构”(大多数观众并不会在影院里掐表,看看30分钟的时候是不是来了第一个转折点,45分钟的时候男女主角是不是上了床),而是共鸣。同样是和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故事,为什么没有生命的小机器人WallE 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成为了天大的笑话呢?在戏剧性上,后者更为声嘶力竭,帅哥美女要死要活,有刀剑有床戏,但观众只想笑。因为 WallE道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缺少温情的寂寞,这一点人人都深有感触;而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不缺粮食,不去抢馒头,所以隔岸观火,毫不共鸣。不管我们要创作的故事外形是什么,古装片也好外星人也好,我们要保证它的内核是紧密地来源于现实,这样它所发展出来的情节才能像有力的根系一样扎在观众的心上。
在结构来说,《飞屋环游记》也可以成为编剧教科书上的案例,帮助一年级学生们理解经典结构。前30分钟告诉观众,主角是个老爷爷,他的梦想是和妻子去南美看瀑布,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对妻子的爱使他固守着对过去的回忆,也就是固守着他们共同生活的房子。小男孩要进入他的生活,被他拒绝了。第一个外力出现,开发商要拆掉房子盖新楼,老爷爷拒绝搬走,由此带来第一个剧情转折:他带着房子飞走了。
在故事的第二部分,目的设置完成(但这个目标通常是伪目标,也就是表面看上去正确的目标):主角的目的是去仙境瀑布,实现自己和妻子年轻时的梦想;阻碍是瀑布在悬崖的另一边,他们需要一步步把房子背过去,这也是外在困境。这一部分通过主角的行动(不畏艰险地背房子、遇到困难对着房子说话——房子已经成为去世的妻子的象征),表达他的内在困境:对妻子和过去生活的留恋。与此同时,主角出现了第一个态度变化:他给了自己不喜欢的小男孩一个承诺。
在故事的第三部分,主角的目的依然是去仙境瀑布,阻碍是小男孩执意帮助大鸟,导致他们节外生枝,陷入险境。主角所做的是他不想做(他想把房子尽快背过去)但不得不做的事(帮助大鸟)。经过了前一阶段主角与小男孩的共同冒险,两人经历了成长和磨合。随后挑战出现(用于检验主角的成长),小男孩要求老爷爷帮助大鸟,主角出现了第二个态度变化:他同意了帮助大鸟。但是在更困难的挑战(选择)来临之时(一边是被烧毁的房子,一边是即将被抓住的大鸟),主角退回了过去的高度,选择了自己的房子,放弃了大鸟。这时主角和剧情都降到最低点。这也是为迎接第四部分的高潮做准备。
故事的第四部分,主角实现了他的既定目标,把房子搬到了瀑布上。这时,主角带领人们发现,这个目标其实是一个“伪目标”,他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新冒险。最初的目标设定调整,更高的目标出现,剧情出现升华,主角的成长得到验证。他扔掉自己珍视的家具,就像卸掉了甜蜜的回忆所带来的沉重的包袱,由此终于可以轻装上阵,扬帆高飞了。因此,剧情的高潮转折并不是出现在主角终于把房子搬到瀑布上的那一刻(因为这是伪目标),而是出现在他扔掉家具,精神振奋地重新高飞的那一刻(这才是主题和真目标)。由此,主角已经完成了成长,成为一个抛下过去、勇于迎接未来的人,只等最后的高潮来考验他的成长。当然,主角通过了高潮(拯救大鸟)的考验,胜利完成了任务。主角得到了内心的解脱和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观众也得到充分的感情释放,满足地抹着眼泪走出影院。
转引一个影评的观点,Pixar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能够在一深一浅两条线上同时叙事,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坐着气球屋子去冒险,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在心意相投携手一生的爱人离去之后,如何重新生活,这是感动大人们的地方。
虽然我也觉得这电影很好看,很感人,但是看到那些文艺抒情到死的评论,还是浑身痉挛脑子抽抽。当然了,这也说明我已经成为了很无趣的一个人。六年前我上第一节电影课的时候老师说:兴趣爱好嘛,爱好一下就可以了,千万别当成专业和工作,不然你人生就少了很大一个乐趣。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就像人人都知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还是忍不住和喜欢的人结婚一样,虽然同学们都知道从学术和专业的角度来解构一部电影将使你变得既无趣又找抽,大家还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真是可惜了。前段时间我不慎看了《特种部队》看得直吐血,后来一上豆瓣发现评分巨高,欢呼叫好声一片,觉得非常嫉妒能从中得到乐趣的观众们。老师说的对,你懂了那么一星半点儿后,乐趣就要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