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现山东大学[table=100%,#ffffff,#ffff00,1][tr][td] [/td][td] [/td][/tr][tr][td] [/td][td] [/td][/tr][/table]
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执行理事。作为最早将制度经济学引进国内,并用于考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家,盛洪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持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在随笔集《为开太平》中,盛洪以“一个经济学家对文明的思考”,提出了“天下主义”的概念,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学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是中国知识的,更是当今经济学者的。
狗的经济价值盛洪:人的超越性是一种奢侈?,南都周刊:在高度组织化,规则又极端细化的现代社会,你如何看待个体的价值追求?
盛洪:我认为所谓价值,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对自己的利害,说是“”。但这里的“”并不是贬义的说法,“”之能,也是一种能力。在看来,这一判断,就像“富有”也是人的一种标志。
另一种价值,在市场中不能转换成公共利害。社会的很多公共物品,对个人没有太大收益,但对社会很重要。因为社会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市场失灵的,而这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普适的。你不能同时为自己赚钱又为社会做事,这时候有人挺身而出,可能暂时要局部地自己的利益,但对社会却是有价值的。
南都周刊:但是,当下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评价,更多流于一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功利观。
盛洪:什么叫成功什么是失败,取决于怎么判断。如果一个社会只是以狭隘的物质主义为标准,就不可能真正发展和繁荣。
一个人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并不意味着失败。反之,也不代表成功。孔子讲,“邦有道,贫且贱耻之,邦无道,富且贵耻之。”如果社会的规则是错误的,即使你很富有,你也应该羞耻。那些枉法为牟一己的官员,或者并非按照正常途径得到财富的有钱人,我个人极其。
南都周刊:但对“成功者”的趋奉,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成功者”的价值,对还在社会“底层”默默打拼的人尤其有吸引力。你怎么看?
狗的经济价值盛洪:这就是所谓物质主义盛行。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只蚂蚁只有一粒米,因此那些有十粒米的蚂蚁。这种趋奉没有意义和价值,说难听点,跟动物界没有太大区别。
我们社会所尊奉的成功者,如巴菲特、马云等人,是聪明的“”。如果他们按照公共规则获取财富,那没有问题,但他们也没有超越性的价值,只是米粒多而已。
南都周刊:因此在当下社会,一个执著于个体的价值追求的人,是否必须与社会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盛洪:跟当下的利害保持一致,从短期来看,就是对你有利无利,能否赚钱。但要是稍微抽身出来,甚至跳到空中看,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社会有某种超越性。
南都周刊:你认为在当下中国社会,致使个人的价值取向单一化的原因是什么?
盛洪:中国有过几十年的,对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一谈教就是。反而市场经济发展以后,物质主义成为主流,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界的范围内看,其他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教传统,像佛教、教、伊斯兰教。但在当今中国,这是一个空白的背景。中国是个饥饿的市场,在价值观方面也不例外,各种新兴的派别和类教也都会来竞争。
“社会表达的扭曲,激发了个人对超越性的追求”
南都周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注重“”观念的文化来说,是否本来就相对缺乏提供超越性价值的文化传统?
盛洪: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从来不乏占有社会财富不多,但追求超越性的人。讲,“回不改其乐。”就是说孔子最宠爱的一个颜回,固然穷,但因为得道,而乐在其中。
和的传统,都是讲价值的。讲“礼智信”,比较接近于,但也有超越价值。尤其到了宋代,讲“”,也讲“神”,讲“天”就是“神”。但它对老百姓和精英是有区别的。对老百姓,可能比较讲物质,比如祖先,通过强调血脉来超越自己;或者讲光耀祖,继承先人的。对精英,讲“立功立德”。它不像教的那样高不可攀,但它更亲近人的理解。
南都周刊:但在当下,理想所保留下来的更多是传统社会的组织形态,比方说家庭和婚姻的关系。而个人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首先就面临着对传统伦理的挑战?
盛洪: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不是个人之间的合同,而是不可分割的东西。而的教跟中国传统有区别,婚姻也好,家庭也好,是个人的组合。教是一种,教加上个人主义才构成社会。
当前的中国社会虽然有个人主义的倾向,但要单纯拿的教传统,在中国处理个人、婚姻、家庭的问题,可能是行不通的。
南都周刊:不少人转向乃至命理的解释,比方说灵修、星相学等在民间很兴盛,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盛洪:我相信很多人追逐这些东西的最初的动机,是从改变物质状态出发的。他们想要有所改变,首先是在上的改变,这都是很正常的。至于这条对不对,每个人都可以有所选择。我认为如果真的能超越的话,要选择成熟的文化传统。而一些成功的知识,可能选择更为超越性的方式,例如、伊斯兰教等等。
南都周刊:这么说,你认为知识或“精英”历来扮演着中国社会的“楷模”吗?他们是“超越性”的价值的守望者吗?
盛洪:这要看“精英”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的“精英”,首先是超越个人利害,第二是自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必须是楷模。
现在,有些认为是精英的人,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单纯的物质主义不能给人以满足。有了物质以后,他就要思考自己的价值。这是逻辑必然。不论你提供传统,还是其他的东西。他一定会有这个方向的需求。
南都周刊:那么你认为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少数人的作为吗?
盛洪:是的。老百姓有他们的底线,但不能苛求人人变成。正常的规律是,人到了中产阶层,就会想要财富。比方说,老百姓没有必要读《论语》,有些人觉得有需求,他就去读。真正寻求超越性的人不多,有相当数量的人追求就够了。
南都周刊:近期引起热议的药家鑫案,以一起刑事案件在公共讨论中演变为死刑存废的争议。是否应该同情凶手,和同情招致的评判,变成了对社会底线的挑战。你怎么看?
盛洪: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上的同情泛滥,一个大学生的行为是失败的,判他死刑所引发的同情,是“”的计算错了。真正的同情是要去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他的错误。由药家鑫案讨论死刑的存废,这是逻辑上有问题。逻辑有问题,也就是心态有问题。
南都周刊:相类似的讨论还发生在“杀狗”风波中,争议从是否有权杀狗,升级到了对人的的捍卫。
盛洪:对那些认为他人没有干预自己杀狗的人而言,认定他人的干预进而了自己作为人的,是一种逻辑混乱。你不能因为就不尊重狗权。从佛教讲,一切生命都要尊重,“不”。在社会中,人不一定有一致的共识,但有大致的共识。
南都周刊:公共讨论中频繁地触及“人性的底线”。你是否认为在当下,谈论人的超越性是一种奢侈?
盛洪:追求超越性有各种原因,有些人就是物质上达到一定程度,进而有追求才能达到满足。另一种在我们这里特有的情况,就是社会表达的扭曲,激发了个人对超越性的追求。至于那些感受到社会价值缺失,对时代状况忧心的人,他们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超越性。
[ 此帖被ぃ 疯癫 。在2012-02-02 10:5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