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看透预告片,不去影院也能吐槽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2分钟看透预告片,不去影院也能吐槽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2分钟看透预告片,不去影院也能吐槽

楼层直达
dfsg52

ZxID:17232355

等级: 上校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7 0

审预告片看电影,在影院少花冤枉钱

腾讯娱乐专稿(文/Mahna Mahna)在某些人心中,比吐槽更开心的事莫过于比别人提前吐槽,而在不少狂热影迷心中,吐槽这件事更是从预告片阶段就开始了。预告片相当于电影的名片,出身何处,地位高低,材料质地,都印在上面,没一点都可供批判。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影迷,观影量不多,即必须尽快养成辨别这张名片真假的能力,否则极有可能在一个月后被电影坑去血汗钱。还记得有多少人从电影院里出来咒骂是谁把《大笑江湖》


和《三木仓拍案惊奇》


的预告片做得这么好看吗?当然了,也有不少人觉得《变形金刚》


(第一集)或《盗梦空间


的预告片远不及电影本身过瘾。现在就带你领悟预告片真正的观赏捷径,降低你望梅止渴的决心,或提高你物有所值的期待。

美国预告片大奖金拖车奖奖杯

一、映前补课:预告片来了,电影还会远吗?所谓预告片,英文叫trailer,有拖车的意思。对于英语母语的人来说,接受这个词要跨越一个小小的障碍,因为预告片总是放在片头,而trailer应该是个拖在后面的东西。事实上,早期的预告片就是“拖”在正片后面的,但是多数观众一看到片尾字幕就走人,trailer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才提前至影片开始前播出。
而关于预告片的起源,从1912到1928的说法都有。早期的预告片制作粗糙,一般就是精彩镜头的拼贴,甚至有拿剧照充数的。预告片后来走向规范化,也与电影公司关系不大,而得感谢“国家银幕服务公司(NSS)”这样的商业机构。他们在帮助影院制作宣传品的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经验,各大制片厂看到了效果,就把这工作外包出去。
<DIV r="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金陵十三钗》的预告片参加了今年美国金拖车奖的评选

从这以后,预告片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小产业:片段组合更有条理,加入适当的特效,并配有了解说——60年代以前的预告片都有夸张如歌剧的解说词,以及超大的字幕。随后节奏变得更快,字幕消失,解说者也不再那么激动。
到了今天,预告片已经从以往的配菜变成了大明星,如《蝙蝠侠前传》、《变形金刚》这种级别的影片预告便能造成轰动,甚至有木仓版流出;超级碗也被影迷看做一年一度的盛事,因为会有很多暑期大片选择这个时候放出预告;而为2000多部预告片配乐的约翰·贝尔,给《星球大战》


、《泰坦尼克号》


等5000多部预告配音的唐·拉方丹也成为了影迷心中的偶像。最后连预告片的电影奖都诞生了,其中一个还是由《好莱坞报道者》发起。


《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剧场版预告片被狂热影迷捧上了天
长此以往,按照科幻片的思路,也许未来的预告片会独立于电影而存在,被看做八艺术,出现一批只看预告不看正片的电影呆子。但至少在这一年,预告起到的还仅仅是选片参考的作用,如果能仅靠150秒的正式预告片就准确地判断影片是否值得一看,就比钻研导演风格,四处打听口碑,寻找相熟的明星之类的常规方法更有效率了。
着重渲染亲情是《桃姐》预告片主旨

二、出招法则:精确算计每一帧1、宏观印象
即便是商业片也少有不分性别、年龄、兴趣爱好,面对所有观众的,春晚是少数例外,可瞧瞧它出落成啥样子了!既然正片有默认的受众群体,预告自然也要传达相似的信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像《第六感》这样的片子可以拼凑出两分半的片段伪装成儿童片,《鬼马小精灵》也可以让人以为这是部恐怖片,无论哪一种情况,结果都是十分悲剧的。所以,只要制作预告片的不是脑残,就该知道制造感觉比简述剧情更加重要——是感动、恐惧、大笑还是沉思——这才是决定我们是否观看的第一要素吧。下面让我们看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最近的《桃姐》,一个是美国的《龙纹身的女孩》。《桃姐》的预告有舒缓的音乐,大多数镜头在三秒以上,这在预告片里就算是长镜头了,这种音画的组合放慢了节奏。而所有的片段又不过是些家庭琐事,频繁出现的老人,多数时候都在微笑,显得祥和平静,如此就算是听不懂粤语的内地观众也会知道:这是一部带来温暖和感动的影片,有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潜力,但总体上属于典型的“feel good”电影。
《龙纹身的女孩》首款预告片个性得犹如视觉机关木仓
再看大卫·芬奇版的《龙纹身的女孩》,立刻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由导演亲自出手的100秒预告片连台词都懒得说,不做功课完全不知道故事说得啥,但这丝毫不影响最重要信息的传达:大多数画面停留不超过一秒,色调阴沉,不乏爆破、追逐和裸戏;角色一个个表情严肃,若有所思;音乐快速、有力、节奏感极强,显然是桃姐看了会得心脏病的那种电影。而在预告片结尾,复古的、龟裂的超大字幕蹦出:“FEEL BAD MOVIE OF CHRISTMAS(圣诞节的坏感觉电影)”,对于早就从其风格读出这一信息的观众,这句话就是画蛇添足了。2.看点细分
找到适合你的感觉的影片之后,接下来就是挖出更具体的看点,一般来说电影总是由多个看点组合而成。电影公司出于宣传目的,会将它们尽可能地挤在短短的预告片中,让看点以“露点”的方式呈现出来。《碟中谍4》的预告首先暗示了本片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具有007感觉的通讯设备,可用作手写电脑屏幕的前车窗,从海里钻出来的导弹(只看预告未必能猜出那是核弹,但是无所谓啦)。然后是动作戏,从打斗到惊险的高楼特技都有。接下来是美女,迅速闪过的两位女演员的镜头中,乳沟总是最扎眼的。最后是悬念,预告片明确指出有一个身份可疑的家伙混入团队,但是没有给出答案。另外,汽车爱好者也能从这款预告发现让他感兴趣的看点。有了这些细节,故事如何进行就变得无所谓了。而在看完正片后不难发现,预告露出的点都一一得到了证实:用全息图骗过克里姆林宫守卫既是高科技部分的最大看点,也是全片精华所在。
<DIV r="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像这种闹剧感的元素在《大魔术师》预告片中并没有着重体现

大魔术师》的预告除了展示看点,还带出了影片自身的风格与气质——看点以视觉奇观,悬疑气氛和纠葛的三角(也可说是四角)关系为主,组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神秘感。比如那漂浮的火球,根本无从判断那是魔术还是魔法,而这即使在正片也是个让人摇摆不定的问题。纠葛的三角关系建立在各自隐藏的身份背景基础上,让人捉摸不透。偏向于喜剧的部分在预告中也可看到,比如肿胀的双手和刘青云古怪的胡子,但并未作为主要卖点。可能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笑果来得很突然。点露的不彻底与预告片特性有关,在短短一分多钟里是很难将喜剧与神秘这两种情绪结合在一起的。宣传方做出了他们的取舍,同时也证明预告片判断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有限的片段中看出无限的可能。
《夺命金》预告片远没有影片那般“阴狠毒辣”

3.读懂弦外之音有些个性化的片子对预告片来说就是灾难,比如《生命之树》就很值得同情。如何把看了正片都不知所云的剧情迅速地讲清楚呢,根本没有可能!但这并不代表影片不值一看。正相反,它的预告并没有生硬地梳理出一个可以理解的故事,只是重现了特伦斯·马利克镜头下的大量呓语和美丽却虚无的影像。对于艺术电影爱好者来说,这种与众不同能够转化为好奇,而好奇会驱使他们看完整部电影。然后,如果这些人对预告片还有点印象的话,会发现它准确地抓住了影片的主题,这真得是个奇迹!
同样,杜琪峰的《夺命金》也不可以作为普通的预告片来看,按照这个标准,你只能感受到它的杂乱无章,支离破碎。“金钱”是预告片中唯一显眼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与钱有关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这么多角色是有直接联系,或者只是独立的存在?预告片中还有一点暴力元素,但远远无法升华为一个看点。总之,预告片非但没有解答任何疑问,反而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实际上承认了自己相对小众的定位,那如果你自认为属于“小众”,就成为了该片潜在的观众——对金融感兴趣的人可能也想看,但只会失望而归吧。
从预告片我们就能看出《地心2》那些唬人的概念还有一种弦外之音不是由特殊的类型造成,比如《地心历险记2》,除了显而易见的少年冒险题材,史前生物,高科技元素之外,它还是一部3D电影。哪怕预告片在2D媒介播放依然有迹可循,比如直升机被飓风卷入漩涡时的漫天碎片,还有最后肌肉男“岩石”用胸部跳舞并且向观众方向弹射果实的恶搞桥段,都是3D电影的常用噱头,同时也是最大的卖点了。
4、谨防简历骗局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简历往往都很吓人,那里头纪录的你恐怕会杰出到让用人单位自惭形秽的程度,其实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吹牛罢了。预告片完全可以看做是整片的简历,他为了被你所“雇佣”,自然会把简历做得楚楚动人,这时候您可得保持冷静,谨防有诈——尤其是那些并不出色的商业电影。
《高楼大劫案》是多名喜剧明星共同主演的盗贼电影,预告片中加入了好多笑料,而且看上去还不错。但是不要忘了该片最大的卖点是“一群毫无犯罪经验的酒店员工潜入戒备森严,由FBI24小时守护的大亨豪宅,盗走2000万美金”,这一点通过断断续续地的台词拼贴可以知道。那么偷盗的部分也必须很给力才行,预告片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暗示,一个劲突显影片搞笑,很可能是心虚的表现。事实正是如此,整部电影看下来最大的缺失就是作案技巧,技术含量低地令人发指,在这样的情况下,笑话讲得再出色也于事无补。
<DIV r="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人失望的事情通常就从这预告片开始了(《大闹天宫3D》)

国内的例子则是重新3D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先你必须打消从网络观看这款预告片的念头,因为那种行为压根就没有任何意义,跟你做一个巨大相框挂墙上模拟液晶电视机一样愚蠢。可是在电影院里戴3D眼镜观看过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即便预告片中出现几个后孙撩开水帘洞、齐天大圣向观众挥棒子的3D镜头,也因为那与平面剪纸无区别的立体感而崩溃。所以看罢预告片一冲动,抱着怀旧之心去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等于用9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美好童年记忆彻底减碎,这电影票还是按3D票价买的,你说冤不冤?
太过自信的预告片很有可能暴露电影的缺陷(《异星战场》)

三、随堂测验:近期火热预告片大揭底1、《异星战场》 内地上映日期:2012年3月16日
就像前文提及的负面典型一样,该片预告也对剧情淡化处理,十有八九是故事弱不禁风的表现,说明主打的是类型特点。再看具体是哪种类型,《异星战场》的火星地貌、建筑和生物都会让人想起《星战前传》,尤其是塔图因星球,斗兽场的决斗很像《角斗士》,人类帅哥带着外星人冲锋陷阵又像《阿凡达》。找到这相似之处,也就找到了该片的卖点。假设您很吃这一套的话,购票时更要小心谨慎。因为此类影片最忌讳想象力的缺失,仅仅一部预告片就有三部大片的影子,能够看到新鲜东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要说看此片不会亏的,除了一看到怪物就把持不住的影迷再无他人——不过就算如此也要小心,经验告诉我们,正片中的怪物不会比预告里多出几个了。2、《春娇与志明》 内地上映日期:2012年3月30日
<DIV r="1" ?>

预告片的初始目的之一就是美化电影,而不是把电影中的辛辣端上来(《春娇与志明》)

春娇与志明》的故事介绍部分很大方,三言两句便知两人从同居变成异地恋,又从异地恋变成陌路人,然后春娇来到北京,旧情人重聚,爱恋复燃。具体卖点的展示就很暧昧,考虑到《志明与春娇》是喜剧爱情片,续集没理由不是。但是预告片几乎刨去了一切喜剧的部分,尤其是可能延续上一集风格的黄暴段子,纯情的让人招架不住。让人担心故事搬到内地后,连导演也跟着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爱情类型片,它有着更加大胆,更个人的风格,难以在预告片中表达清楚,只留下一段段灯红酒绿的镜头。当然,不温不火的预告也与前作的成功有关,宣传方已经默认大家对上一部有所了解,自然不要过多的啰嗦。
3、《绣花鞋》 内地上映日期:2012年3月31日

惊悚与情色并存,充满商业诱导性的预告片原则(《绣花鞋》)
这部电影预告片的怪异只有单听音轨才能发现,除了两三句台词,就是“哇、呀、嘿、吓”的感叹词,恐怖片身份暴露无疑。在这个过程中,剧情以最简化的方式交待出来,首先是女主角说得“我没有杀人!”然后这位红衣女子隐现于夜间小巷,便知可怜的女娃被冤枉至死,现在回来报仇了,这是非常经典的恐怖片套路,好片和烂片都在用,难以作为评判标准。后面是一连串的死亡写真,有吊死的,有只剩脑袋的,还有水中的灵异现象,并无过人之处。再加上时不时冒出来的情色画面,越来越显出平庸之相。即便如此,预告在引人想看方面做得也不算失败,这其实源自于恐怖片的特点:给一点点线索,然后观众就会自己吓自己。另外预告片的第二句台词放在具体的环境下竟然成了隐藏的笑点:“这世上哪里有鬼?”这不是广电总局名言嘛!
预告片显示,《黄金大劫案》最大的卖点其实是导演

4、《黄金大劫案》 内地上映日期:2012年4月24日由明显的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预告片,上部是众多角色简短的登场,下部则是抢劫黄金的过程。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也该是整个故事的结构。那么主要看点也可以简化为上部的喜剧,下部的盗贼。喜剧部分因为脱离了剧情的大环境,很难发掘笑点,却可从中看出本片的搞笑风格——属于需要强大演技支撑的身体喜剧。盗贼的部分受限于类型需要,不可能把设计最精妙的地方公布出来,只知道金库“是欧洲设计师设计的,炮弹都炸不开。”这也是吊胃口的老把戏了。可见《黄金大劫案》是很聪明的预告片,懂得“露点”适当和“勾引”之道,少有破绽可循。遇到这样的预告片,最保险的做法还是让别的勇士先看,等等口碑再说。
5、《匹夫》 内地上映日期:2012年4月28日

转播到腾讯微博
预告片需要把电影的神秘元素做得更有煽动性(《匹夫》海报)

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女孩挥舞砍刀,加上一群带着娃娃面具持木仓抢劫的匪徒,不但有模仿《杀死比尔》和《黑暗骑士》之嫌,还散发出了重重的黑色幽默味道。有了这些再加上民国的背景,响马的主角,以及台词暗示的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很容易就想到《让子弹飞》。以这个为参照再看俩主演的性格特点,发现他们近似于“子弹”的土匪头子和师爷的变种,如此强烈的拼凑感可不是靠谱的信号。还有,这片子也跟先进多数国产片一样,试图让人相信它这里有的是咸湿桥段,真得只有小笨笨才会上钩,因为如我们想象中那般劲爆的画面是不可能出现在影院里。6、《复仇者联盟》 内地预计上映日期:2012年5月4日
人类已经无法阻挡《复仇者联盟》预告片明星大塞车似的连番轰炸了
在24小时内超过1000万次下载数,创下史上预告片下载新纪录的《复仇者联盟》2分23秒全长预告片,无论从哪种角度看,都在标榜着正常人对大片的“容忍”极限。对于这样一部集合众漫画英雄于一身的电影,即便是哥几个不出招,往那儿一戳,都是摆明能赚取尖叫的生猛镜头。面对这样纯天然素材,预告片制作人员工作起来几乎不需要加班,从开场外族人侵略,到独眼侠尼克招集大家“入股”开始,每一处动静都在预料之中。出世入世之间平衡的美国队长,迷失身份意义的雷神,臭屁自傲的钢铁侠,厌世消极的绿巨人……显然这帮货都不是大公无私的主,果不其然,紧接着预告片就放出雷神与美国队长较劲的场景,从窝里斗到最后的团结,这几乎也就是影片的全部。当然了,怎么分配这么多角色的戏路呢,猜拳肯定不行,那就按之前谁之前的影片红多给谁耍酷的镜头吧,所以钢铁侠的场景在这款预告片中完爆众英雄。

际遇之神

惩罚

在路边摆摊,遇到城管,损失DB3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2-03-17

很不错,赞一个

HD、红颜

ZxID:14372608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3-17 0
很不错,赞一个
战魂°

ZxID:17777888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3-19 0
兄弟前来顶帖。。。。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