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掇:一说拾取;一说停止,同“辍”。中:心中。作者以月光不可停止,比喻人才难得,自己的功业未就的忧思不能断绝。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七哀》流光:移动的月光。写明月流辉,终夜相照,余光未没,似若徘徊,以兴起下文在楼上悲叹之愁思,见得月光也有情感。此为建安时之绝唱。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北。寥寥数语,概括了风劲月寒的晚冬景色,境界壮阔,气氛苍凉。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制》非夜:不是晚上。更:再。以秋天景象写早春夜景,可谓别出机杼,另有一番意境。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水波闪动着月光的样子。写月照万里春江的壮丽景色。后一句,与“天涯何处无芳草”寓意相近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诗人从自然引起的遐想,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而产生无限感慨。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怜:爱。滋:湿。因爱月光,所以吹灭了蜡烛;因室外观月之久,不觉露水沾湿了衣裳。写出望月之神,把赏月时的感受,细腻地表达出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远隔天涯的双方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呼:叫。白玉盘:比喻皎洁的圆月。瑶台:神话中的仙境。写爱月的名句,充分流露对大自然的可爱感觉,勾起童年天真的温馨回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县。半轮:半圆。平羌江:在峨眉山东面。这是作者早年写故乡夜景的有名诗句。高山秋月,月影江流,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清江山月图。暗点秋夜行船,空灵入妙。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唐·李白《把酒问月》皎:明净。丹阙:朱色的宫阙。绿烟:遮蔽月光的云影。前两句写人对月亮的向往。后两句写月色的皎洁明亮。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唐·李白《把酒问月》以月亮为见证,说古人今人来去如流水。 ●欲上青天览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览:即“揽”。诗句充满壮志豪情,气势不凡,传诵千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写出一个月夜花间独酌的寂静气氛,人月交融的情景,反映出作者被宦官权臣排斥、打击的孤寂、苦闷的心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这是一首最为家喻户晓的思乡古诗,朴实浅白,生动感人。异乡游子逢遇明月,每每吟诵此诗遥念故乡。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唐·杜甫《月》月亮忽然从山那边显出,照在水面,水光又返照楼上显得明亮。体察事物精微,境界明朗开阔。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唐·杜甫《梦李白》颜色:面容。杜甫在梦中遇李白,醒后看见满屋月光,犹如照在他的脸上。思念之情甚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白:诗作于白露节夜晚。前句写见露白而叹自然时序的变迁,后句见月明而思故乡之月更明。通过心理幻觉,表现对故乡的怀念。在乱离中见露见月,益增其忆舍弟之念。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夜月》半人家:指月光把半边庭院照亮。阑干:横斜的样子,形容北斗星将隐没。南斗: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诗句描写深夜月色和星空的景象。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千声:指秋夜野外的各种声音。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如眉:形容月弯象蛾眉。柳湾:长着柳树的河湾。越中:今浙江省中部。镜中看:比喻水面的倒影。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山:一作“晓”。天河:银河。户:窗户。描写夜宿七盘岭山月银河逼近窗户的夜景。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唐·李峤《中秋月》圆魄:圆圆的月亮。四海:天下。前两句,写月色四海皆美好,这是众人的说法;后两句,却唱了反调,提出了作者的不同见解。说明客观事物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有哲理,可玩味。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唐·宋之问《下山歌》借月寄情,盼望伊人再来。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掬水:用两手捧水。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唐·李贺《感讽》午:午夜。山:南山。白晓:形容山色明亮,象天将破晓。写月挂中天,树木无影,惟见南山一片淡白,似天将晓,夜月秋山,景色如画。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完完:月亮缓缓升起的样子。啖(dàn):吃。何虫:指蛤蟆。借蛤蟆精吃月亮这个“古老寓言”,生动比喻月蚀的奇观。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擘(bò)絮:撕碎的棉絮。磨镰:磨得发亮的镰刀。通过比喻,活现晴云碎白,新月一弯的景象,比喻贴切。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秦淮河。女墙:城上的矮墙。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抚今思昔,宁不伤感! ●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 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光气含吐:月光和云气相互吞吐。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唐·李商隐《月》初生:指月初上弦月刚出来。欲缺:指十五月圆后的下弦月开始残缺。人们往往看到不满的初月和十五后的残月,都为此惆怅。其实没必要,因为月亮即使是圆时未必就对人有情。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素娥:嫦娥。婵娟:这里指美容。以奇美的想象,表示对秋夜霜月的赞赏。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无赖:无奈。写扬州独占二分明月,是因望见月亮而思念意中人。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宋·范仲淹《御街行》月华:月光。练:白色丝织物。长是:总是。人千里:亲人相隔千里。这几句,年年今夜,月明人远,因景怀人,可见长久相思之苦。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谙:熟悉,懂得。离别苦:一作“离恨苦”。到晓:因为思忆离人一夜无眠。朱户:红色的门窗。借月抒情,寄托离别的愁思。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晃:光亮。上下同:指月亮与它水中的倒影相同。画桥:装饰甚美的桥。绝:跨。金饼:比喻月亮。沈:沉。彩虹:比喻画桥。下两句,通过贴切的比喻,把天上和水面的朗月描写得形象生动,如在目前。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吕察推诗》把新月比作佳人,给人的感觉颇为清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天上宫阙:月宫宝殿,暗指朝廷。夕:晚。何年:哪一年,这里是什么日子的意思,暗指朝廷的政治气候。这是此词的起句,既不知月几时始有,故亦不知今夜是何年。它开宗明义地把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一起提出来,是在词坛中运用屈原的《天问》体的第一次尝试。用意自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一生中不可能长久见到这美好的中秋月夜,这么好的月亮明年又在何处看到呢?感叹良辰美景的难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但:只。人长久:年寿的长久,感情的长久。婵娟:美女。传说月中住着嫦娥,这里借婵娟指明月。这是一句传诵千古的良好祝愿,宽慰离别的双方。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宋·苏轼《前赤壁赋》斗牛:星名,指斗宿、牛宿。白露:江面上的水气。描写作者在赤壁泛舟的月夜景色,以明月的动感,衬托江面的幽寂。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苏轼《中秋月》溢:充满。银汉:天河。玉盘:皎洁的圆月。这是中秋明月初现的美景。“转玉盘”月出的动态,尤为逼真。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宋·张先《木兰花》中庭:庭院。清明:清爽明亮。过无影:轻轻飘过,不留影子。这是寒食节夜晚人散之后的幽静的月夜景色。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才:此处作一旦解。“才有梅花”喻朋友夜访的到来。从诗句可悟出了一个审美规律:再美的东西,也需要有陪衬。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宋·王安石《游庐山宿栖贤寺》午:本指太阳升至当空,此指时至午夜。乾坤:此指世界。壑:山涧溪泉。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黄流:指浑浊的黄河。解:能。涴(wò):污染。这是作者赠友的佳句,月朗树凉,助人酒兴,用意含蓄,词句清新。 ●白露暧空,素月流天。 南朝·宋·谢庄《月赋》暧:朦胧。素:明净。流:照射。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宋·晁补之《洞仙歌》胡床:折叠卧椅。玉做人间:月照人间。玉,洁白如玉的月色。素秋:月夜的秋色。素,洁白,指月亮。千顷:指照耀着辽阔大地。 ●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宋·卢多逊《新月应制》月亮升起放射出一丝丝的清光,说象不知哪一位美人打开了玉匣子而露出新镜子来。比喻奇特、新颖。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宋·李仆《中秋》平分秋色:双方各分一半。中秋是八月十五,这个日子,正好是秋季中间,故言。云衢:云间。衢,通向四面八方的路,云在天上自由流动,故称云衢。秋色被中秋满月划为两半,月穿云层,万里洒下清辉。 ●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 宋·陆游《夜坐》风起云散,在广阔的夜空里,月亮徐徐在行走。 ●万顷波光天上下,两山秋色月东南。 宋·姜仲谦《已酉中秋任才仲陈去非会饮岳阳楼上酒半酣高谈大笑行草间出城一时俊游也为赋之》岳阳楼上中秋月夜,明净开阔。 ●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宋·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玩月》冰镜:喻月亮。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 宋·杨万里《钓雪舟中霜夜望月》千峰端:群山的顶端。写急待赏月的心情,刻画得细致、曲折。 ●梦回残月在,错误是天明。 宋·刘克庄《答妇兄林公遇》写月色明亮,手法别出心裁。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宋·李之仪《忆秦娥》咽:流水的声音。重复“山头月”,是此词调的叠句法。明月“洗出”后又迎送云彩,物也有情,余味不尽。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宋·陈亮《一丛花》冰轮:皎洁的圆月。镜:江面。练:白绸带。这是一幅倒映的秋江月夜图,写得境界阔大,清冷明净,使人赏心悦目。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斫(zhuó):砍。婆娑:桂树摇摆姿态,这里比喻黑暗势力。如果把桂树的枝叶砍去月光就会更加明亮。通过隐喻,反映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对黑暗势力的深恶痛绝。语见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宋·辛弃疾《太常引》秋影:中秋月亮。飞镜:比喻月亮。因在高空,故说“飞”。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屈指:屈指可计,临近之意。写明月不晓人意,实是叹息世间的好事难成。 ●谁驾玉轮来海底,碾破琉璃千顷?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玉轮:中秋圆月。琉璃:指碧莹的湖面。比喻、夸张、拟人几种手法融为一体,湖光月色,晶莹澄碧,一望无际,意境高远。 ●水明知月上,木落见梅尊。 元·仇远《冷坐》水面泛映着波光,才知月已东升;木叶凋落了,才看出寒梅的尊贵。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濛初《拍案惊奇》托月寄情,形象生动,每用于表示一番美好的心意被误解或冷落、抛弃。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明·王守仁《敝月山房》前两句是站在山边看月的景象,后两句是在高空看山观月的情景。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完全不同,富于哲理。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清·邹祇谟《中秋京邸》清光:清澈。清澈明亮的月光普照千家万户。 ●满楼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迢迢:形容黑夜漫长。描写李香君迢迢月夜,独守空楼、辗转反侧的难堪和幽怨。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春日杂诗》梢:树的末端。写出花香月朗、情意绵绵的境界。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昔:夕。环:圆形玉璧。玦:有缺口的玉佩。世人因聚少离多,便觉得天上的月亮最可怜--只有一夜是圆的。 ●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 清·黄景仁《子夜歌》多恐:多么担心。以一个女子的口气,写对意中人的思念。望月抒怀,恰如其分,缠绵悱恻。 ●影落江心月一轮,千江一片光如雪。 清·魏源《呼月吟》一轮明月照在江河之上,浩瀚的江河一片银白色,如洁白的雪一样。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只作寻常数圆缺。 清·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佛家语,这里指世界。共:一齐度过。泰西:当时中国人对欧美的泛称。纪历二千年:指公历纪年。当时实际只有1885年,这里仅是举其成数。“只作”句:只把中秋节当作月亮平常的圆缺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