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德两军分别派了一位代表走出战壕,去帮助那匹被铁丝网缠住的战马的时候,我被感动了。
当初我是在妹妹的强烈推荐下才看的。动物这类题材的电影我很喜欢,但要花上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的话,还是会有些踌躇。最后我还是借着三八节妇女节放假的东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看了斯皮尔伯格的新片《战马》。虽然没有韩剧那种哭的稀里哗啦的畅快凌厉,但在马儿和少年相逢的时候,我还是掉了几抹眼泪。没办法,人老了就是容易流泪……我这奔三的人呀。
不说伤感的事了,说说这些动物的电影。出于个人兴趣,我小时候也看过不少有关动物的电影。记得很小时候央视有个综艺节目,之后总会有个剧场。那里经常放一些外国故事片。很多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就是从那个节目里看到的。像一条小狗不远万里寻找主人呀,少女坐着飞行机带领自己的宠物大雁们迁徙呀,老虎,狗和鹦鹉逃出动物园与纽约警察对峙啦,一只猩猩保护一个人类的婴儿呀什么的,都很有趣。动物们的真诚和利欲熏心的人比起来,反讽意味也增加了动物题材电影的趣味性。
但是让动物乖乖拍电影是很难的。当年斯皮尔伯格拍《夺宝奇兵》的时候能抓着蛇给他说戏。但大多数导演都没有如此灵通能力。你想让动物拍出你想要的东西,就只能靠耐心和毅力了。要么像拍动物世界一样,一跟就是十几年,如《鸟的迁徙》,或是《帝企鹅日记》;要么就是先训练几只“演员”,让驯兽师教它们怎么演。典型如《虎兄虎弟》,和目前正在拍摄的《狼图腾》。总之拍此类题材就是费时费力费资金。因为实在太麻烦,所以中国人几乎不做与动物有关的节目,科教频道的那些节目也全是进口。
但是有一部与动物有关的中国大陆老电影必须要提一下。虽然名字因为年代久远而不大记得,但它讲述了人类在破坏了自然后一个能和动物说话的红领巾在动物们的帮助下拯救人类的故事。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也极具先锋性。它是环保主题,它是少年拯救了人类,它借动物之口批判了人类,它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这样一部电影居然是一部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
出于未知原因,地球表面的臭氧层裂开一个大口子,这个口子不断扩大,马上就要到达北京了。为了保护首都,科学家在努力找到破坏臭氧层的原因。我还记得那位葛优演的科学家在局势恶化时候的一脸茫然的表情。不过最后北京保住了,不是人民解放军,而是一个能和动物交流的红领巾。小男孩穿着运动样式的校服,带着黄色的帽子和双肩书包,在一只大黄狗的带领下冒着翘课后被老师惩罚的危险去拯救北京。很多动物都伸出援手,同时再告诉男孩人类的愚蠢无知。世界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临死前告诉他们有个充满化学气体的大罐泄漏了,那就是让臭氧层破了个洞的原因。最后的最后,黄狗叼着火把冲向大罐,与大罐同归于尽,顺便拯救了人类。所有的一切,只有小男孩一个人知道。各种动物告诉男孩人类的恶行之后,也把希望寄托在了人类的下一代上。希望下一代能够改变这个被破坏了的世界,还给动物们那属于他们的家园。影片特效粗糙,演员除了葛优和动物认识以外再的基本无名。但每当我想起电影的种种片段时,我还是会如刀绞一般心痛。20年前导演的期望,期望中国的下一代能改变这种局面。但如今,当年的少年一代都纷纷进入社会,我们的世界却没有任何改变。环境还是那么的糟糕,动物们仍然加速着灭绝,以致于每次在大街上见到大黄狗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愧疚感。
对不起,你白救人类了。
回来,回来,回到“马”上。
有关马的电影也很多。动画的真马的各种形式也都有。有一部电影叫《黑骏马》。讲的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一匹额头上有白色菱形斑点的黑骏马一生所经历的故事。这匹黑骏马,换了无数个主人,受了无数的罪,最后在马市上被自己家乡的小主人认出,从此回到故乡安享晚年,落叶归根。在它短暂人生中的人们形形色色,有善待它的,有虐待它的,又把它当做生命善待的,有把它当做机器使唤的。我们随着黑骏马的历程感受着工业革命时期的那个乌烟瘴气的英国,观众们仿佛能闻到悬浮在空气中的煤灰味道。马儿为了人类的文明丧失了自由,承担着原本不属于它们的代价。原本应该在草原上奔驰的墨色被烟囱里冒出的乌云混染,最后不分彼此。
马,本就是自由的动物。(当然多读一遍就变成了“妈妈(马马)”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生物了呢)束缚了马的天性,让他背上重物,套上缰绳。对于马来说就是悲剧。当然也有马儿战胜了遏制他自由的一切阻碍,最终奔跑在原本就属于它的草原上的喜剧故事。像是梦工厂的《小马王》。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西进运动时期,一匹马王在救助同伴的时候被一群白人抓住了。白人渴望征服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但最终失败,野马王最后接受了印第安男孩,同时顺便领走了男孩的母马回到原来的大草原。影片传递了不同的人与自然的相处观点,是掠夺的征服,还是平等的善待。作品主旨一目了然。但是历史却只站在强者这一边。最后,西部广袤的自然还是被人类征服了,印第安人遭到了灭绝性的屠杀。所以《刺客信条3》的主角很可能不会像前辈那样在出个三部曲了,他能不在本作不死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比前面的关于马的故事,这次的《战马》更像是在讲人的故事。以一匹马为线索,讲述战争中的人的故事。小马乔伊是一匹好马,所有的男人都会为它心动。不惜以巨资买下它。男孩艾尔伯特的父亲就是因为买这匹马而把所有的租子花光以致于交不上地税。……这证明了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渴望成为一匹剽悍健硕的野马!为了尽快开垦荒地还掉租子,男孩开始训练乔伊如何耕地,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在播种季节到来之前把一片满是石头的荒地奇迹般的开坑成良田。但因为天灾,所有的庄稼化为泡影,无奈之下,父亲只能让乔伊充军。乔伊和男孩就此分别。
乔伊从此作为战马开始了它的军旅生涯。因为天生丽质,速度非凡,乔伊成为了saber一样的存在,受到各方势力的欢迎。在英军当战马,被德军俘虏后充当运输物资的劳力。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而那些平时娇生惯养的赛马不堪劳力,纷纷倒下。这时候就显示出了乔伊小时候干过农活的优势了。即便是拉重型武器到前线这种活也没有打垮它的身体。当最后
乔伊为躲避坦克一路狂奔误入前线阵地,因为过于惊吓而把自己缠到了铁丝网里。于是,当战斗停止的间隙,就出现了文章最开始的一幕。
当德国兵和英国兵一边替战马剪开缠在身上的铁丝,一边相互聊天的时候。那气氛让人觉得刚才你死我活的惨烈的战争是一场梦境。当他们一边抚摸着乔伊,一边说
“这真是一匹好马呀”
“没错”
我很羡慕呀。这种情况在亚洲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当我在脑海中把英德两军换成了中日的话……这就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了。我努力思考这种不成立的原因的时候,我发现英德两军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没有违和感完全是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仇恨。欧洲各国的关系和亚洲不太一样。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是有亲缘关系了虽然谁也看不上谁,但也没有要把对方置于死地的情况。有点类似中国各省的感觉。而在这种前提下反观这场战争,你就会觉得战争是多么可笑的存在。你我原本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成为朋友,而不用在战壕里靠着子弹和火炮问候。那些十几岁的孩子原本可以在更美好的地方生活,而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女孩的父母也可以活到教女孩骑马的时候,但是都因为战争,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丧失了大部分人的幸福。英德两方的军人一起救马。表示他们再对彼此怀有恨意,也没有他们对美好向往的强烈。战场上的乔伊已经不单是农家男孩的马。更是被战争伤害的所有人心中对平静自由的生活的希望。
之后的结局就有点俗套了。总之,男孩也上了战场,并且在前线与受伤的乔伊相遇。最后的最后,他们一起回到了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乔伊你要继续种地了……)当然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笑而不语,一战过后还有二战呢。幸福的生活多半是不可能了。
彩蛋:
在我去电影院看片的时候,在场观众几乎只对动物的精彩表演有反映。
但是当一位演员出现的时候,电影院内顿时传来一片尖叫
“是福尔摩斯呀!”
“夏洛克!夏洛克!”
隐约听到有人说
“ 华生知道你参军了吗”
夏洛克在中国好火呀……火的虽然在本片没有几分钟戏,但是在豆瓣上的图片5张有三张都是这个演基情侦探片的演员的哟。
不得不说,现如今全球化的世界里腐即是正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