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3D》:“伪3D时代”的终结者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泰坦尼克号3D》:“伪3D时代”的终结者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3个回复

《泰坦尼克号3D》:“伪3D时代”的终结者

楼层直达
dfsg52

ZxID:17232355

等级: 上校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12 0


“小姐,请登记一下你的姓名。”
“道森!露丝·道森!”

3个小时的震撼旅程,找回的是15年前的懵懂与感动。15年,有多少恋人经历了分手与重组,有多少家庭在柴米油盐的乏味中分崩离析。但是,15年,任凭世间多少动荡与变迁,杰克与露丝之间的爱情始终都驻扎在那艘不沉的爱情巨轮之上,供无数人回味与惋惜。

自从詹姆斯·卡梅隆在1997年让“泰坦尼克号”重见天日后,这艘世纪巨轮在电影史上书写的传奇就从未停止过,11项奥斯卡桂冠、18亿美元的全球总票房,家喻户晓的美妙台词,多个画面被定格为永恒的银幕经典……如今在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之际,这部传世佳作更是成为了一种情怀,演变为全球影坛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是大张旗鼓的集体怀旧,另一方面则是卡梅隆能否革新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3D转制”电影。

事实上,尽管九成以上的普通观众都把《泰坦尼克号》3D版的重映当做一场怀旧盛事,但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以及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的高层都不认为该片是在主打怀旧牌。这点从本片的前期宣传以及全球首映红毯盛况都可以窥见一斑,片方自始至终都把它当成一部新片在进行操作,而最终的成品也确实证明了这的确

正如影片的片名一样,泰坦尼克号3D版的“新”就是新在其主打的3D上。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自《阿凡达》后就开始倡导用3D摄影机制作货真价实的3D电影,对所有在后期将2D转制成3D的电影嗤之以鼻,认为那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行为,并且毫不留情地直接称其为“伪3D”。然而如今他虽然也亲身试水了“伪3D”,但是却交出了几乎可以媲美真3D的视觉效果,这无异于在先前的“3D转制工作者”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个巴掌。

《泰坦尼克号》3D版的视觉效果与卡神之前的《阿凡达》一样,没有过多地强调扑面而来的炫技效果,而是自然地融入于整部影片之中。在观看过程中虽然有不少人抱怨感觉不到所谓的3D,但是倘若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周围景物确实多了一层之前没有的立体效果与纵深感,它们并不张扬,但却客观存在。这就好比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我们日常肉眼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我们从来不会因为“看到”一辆卡车迎面驶来而去思考世界的立体。卡梅隆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最真实的3D体验无非就与我们平日里用肉眼看世界的感觉相一致。

当然,由于影片本身的分镜头是2D摄影的,因此有不少的前景镜头其实对于3D摄影来说是不在安全距离以内的。但是在本片中也已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晕眩”感,使这些碍眼的前景,仅仅是令人感到碍眼而已。

但是在2D向3D的转变过程中,《泰坦尼克号3D》虽然有着卡梅隆亲自操刀,但是也依旧暴露出了一个传统2D电影向3D转变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全新技术问题。那就是以往2D电影为了能够突出所谓的立体感,往往在拍摄人物的时候会应用长焦配合大光圈的方式来制造虚化背景,从而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产生凸出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迎合“近景清晰、远景模糊”的美学理论。然而,这类被虚化的背景在转制3D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像素点过于模糊,而难以获得清晰精致的立体分层,继而在3D画面中依旧呈现出虚化的背景效果。这种2D摄影中的美学无疑是与3D摄影的精髓背道而驰的,毕竟在3D摄影中,对焦并不再占据核心低位,对于“汇聚面”以及“绝对景深”的调整才是重中之重,立体效果的制造再也不需要通过虚化背景来实现。

就《泰坦尼克号3D》而言,这种曾经的2D摄影后遗症就像是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令卡梅隆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只能在虚化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去强调人物的突出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在2D美学与3D美学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在广大普通观众眼中,依然有可能会产生“不够3D”的误解。

虽说在部分镜头中卡梅隆也尝试着去重新加入新的清晰图层进行替换,但是此举显然不适合在日后的3D转制影片中大规模普及,毕竟一旦这样做了,整部电影无异于要重新翻拍一边,工程量之大,势必会让很多片方感到难以承受。其所需要的时间与人力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除此之外,对于3D电影一直遭人唾弃的亮度问题,《泰坦尼克号3D》也有着非常巨大的改善。在媒体试映场中,画面色彩极其鲜艳与饱和,戴着眼镜与普通胶片版的亮度相一致,摘下眼镜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刺眼,而画质的ISO显然经受过高度调节,可以发现明显的噪点。巧妙的是,这些噪点与刺眼在经过3D眼镜的过滤后都化瑕疵为珠玉,达到了极佳的视觉效果。这不得不说是在3D电影领域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始于一群探索者对于“海洋之心”的不懈追寻,那么《泰坦尼克号3D》的成就,便是始于詹姆斯卡梅隆的技术团队对“3D之心”的不懈追求。无论是片中那感人肺腑的爱情,亦或是突飞猛进的3D转制技术,都注定了会让詹姆斯·卡梅隆又一次缔造传奇……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5
DB+5 2012-04-13

谢谢分享- 影视天地欢迎你- 期待你的下次发贴-

1016865038

ZxID:13553873

等级: 上校
[url=http://ip.WoTuLa.com][img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4-12 0
请附地址
每逢月亮都会想起我~~
360494705

ZxID:17939379

等级: 少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4-12 0
听说上映了?
十七岁单车

ZxID:1547010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4-13 0
谢谢分享-

影视天地欢迎你-

期待你的下次发贴-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