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5397132] 上周六下午3点,有重庆“德云社”之称的逗乐坊的演出准时开始。13位成员齐齐穿着长袍马褂站在舞台上来了段群口相声《绕口令》,热热闹闹地开了个好头。随后,刘延超、胡焕阳表演的《报菜名》,一气呵成地报完满汉全席108道菜名,扎实的基本功顿时迎得观众掌声。
吴楠、春雷带来的《减肥记》,紧扣年轻人的关注,自然也是笑声不断。随后,无论是程世杰、郭昌盛表演的《学小曲》,还是周乐乐、江豆豆表演的《语言的魅力》,都让观众连连叫好。特别是周殿杰、徐海洋合作的相声《明星百态》,惟妙惟肖的明星模仿,成功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3个小时,7个相声,观众开心了一下午。
逗乐坊的成员有来自北方城市的,也有重庆本地土生土长的。成员之一的任鹏说,成员们主要是一群80后,做着技术、房地产销售等与曲艺不相干的工作,下班回家才能排练。而相声段子是一群人坐下来,由其中一人抛出相声框架话题,然后使劲“砸挂”(“砸挂”是行话,是相声演员之间用以训练随机应变、培养幽默细胞的手段)出来的。
幕后>
80后宋好 辽宁来的“坊主”
台下:热爱相声贴钱也演出
在逗乐坊中,成员们一般都喜欢在称呼宋好的名字前加上“坊主”两个字,这对宋好而言不仅仅是称呼,也是一种责任。当记者刚联系上他时,他正在外地演出,而回到重庆,记者再约上他时,他又在排练节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特别喜爱相声,他的生活不能没有相声。
身高一米八几的宋好,看上去并不像说相声的,不过当他张口,敏捷的反应、连珠炮弹般的搞笑段子,就让记者迅速折服,“我是辽宁人,第一次登台说相声还是小学一年级呢。”2004年,宋好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刚开始他还闷得慌,“感觉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不过还好,之后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比如我第一次认识师傅仇小豹,就是在2006年看郭德纲重庆演出时认识的。”
几年下来,宋好决定成立一个相声团体对外演出。“今年2月份把逗乐坊弄起来了,这是重庆首个80后的相声团体。”尽管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操心逗乐坊,宋好却十分开心,“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我们追求的是清新、时尚风格的相声,希望逗乐坊能让重庆人习惯走进剧场看相声。”
尽管观众们在台下听得乐意,不过寥寥无几的观众仍然让演出显得有些“冷清”。能容纳一百来人的房间只坐了不到20名观众,除去记者,还有几位是演员家属,真正买票的观众也就10位左右。
其实门票并不贵,普通票20元一张,VIP票40元一张,还不够买一张电影票。而据逗乐坊坊主宋好透露,逗乐坊的每场演出场地租金加上水电费、交通费等费用,差不多在千元左右。因此单靠票务完全不能支撑,基本上都是成员们自己在倒贴。
这并不只是逗乐坊的窘境,的确相声在重庆市场的吸引力相比演唱会、川剧还是略逊一筹,即使在2006年郭德纲最火的时候,来重庆举办相声专场也铩羽而归。“我们也知道这个现状,从逗乐坊成立以来,只有一次是坐满了100来人,其他时候也就几十个人。我们也不靠门票赚钱,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相声、爱上相声,给更多年轻人说相声、听相声的机会而已。没办法,谁让我们都是这样热爱相声艺术呢。”
作为逗乐坊里的老大哥,李春雷今年已48岁了,这样的“高龄”让他成为重庆逗乐坊里当之无愧的“大师兄”。
在自来水公司上班的李春雷,每周六下午都会和搭档吴楠参加演出。“我们这对组合有个特色,就是吴楠一般负责用普通话逗,而我就是用重庆方言捧。”李春雷很开心能加入重庆的地域特色,“我们的主题一般就是重庆市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大家的吃穿住行、好玩的、好耍的事情都是我们选择的素材。”
李春雷表演老道熟练,不过李春雷说他2007年才正式拜师重庆名家仇小豹。“我最早接触曲艺是在1982年,当时是单位工会有培训,所以我就参加了学习班,也就喜欢上了这一门艺术,不过当时我更多的是讲方言剧,正规的相声说得比较少。”他坦言,拜师后他才算真正入行,“我感觉自己有了迅速提高,尽管今年已经48岁了,但我希望能够一直说下去。”
年龄最小的刘延超今年才刚满20。这个看上去瘦瘦高高的男孩,平日里是重大美视大一学生,可一到周末,他就会换上长袍马褂登台演出,扎实的基本功与灵敏的临场反应,总能博得热烈的掌声。
“14岁,我拜了山东知名相声演员、晨光茶社演艺负责人孙小林为师。”刘延超笑着说,当时还有不少人都很反对孙小林收他为徒弟。“因为师傅在行内的辈分很高,有前辈说他们的徒孙都比我的年龄大了。不过当时师傅觉得我反应还蛮快,嘴皮子也很能说,再加上又是我父亲的朋友。”刘延超向记者透露,如果光看辈分的话,他和郭德纲应该是同辈的师兄弟。
别看这刘延超在台上报菜名一溜一溜的,可他回忆:“最先练习的基本功就是绕口令,到现在我都还记得第一次的段子是‘打南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儿,手里拄着根儿崩白的白拐棒棍儿……’。你想一个小孩天天练绕口令,也觉得蛮无聊的。但没办法,老妈在旁边守着。”不过刘延超对相声的喜爱却越来越浓。